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23:50:46 1
專利名稱: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VA乙酸酯的關鍵中間體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術:
維生素A(VA)及其衍生物是一類重要的藥品,世界上各大公司的產品均以VA乙酸酯為主。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簡稱五碳醛)是以Wittig反應為特徵的C15+C5路線合成VA乙酸酯的關鍵中間體,因此對五碳醛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合成路線如下 從七十年代中期BASF公司的專家H.Pommer等報導了它的工業合成方法(H.Pommer,A.Nurrenbach,Pure.Appl.Chem.,Industrial synthesis ofTerpene compounds,[J]1975,43,527)至今,對於它的合成研究都沒有中斷,各種改進方法層出不窮,在眾多合成方法中,有一大類是1-氯-2-甲基-4-乙醯氧基-2-丁烯(以下簡稱氯化物)與六次甲基四胺(俗稱烏洛託品)成鹽(見實施例1)後再水解得到醛,合成路線如下
滷化物與烏洛託品成鹽,然後再水解得到醛的反應通常被稱為Sommelet反應,S.J.Angyal對此已有詳細論述(S.J.Angyal,Organic Reactions,TheSommelet Reaction,[J]vol.8,197-217,1954),他認為用這種方法製備不飽和醛的收率一般很低,1955年法國科學家在專利中承認按此方法他們製備五碳醛的收率只有20%左右(Usines Chimiques Des Laboratoires France,GB736,488,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 unsaturated aldehyde,[P]1955);我們按照常規方法進行的實驗(見實施例2)也驗證了這一結論。隨著有機合成水平的不斷進步,1995年日本科學家Kaneko等用改進的Sommelet方法(見實施例3-5)製備五碳醛時已經能達到較為滿意的收率(Kaneko,Tatsuhiko,et al.,Jp.07,61,948,Preparation of α,β-unsaturated aldehydes,[P]1995),其最重要的技術進步是在水解反應時加入一種有機溶劑,這樣可以使水解得到的產品醛馬上被萃取進入有機相中,從而有效避免了產物的進一步分解,大大提高了產率。然而這種改進方法的收率也只有70%左右,且反應時間長,至少要6小時左右。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用微波促進反應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合成方法,以大大縮短反應時間,且進一步提高收率。
為此,本發明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由滷化物與烏洛託品加成反應製得的鹽,在有機溶劑存在下,進行水解反應後得到五碳醛,其特徵在於水解反應在微波反應器中進行,反應時間≤3小時。微波對Sommelet反應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使反應收率普遍提高,反應時間大大縮短,得到的產品純度高,雜質少。本方法也可以應用於製備其它類似的不飽和醛化合物。
所述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微波反應器裝有攪拌、回流裝置。
所述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水解反應溫度在40℃到120℃之間,優選在60℃到100℃之間,採用常壓、回流反應或加壓反應。
所述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有機溶劑應與水不完全互溶,有機溶劑優選烷烴、芳烴、滷代烷烴、滷代芳烴、酯類、酮類,有機溶劑與水的共沸點大於60℃。
所述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水解反應中使用有機酸或無機酸,使反應的pH值在3到7之間,優選在4.5到6之間,所用的酸優選乙酸、甲酸、碳酸。
所述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滷化物優選為1-氯-2-甲基-4-乙醯氧基-2-丁烯或1-溴-2-甲基-4-乙醯氧基-2-丁烯。
所述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水解反應中水的用量是鹽的3到10倍。
所述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反應時間優選為10分鐘到30分鐘。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微波下進行水解反應,極大縮短了反應時間,且進一步提高了產品收率。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中使用的分析儀器與設備氣質聯用,MS5973N-GC6890N(美國安捷倫公司);核磁共振儀,AVANCE DMX 500(TMS內標);紅外光譜儀,NICOLET 360FT-IR;熔點儀,北京電光科學儀器廠XL型。
