湘西鳳凰古城好去處(仲春時節的鳳凰古城)
2023-05-26 16:02:31
自從拜讀了沈從文先生的《從文自傳》等文集後,就對先生的故鄉古城鳳凰心馳神往了。可是一直事務纏身,無暇前往。於是,去鳳凰古城就成為我的夙願。
前年仲春,我的夙願得以實現。早晨八點從家出發,我們一行六人在下午一點半到達古城鳳凰。
午餐後,稍事歇息便去沱江畔看風景。逆沱江水流方向,我們信步於酒店所在的江岸臨江路上,先後進入視線是雲橋、霧橋、風橋、萬銘塔和沙灣風景區。萬銘塔是白色的七層塔,又坐落在沱江邊。望著碧青的沱江,仰視著潔白的古塔,雖然我知道,鳳凰古城並非沈先生筆下的邊城古鎮茶峒,此沱江非彼小溪,此白塔非彼白塔,我還是將它們當成沈從文筆下的茶峒、那溪和那白塔,並努力出想像著塔下那小屋的模樣。想著,想著,忽然,我仿佛看見翠翠和爺爺從小屋出來,向泊著渡船的渡口走去,那條黃狗緊隨身後……
古香古色的鳳凰城。(圖源:最美鳳凰花)
「爺爺,你還在發什麼愣,還不快來?小心丟了!」原來,五歲的孫女擔心我,向我大聲喊道。我立馬回過神來,疾步趕了過去,與大家繼續遊覽。
在一個廢棄水碓的不遠處,是古樸、簡陋的鄭公亭。裡面是清代抗擊英軍而殉國的鳳凰籍總兵鄭國鴻指揮炮手們炮擊敵人的雕塑。細讀著亭邊紀念碑碑文,對抗英民族英雄們的崇敬讚頌之情油然而生。
離開鄭公亭,我們又遊覽好幾處江景。倦意襲來,只好過了跳巖,順著水流方向,由南岸臨江路返回酒店。
吃過晚飯,安頓好婦幼,兩個大男人就漫步在沱江畔的道路上,觀賞沱江夜景。兩岸建築渾身都鑲嵌著彩燈帶,發著五顏六色的光,倒映在江水裡,流光溢彩。
夜色中的鳳凰。(圖源:最美鳳凰花)
第二天,吃過早餐,我們準備去鳳凰老城區,那裡才是到鳳凰要看的重點區域。
在早餐店前攔了一輛的士來到東城門,舍車步行。徜徉在古石板街上,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時期。做買賣的店家似乎終日滿面春風地等著遊客上門購物。開土特產小吃店的,有在店裡現做現賣,如手工薑糖和石舂木椎做餈粑。有的則讓店員向過往遊客饋贈一點免費試嘗食品,以招徠顧客。
傳統風格的商業街。(圖源:最美鳳凰花)
在這舊城的一條石板街上,我們一路看過,一路走來,三歲的小孫子兜中手裡滿是試嘗食品,因為這小子調皮,對別人給的東西向來是來者不拒。據說,老城區這樣的石板街多達兩百條!
離開此處,我們穿街過巷,誤打誤撞來到沈從文故居前。這是典型的四合院落,具有濃鬱的湘西民俗特色。只可惜,我們初次遊鳳凰,不懂規則,忘了購景區通票(故居無專票,含在通票中),進不了故居,只好放棄了。於是,買了沈大師的《邊城》等幾本專著,聊以平衡憾悔之心。
離開故居不遠,大家拐進了另一條石板街。在一家苗族民俗用品店,選購了幾雙繡花鞋和一頂黑禮帽。
出店不到三十米,一座極具湘西韻味的大宅子引起了我的興趣。走近一看,古色古香的大門框正上方斜立著一方黑匾,上面有金籀大字:印宅。牆上的《印宅簡史》告訴我,這條街叫城南邊街,此座大宅自道光年間始至新中國,先後走出了多名傑出人才。
午餐過後,上了一條烏篷船。艄公是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皮膚黝黑。他嫻熟地撐著船,船身平穩地在碧綠純清的江面上留下一道長長的波痕。
仲春的沱江,水是那麼碧透純淨,似一面大鏡子。坐在船上,水裡遊弋的小魚、飄搖的水草,還有江底的石子與軟泥都一覽無餘。
仲春的沱江如此之美。(圖源:最美鳳凰花)
「師傅,昨晚吃飯前點菜,寨子裡的缽缽菜老闆向我們推薦了炒沱江小魚。用的真是這種小魚?」指著水中那三五成群細小遊魚,我問艄公。「別聽他忽悠!這鳳凰城那麼多飯館酒樓都有這道菜,如果是用這種魚,沱江裡還能見到小魚的蹤影?飯店酒樓裡用的小魚統統從外地進的。這兩岸的古典樓閣亭榭和橋等建築看起來挺古的,可它們大多是現代人仿古建的。真正的古城就是舊城區是的那兩百條石板街。」艄公如此回應著我。
次日早晨,吃完早餐,我去土特產小店買了兩支竹筒酒以示紀念,便離開了古城鳳凰。(文:@南陽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