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式電腦散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00:02:06
專利名稱:筆記本式電腦散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筆記本式電腦散熱裝置。
一般筆記本式電腦的散熱裝置所使用的散熱風扇可大致分為兩種,一為軸流式風扇、一為離心式風扇。
首先,請參見
圖1所示,筆記本式電腦10配設一軸流式風扇12進行散熱,所述筆記本式電腦10包括一上殼體13、一下殼體14,而其內部具有一電路板15(此處的電路板15即為電腦的主機板),於電路板15上有一中央處理器16(CPU),在中央處理器16上覆蓋著一導熱塊17,導熱塊17具有數個散熱鰭片18,而所述軸流式風扇12架設於所述散熱鰭片18的側邊,軸流式風扇12是以其轉軸方向與所述上、下殼體13、14的方向相平行地設置,當所述軸流式風扇12旋轉進行散熱時,筆記本式電腦10內部的氣流是以平行於所述上、下殼體13、14的方向流動,現有技術雖然利用了軸流式風扇12較強的風流,但礙於其必須將軸流式風扇12以垂直方向設置,而葉片直徑太小時又無法產生足夠的散熱風量,故所述軸流式風扇又不能將其尺寸縮得太小,這樣使得所述筆記本式電腦10的整體厚度無法進一步縮減,因此不能適應薄型化電腦的發展趨勢。
另請參見圖3所示,圖3中是採用離心式風扇22的筆記本式電腦20,離心式風扇22與上述軸流式風扇12的不同之處在於離心式風扇22是軸向入風、側向出風,而軸流式風扇12則是軸向入風、軸向出風,且離心式風扇22的風量當電動機規格相同時通常小於軸流式風扇12,而筆記本式電腦20採用離心式風扇22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離心式風扇22採取扇體平行上、下殼體23、24的方式設置,這對於整體厚度的減小有所幫助,圖3中的筆記本式電腦20內部包括一電路板25,於電路板25上有一中央處理器26,在中央處理器26上覆蓋一導熱塊27,然而所述導熱塊27與前述現有的導熱塊17有所不同,其不但具有數個散熱鰭片28,且於架設離心式風扇22處設有導風槽29,主要是為了配合離心式風扇22的軸向入風的特性。雖然這種現有的散熱裝置滿足了薄型化電腦需求,但如前所述離心式風扇22所產生的風力較弱,有時無法有效地將電腦內部的熱量排除。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藉助軸流式風扇較強的風量有效地進行散熱並使電腦整體的厚度減小的電腦散熱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筆記本式電腦散熱裝置,它組裝於一筆記本式電腦的主機殼體內部,所述主機殼體具有一上殼體與一下殼體,其內部設有一電路板、一導熱塊與一軸流式風扇,所述電路板設置有發熱元件,所述導熱塊置於所述發熱元件之上,其特點是所述導熱塊的一側具有數個垂直於所述上、下殼體的散熱鰭片,所述電路板及所述上、下殼體對應所述散熱鰭片之處均至少設有一個穿孔,所述軸流式風扇以其轉軸方向垂直地架設於所述散熱鰭片之上,以產生垂直於所述上、下殼體方向的氣流。
採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軸流式風扇於筆記本式電腦內部是以其轉軸垂直於水平面而扇體平行於其主機殼體的上、下殼體的方式設置,且於所述電腦內部的電路板及所述上、下殼體對應所述軸流式風扇之處均至少設有一個穿孔,因此,電腦內部產生的熱量是按垂直所述上、下殼體的氣體流動方向散發。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離心式風扇的結構相比較,雖然同樣採用平行主機殼體的上、下殼體架設結構,但以同樣大小規格的風扇來比較,軸流式風扇所具有的風量要大於離心式風扇的風量,因此若是要產生同樣的散熱風量的話,本實用新型可選用規格較小的軸流式風扇來組裝,從而可進一步縮小電腦的整體尺寸。
為更清楚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點和優點,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的現有的採用軸流式風扇的筆記本式電腦散熱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圖1中散熱裝置的導熱塊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另一種現有的採用離心式風扇的筆記本式電腦散熱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圖3的散熱裝置的導熱塊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較一佳實施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請參見圖5和6所示,圖中示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筆記本式電腦散熱裝置,其結構是先於所述筆記本式電腦的上、下殼體41、43對應所述散熱裝置之處穿設有穿孔,如圖所示,於上殼體41穿設有數個第一穿孔45,於下殼體43穿設有數個第二穿孔46。