實施例1氯化物烏洛託品鹽的製備將200克烏洛託品溶於1500毫升氯仿中,加入200克1-氯-2-甲基-4-乙醯氧基-2-丁烯(1.145摩爾,G.C.含量93.3%),加熱回流6小時,然後蒸出溶劑,直到有固體析出,冷卻、過濾,得白色固體鹽,烘乾後得產品312克(mp195-200℃,1.03摩爾,收率90.0%),將此白色固體鹽包好置於乾燥器中備用。
實施例2用Sommelet方法製備五碳醛在裝有水蒸氣導入管、機械攪拌、滴加漏鬥和冷凝回收裝置的1000毫升四口瓶中放300毫升50%的乙酸水溶液,將30.3克鹽(0.1摩爾)溶於200毫升水中放於滴加漏鬥中,加熱通水蒸汽,待穩定後滴入鹽水溶液,開始水解反應。產物醛不斷隨水汽蒸出,約蒸出200毫升水後已看不見渾濁液滴,共收集餾出液250毫升,用20毫升鹽酸調到強酸性,然後用每次100毫升的乙醚萃取3次,萃取液合併後用碳酸氫鈉溶液洗到鹼性,無水硫酸鈉乾燥後蒸除溶劑,殘留的有機物真空回收得產品3.8克(66-72℃/2mmHg),G.C.含量93.0%,收率24.9%。
實施例3-5用改進的Sommelet方法製備五碳醛實施例3將30.3克鹽(0.1摩爾)溶於200毫升水中,放入裝有回流冷凝管、溫度計的1000毫升四口瓶中,加入10毫升乙酸和200毫升甲苯,升溫到82℃回流反應6小時,然後降溫、分層,上層有機相用碳酸氫鈉溶液洗到鹼性,無水硫酸鈉乾燥後蒸除溶劑,殘留的有機物真空回收得產品10.0克,G.C.含量92.3%,收率65.0%。
實施例4溶劑改用氯苯,91℃回流反應,其它條件同實施例3,得產品10.8克,G.C.含量90.1%,收率68.5%。
實施例5溶劑改用乙酸乙酯,72℃回流反應,其它條件同實施例3,得產品10.7克,G.C.含量93.8%,收率70.7%。
實施例6-11用本發明製備五碳醛實施例6將家用微波爐改裝為常壓微波反應器(即頂端開口,加裝有攪拌、回流裝置),水解反應在微波反應器中進行,回流時間1小時,其它條件同實施例3,得產品11.5克,G.C.含量93.3%,收率75.6%。
實施例7在微波反應器中進行水解反應,回流時間0.5小時,其它條件同實施例3,得產品11.9克,G.C.含量93.6%,收率78.4%。
實施例8在微波反應器中進行水解反應,回流時間10分鐘,其它條件同實施例3,得產品11.3克,G.C.含量92.5%,收率73.6%。
實施例9在微波反應器中進行水解反應,回流時間0.5小時,其它條件同實施例4,得產品11.8克,G.C.含量92.2%,收率76.6%。
實施例10在微波反應器中進行水解反應,回流時間1小時,其它條件同實施例4,得產品11.5克,G.C.含量90.2%,收率73.0%。
實施例11在微波反應器中進行水解反應,回流時間0.5小時,其它條件同實施例5,得產品10.7克,G.C.含量94.5%,收率71.6%。
權利要求
1.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由滷化物與烏洛託品加成反應製得的鹽,在有機溶劑存在下,進行水解反應後得到五碳醛,其特徵在於水解反應在微波反應器中進行,反應時間≤3小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微波反應器裝有攪拌、回流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水解反應溫度在40℃到120℃之間,採用常壓、回流反應或加壓反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水解反應溫度優選在60℃到100℃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有機溶劑應與水不完全互溶,有機溶劑優選烷烴、芳烴、滷代烷烴、滷代芳烴、酯類、酮類,有機溶劑與水的共沸點大於60℃。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水解反應中使用有機酸或無機酸,使反應的pH值在3到7之間,優選在4.5到6之間,所用的酸優選乙酸、甲酸、碳酸。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滷化物優選為1-氯-2-甲基-4-乙醯氧基-2-丁烯或1-溴-2-甲基-4-乙醯氧基-2-丁烯。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其特徵在於水解反應中水的用量是鹽的3到10倍。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4-乙醯氧基-2-甲基-2-丁烯-1-醛的改進合成工藝,其特徵在於反應時間優選為10分鐘到30分鐘。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V
文檔編號C07C67/28GK1919825SQ20051006057
公開日2007年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26日
發明者沈潤溥, 虞國棋, 沈華良 申請人: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製藥廠, 紹興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