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鈷固相催化氧化製取四氧化三鈷粉體的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2:20:41 2
專利名稱:氯化鈷固相催化氧化製取四氧化三鈷粉體的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精細化工領域,是一種氯化鈷固相催化氧化製取四氧化三鈷粉體的製備工藝。
背景技術:
公知的四氧化三鈷粉體主要應用於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CoO2合成。粒度細、密度高、粒徑分布窄,是對CO3O4的基本要求。目前工業上生產四氧化三鈷粉體大多採用液相沉澱法,其明顯的缺點是流程長,沉澱過程溫度、PH值、停留時間、攪拌強度、沉澱劑流速等工藝參數多數且可控性、重現性差,製取的四氧化三鈷粉體密度小、粒徑分布寬,同批次的均勻性及不同批次的一致性不能有效保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工藝缺點,提出一種流程簡短、工藝參數少且可控性強、產品均勻及一致性好、粒徑分布窄、粒度大小將方便調控的生產工藝,即為一種氯化鈷固相催化氧化製取四氧化三鈷粉體的工藝。
本發明所述的氯化鈷固相催化氧化製取四氧化三鈷粉體的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配料 氯化鈷、催化劑按100∶0.5~2.5(w/w)配比混合均勻。所述的催化劑為NH4Cl、NH4NO3、CH3-(CH2)17NH2中的一種或其混合物;2)、乾燥 將1)步驟中的配料在100~120℃溫度下烘乾;3)、粉碎 將配料2)中烘乾後的物料粉碎至60目;4)、煅燒 將步聚3)所得粉料在煅燒中熱解,350~450℃,2~4小時。
通過本發明制訂的生產工藝具有流程短、不利因素易於控制、產品質量良好、成本相對較低,適應較大批量生產。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一,分別稱取氯化鈷(COCl2·6h2O)3000克,NH4Cl 30克,將其混合均勻,在100~120℃溫度下烘乾,再將乾燥好的物料粉碎至60目,然後將所得粉料在煅燒爐中熱解,350~450℃,3小時。所得四氧化三鈷粉粒徑呈正態分布,d509.0μm,松裝密度1.10g/cm3。
實施例二,分別稱取氯化鈷(COCl2·6h2O)3000克,NH4Cl 75克,將其混合均勻,在100~120℃溫度下烘乾,再將乾燥好的物料粉碎至60目,然後將所得粉料在煅燒爐中熱解,350~450℃,3小時。所得四氧化三鈷粉粒徑呈正態分布,d505.8μm,松裝密度0.75g/cm3。
實施例三,分別稱取氯化鈷(COCl2·6h2O)3000克,NH4Cl 60克,將其混合均勻,在100~120℃溫度下烘乾,再將乾燥好的物料粉碎至60目,然後將所得粉料在煅燒爐中熱解,350~450℃,3小時。所得四氧化三鈷粉粒徑呈正態分布,d507.0μm,松裝密度0.90g/cm3。
實例例四,分別稱取氯化鈷(COCl2·6h2O)3000克,NH4Cl 30克,NH4NO330克,CH3-(CH2)17NH215克,將其混合均勻,在100~120℃溫度下烘乾,再將乾燥的物料粉碎至60目,然後將所得粉料在煅燒爐中熱解,350~450℃,3小時。所得四氧化三鈷粉粒徑呈正態分布,d505.0μm,松裝密度0.69g/cm3。
對比實施例,電解金屬鈷用硝酸溶解,鈷含量160g/l,游離酸10g/l;用沸騰去離子水將草酸溶解,比重1.04,加氨水調PH4.5,溫度70℃;硝酸鈷溶液溫度45℃,攪拌中將草酸氨緩緩加入,最終PH1.0,繼續攪拌20分鐘;過濾並用沸騰去離子水洗滌8次,400℃焙燒5小時,過篩。所得四氧化三鈷粉體粒徑分布非正態,松裝密度0.40g/cm3。
權利要求
1.一種氯化鈷固相催化氧化製取四氧化三鈷粉體的工藝,其特徵在於該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配料 氯化鈷、催化劑按100∶0.5~2.5(w/w)配比混合均勻,所述的催化劑為NH4Cl、NH4NO3、CH3-(CH2)17NH2中的一種或其混合物;2)、乾燥 將步驟1)的配料在100~120℃溫度下烘乾;3)、粉碎 將配料2)烘乾的乾燥物料粉碎至60目;4)、煅燒 將步聚3)所得粉料在煅燒中熱解,350~450℃,2~4小時。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精細化工領域,是一種氯化鈷固相催化氧化製取四氧化三鈷粉體的工藝。公知的四氧化三鈷粉體主要應用於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CoO
文檔編號C01G51/00GK1704340SQ200410024898
公開日2005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3日
發明者張慧 申請人:寧波金和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