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漿與儲漿一體化的壓漿臺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8:19:46 4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機械領域中的壓漿設備,具體說,是涉及一種橋梁建築機械向後張梁預留孔道內壓注水泥漿使用的壓漿設備。
背景技術:
在後張梁的製作過程中,為了保護預應力筋,防止鏽蝕,使預應力筋與構件混凝土有效地粘結,以控制裂縫,並減輕梁端錨具的負載,必須要向後張梁預留孔道內注入水泥漿,使其密實的充滿孔道,從而保證橋梁的施工質量。因此,向後張梁孔道內壓漿是後張梁施工中必須進行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國內同類產品均採用單桶製漿與單桶儲漿,其工作流程為製漿—儲漿—壓漿—製漿—儲漿—壓漿,每次都是要等上一個循環結束後才能進行下一個循環,導致「壓漿」這一環節不能連續進行,這是橋梁壓漿作業規程所不允許的,根據TB/T3192-2008《鐵路後張梁預應力混凝土梁管道壓漿技術條件》中4.3.4壓漿工藝規定「壓漿順序先下後上,同一孔道壓漿應連續進行,一次完成。從漿體攪拌到壓入梁體的時間不應超過40min」。不僅如此,由於製漿桶內的漿液是靠重力流入儲漿桶的,所以製漿桶底面的高度一般要高於儲漿桶上蓋的高度,致使整車高度較高,而且通常還需要配備製漿材料的自動上料機構,不僅增加成本,運輸也極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製漿與儲漿一體化的壓漿臺車,主要是解決現有單桶製漿與單桶儲漿構成的壓漿車不能進行連續壓漿,無法滿足行業技術條件要求及橋梁施工質量,以及整車高、成本高、運輸不方便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所述:它由車體、第一制儲漿桶、第二制儲漿桶、控制機構、上水管路、回漿管路、壓漿機構組成,它將第一制儲漿桶、第二制儲漿桶水平布置在車體上,所述第一制儲漿桶、第二制儲漿桶採取變頻電機分別控制攪拌形成製漿、儲漿的交替作業,並將上水管路出水口、回漿管路回漿口同時接入第一制儲漿桶與第二制儲漿桶,而將第一制儲漿桶與第二制儲漿桶的出漿口經三通閥與壓漿機構入漿口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採取製漿、儲漿一體化雙桶交替進行製漿與儲漿、使兩桶內的儲漿液經三通閥連續不斷地進入壓漿機構進行壓漿作業,可實現連續壓漿,顯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不僅滿足了TB/T3192-2008中對壓漿工藝的要求。而且由於兩桶水平放置,高度降低二分之一,可取消上料機構,明顯降低整車高度,更加方便移動和運輸。還具有發明構思新穎、結構簡單緊湊、工作性能可靠、使用方便靈活、適宜進行推廣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製漿與儲漿一體化的壓漿臺車結構主視圖;
圖2是圖1 俯視圖;
圖3是圖1 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圖3所示的製漿與儲漿一體化的壓漿臺車是在現有技術基礎上改進的一種新型壓漿設備。它的底部是車體2,車體2上水平設置第一制儲漿1桶和第二制儲漿桶4,在第一制儲漿桶1與第二制儲漿桶4之間通過上水管路3將自來水分別接入第一制儲漿桶1與第二制儲漿桶4。自來水給水由電磁閥控制。在第一制儲漿桶1與第二制儲漿桶4的頂部設有回漿管路6,回漿管路6由快換接頭、排汙閥、保壓閥、壓力變送器和三通閥等組成。其回漿口經手動三通閥控制可把回漿漿液注入到第一制儲漿桶1或第二制儲漿桶4中任意一個制儲漿桶內。在靠近第一制儲漿桶1與第二制儲漿桶4的一側底部是壓漿機構7,壓漿機構7主要由螺杆泵、壓力變送器及兩端的入出口連接管組成。同時壓漿機構7入漿口經三通閥分別與第一制儲漿桶1、第二制儲漿桶出漿口相連接。通過三通閥可以選擇任意一個制儲漿桶1或4的排漿。本實用新型的控制機構5由支架固定。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由於制儲漿桶1、4的上蓋距地面高度為1.1米,採用人工上料(如水泥、各種添加劑),在控制機構5控制下開啟電磁閥控制上水管路3水泵為第一制儲漿桶1、第二制儲漿桶4上水,同時變頻電機帶動第一制儲漿桶1與第二制儲漿桶4內的攪拌器高速旋轉製漿,按設定時間制好漿後轉為低速旋轉防凝。打開壓漿機構7入漿口所設三通閥至第一制儲漿桶1,第一制儲漿桶1內水泥漿進入壓漿機構7,在螺杆泵作用下把水泥漿從後張梁預留孔道由下至上注入。然後進入回漿管路6。再經快換接頭、排汙閥、保壓閥、壓力變送器和三通閥選擇性接入第一制儲漿桶1或第二制儲漿桶4中。當第一制儲漿桶1內的漿液排空後,將壓漿機構7的入漿口所連接的三通閥與第二制儲漿桶4的出漿口聯通,並繼續壓漿。同時向第一制儲漿桶1上料製漿重複上述過程並實現交替作業,以製漿、儲漿雙桶一體化作業方式來滿足連續壓漿的需要。所述第一制儲漿1桶和第二制儲漿桶4採用類方形結構,可以有效降低渦流效應,提高攪拌效率。所述回漿管路6以及壓漿機構7 中的壓力變送器分別測得後張梁預留孔道出口與進口的壓力,並根據所測結果來確定是否停止壓漿與報警。作業全部完成後必須用上水管路3中另一水泵連接的水槍對第一制儲漿1桶和第二制儲漿桶4進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