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燒結球團立式冷卻設備下料抽屜閥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4:28:3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燒結礦餘熱回收系統,尤其是一種燒結球團立式冷卻設備下料抽屜閥。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工業能源利用仍然存在著利用效率低、經濟效益差、生態環境壓力大的主要問題。節能減排、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綜合利用率作為能源發展戰略規劃的重要內容,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根本途徑,處於優先發展的地位。
熱燒結礦溫度高,含有大量餘熱,是可回收利用二次能源,如直接排放,則造成能量的大量浪費,不符合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方針政策。現有餘熱回收項目生產方法、生產工藝、工藝設備,主要存在結構複雜、利用率低下、投資大、運行成本高、難以集中控制等問題,因此,如何簡單有效解決餘熱回收的問題已越來越突出。在燒結球團立式冷卻設備中,現有設備的下料系統結構複雜,無法有效控制燒結礦與煙氣的接觸時間和下料速度。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複雜,可有效控制燒結礦與煙氣的接觸時間和下料速度的燒結球團立式冷卻設備下料抽屜閥。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燒結球團立式冷卻設備下料抽屜閥,包括進料灰鬥,進料灰鬥側壁開設有透氣孔,進料灰鬥下端設有側向排料口,側向排料口設有推料框架,推料框架底部設有底板,底板一端設有下料口,推料框架內側設有推料抽屜,推料抽屜底部敞開,推料抽屜一端通過連接杆與油缸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下料口設有翻板,翻板一端通過鉸鏈與底板連接,推料抽屜兩側設有連杆,連杆一端通過銷軸與推料抽屜轉動連接,連杆另一端通過銷軸與翻板轉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側向排料口上方設有高度可調的插板。
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原理簡單,操作方便,與現有技術相比,設備結構簡化,改變了原有立冷裝置進料出料的複雜化;(2)在煙氣與燒結礦進行熱交換的同時,對立冷裝置自然形成料封,省去了設備密封的要求;(3)本實用新型閥通過油缸動作頻率、翻板開口度、插板開口度,可以有效控制燒結礦與煙氣的接觸時間和下料速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下料抽屜閥關閉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下料抽屜閥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向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下料抽屜閥在立式冷卻設備中的安裝示意圖;
圖中:1-進料灰鬥,2-油缸,3-推料框架,4-連接杆,5-推料抽屜,6-油缸支撐座,7-翻板,8-插板,9-鉸鏈,10-底板,11-下料口,12-連杆,13-煙氣管路,14-立式冷卻設備中心灰鬥,15、側向排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更進一步的解釋。
如圖1至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燒結球團立式冷卻設備下料抽屜閥,包括進料灰鬥1,進料灰鬥1側壁開設有透氣孔,進料灰鬥1下端設有側向排料口15,側向排料口15設有推料框架3,推料框架3底部設有底板10,底板10一端設有下料口11,下料口11設有翻板7,翻板7一端通過鉸鏈與底板10連接。推料框架3內側設有推料抽屜5,推料抽屜5底部敞開,推料抽屜5兩側設有連杆12,連杆12一端通過銷軸與推料抽屜5轉動連接,連杆12另一端通過銷軸與翻板7轉動連接,推料抽屜5一端通過連接杆4與油缸2相連。油缸2固定在油缸支撐座6上,油缸支撐座6與推料框架3固定。在安裝時,一定要保證推料抽屜5和推料框架3平行安裝,同時與油缸2的行程方向平行,確保下料抽屜閥開關阻力最小。
推料框架3、推料抽屜5組成抽屜閥抽屜部分,主要用於裝填料和出料。油缸2和連接杆4連接,控制推料抽屜5水平往復移動,控制抽屜閥的開關。在推料抽屜5開啟過程中,連杆12在推料抽屜5帶動下推動翻板7,使之向下翻轉打開,增加下料口11開口度,在推料抽屜5關閉過程中,連杆12在推料抽屜5帶動下拉動翻板7,使之向上翻轉至水平,關閉下料口11。
此外,所述側向排料口15上方設有高度可調的插板8。插板8用於控制在下料過程中在推料抽屜5上方形成塌料區的高度,控制推料抽屜5一個來回動作周期的出料量,同時保證抽屜閥開關順暢。
如圖4所示,將本實用新型作為立式冷卻設備中的一次冷卻段,熱燒結礦進入進料灰鬥1後,由抽屜閥對上方自然形成料封,由煙氣管路13向進料灰鬥1側面通入循環煙氣,煙氣通過透氣孔和熱燒結礦充分接觸進行熱交換,當第一階段的熱交換完成時,由油缸2拉動連接杆4將推料抽屜5從推料框架3中移出,在推料抽屜5移出過程中,將完成熱交換的燒結礦由下料口11落到下方的立式冷卻設備中心灰鬥14進行第二階段的熱交換,然後由油缸2推動接杆4將推料抽屜5推入推料框架3,而翻板7隨著推料抽屜5的推動向上旋轉,關閉下料口11。可以通過控制油缸2動作頻率、翻板7開口度、插板8開口度,可以有效控制燒結礦與煙氣的接觸時間和下料速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