所述筆記本式電腦內部另具有一電路板51(即主機板)及一發熱元件53(本實施例為中央處理器)所述發熱元件53設置於電路板51上,本實施例的導熱塊55具有兩部分,一為架設部551、一為散熱部553,架設部551用於將導熱塊55架設於發熱元件53之上,而散熱部553是由架設部551的一側延伸而出,並形成數個散熱鰭片557,所述數個散熱鰭片557分別以垂直上、下殼體41、43的方向設置,且兩兩相互平行;而本實施例的散熱部553是延伸抵接於下殼體3,因此所述電路板51必須穿有足以使所述數個散熱鰭片557延伸的第三穿孔511(本實施例是沿著電路板51的邊緣往內凹設形成一缺口),但是,此處的散熱鰭片557與電路板51也可如圖7所示那樣,將散熱鰭片557直接抵接於電路板51上,當然電路板51上必須穿設有數個第四穿孔513才能使氣流流通;再於所述數個散熱鰭片557之上架設所述軸流式風扇,使軸流式風扇6介於上殼體41與所述等散熱鰭片557之間。
在組裝時是以導熱塊55的架設部551置於發熱元件53之上,使其散熱部553落於所述第三穿孔511內,並抵接於所述下殼體43,將所述軸流式風扇6架設於散熱部553上,且使軸流式風扇6與電腦內部電氣連接,關於如何將導熱塊55的架設部551固定於發熱元件53之上以及如何將所述軸流式風扇6架設於所述散熱部553上均屬已有技術,在此無需進行說明。
本較佳實施例散熱的流程為利用導熱塊55的架設部551來吸收發熱元件53的熱量,再將熱量由導熱塊55的架設部551傳導至其散熱部553,藉助所述軸流式風扇6的旋轉,使氣流由第一穿孔45導入吹往導熱塊55的散熱部553,把散熱部553的熱量通過氣流從第二穿孔46散出,以實現散熱。
值得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軸流式風扇6是以平行上、下殼體41、43的方向設置,也就是說軸流式風扇6的軸向(入風與出風沿軸向進行)是垂直於上、下殼體41、43;並且上、下殼體41、43對應所述軸流式風扇6之處分別穿設有第一穿孔45及第二穿孔46,以及電腦內的電路板51對應所述軸流式風扇6之處也必須設有第三穿孔511,使所述軸流式風扇6的由上殼體41吸入的氣流再由下殼體43吹出,以使所述軸流式風扇6發揮其效果。
由於本實用新型是使一軸流式風扇6以平行一筆記本式電腦的主機殼體的方式設置,且於所述電腦內部的電路板51及所述上、下殼體41、43對應所述軸流式風扇6之處均至少設有一個穿孔,使電腦內部產生垂直所述上、下殼體41、43的氣體流動方向加以散熱,進而可得到較佳的散熱效果,同時使電腦整體薄型化。
以上結合附圖的說明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熟悉本技術的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精神還可作出種種的其他等效變化或等效替換,但這些等效變化或等效替換皆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筆記本式電腦散熱裝置,它組裝於一筆記本式電腦的主機殼體內部,所述主機殼體具有一上殼體與一下殼體,其內部設有一電路板、一導熱塊與一軸流式風扇,所述電路板設置有發熱元件,所述導熱塊置於所述發熱元件之上,其特徵在於所述導熱塊的一側具有數個垂直於所述上、下殼體的散熱鰭片,所述電路板及所述上、下殼體對應所述散熱鰭片之處均至少設有一個穿孔,而所述軸流式風扇以其轉軸方向垂直地架設於所述散熱鰭片之上,以產生垂直於所述上、下殼體方向的氣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筆記本式電腦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流式風扇架設於所述上殼體與所述等散熱鰭片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筆記本式電腦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路板及所述上、下殼體上的穿孔均為數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筆記本式電腦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等散熱鰭片穿過所述電路板上的穿孔而頂抵於所述下殼體。
專利摘要一種筆記本式電腦散熱裝置包括上、下兩殼體組成的主機殼體,主機殼體內具有一電路板,電路板上具有發熱元件,發熱元件上設有一導熱塊,導熱塊的一側具有數個與上、下殼體垂直的散熱鰭片,對應所述散熱鰭片的上、下殼體處設有穿孔,於電路板對應處也設有穿孔,一軸流式風扇以軸向垂直於水平面的方式架設於所述散熱鰭片上。這樣,軸流式風扇所產生的氣流於所述散熱鰭片之間以垂直上、下殼體的方向流動,以理想地進行電腦內部散熱。
文檔編號G06F1/20GK2483754SQ0120352
公開日2002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7日 優先權日2001年2月7日
發明者陳振興 申請人: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