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銅線退火冷卻處理後的乾燥結構的製造方法與工藝
2023-05-25 23:43:31
本發明涉及銅絞線加工領域,具體是指一種銅線退火冷卻處理後的乾燥結構。
背景技術:
在銅絲的生產加工過程中,銅絲在受到牽引拉伸,扭曲卷繞時,其內部會產生應力,並且局部會發硬甚至氧化,因此此種粗製品無法進一步加工成銅軟絞線,因而必須對銅絞線進行退火處理,一般的處理方式為將氮氣作為保護氣體,在退火爐內進行退火處理,先從退火爐中抽取空氣形成負壓達到一定程度後充入氮氣,並在爐內形成壓力,加熱到300攝氏度左右時保溫一端時間,然後開爐自然冷卻。然而經過此種退火處理,銅絞線的內應力和預應力得到了很好的消除,軟化後的銅絞線即可進行下一步的加工處理,且在退火過程中有了氮氣的保護,銅絞線不會發生氧化反應。退火後,針對銅絲的餘溫還需進行冷卻水冷卻,以避免銅絲的氧化。傳統退火冷卻採用的是自來水質和自然冷卻沉澱,而在銅線的表面會附帶部分的水分殘留,通過傳輸轉運,銅線表面會出現局部氧化,影響銅線的使用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銅線退火冷卻處理後的乾燥結構,快速清除銅絲上殘留的水分,提高銅絲的光潔度。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銅線退火冷卻處理後的乾燥結構,包括箱體,在所述箱體上方開有多個通孔,還包括隔板和氣缸,所述隔板將箱體內部分隔成填充腔和空腔,所述氣缸的輸出端安裝有連杆,所述連杆上端部活動貫穿箱體底部且延伸至與隔板底部連接;所述填充腔內填充有海綿塊,且所述海綿塊上表面穿過通孔向外突出形成吸收部,在所述箱體上設置有多個用於包裹覆蓋所述吸收部的篩板,在多個篩板上表面粘接有除溼布。針對現有技術中,銅線在退火冷卻處理後其表面上會附帶部分冷卻水的問題,本發明在冷卻池的出口處沿垂直於銅線的傳輸方向安裝箱體,使得銅線與除溼布始終保持接觸以吸收掉銅線外壁上的冷卻水,保證銅線在收卷時其外壁處於乾燥狀態。具體使用時,箱體內填充海綿塊,海綿塊利用箱體上部的多個通孔向外突出形成吸收部,該吸收部可為半圓形、矩形、橢圓形或是其他規則的幾何圖形,同時覆蓋包裹在吸收部上的篩板與吸收部的形狀相匹配,利用粘接在篩板上的除溼布與銅線接觸,使得銅線外壁上的冷卻水被除溼布吸收,而除溼布上累積的冷卻水通過篩板上的篩孔被海綿塊所吸收,即通過海綿塊能夠使得除溼布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保證其自身的含水量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避免使得銅線外壁出現二次附帶水分,保證銅線在退火冷卻處理後的性能,同時避免重複不間斷地更換除溼布,降低使用成本。其中,箱體內部被隔板分隔成兩部分,填充腔內填充有海綿塊,海綿塊用於吸收篩板上除溼布上回收的水分,而隔板可在箱體內部進行自由滑動,即當氣缸啟動,通過連杆實現隔板的升降時,海綿塊通過擠壓可將其自身暫時儲存的水分所排至空腔內,以方便集中處理,而當氣缸回縮,連杆帶動隔板下移,海綿塊回復形變,重新開始行使其吸水功能;通過保證海綿塊自身的穩定吸水性能,即在海綿塊達到飽和之前將其內部的水分清空,能夠保證海綿塊對除溼布上水分吸收的效率維持穩定,最大化實現銅線在退火處理後其外壁上水分的乾燥處理。多個所述篩板等距間隔設置,使得包裹覆蓋在所述篩板上的除溼布形成一個連續的接觸面。在銅線與除溼布接觸時,銅線自身具備一定的張力,即銅線會對除溼布產生一個下壓力,保證銅線的外壁與除溼布之間保持一定的接觸面積,而多個篩板間隔設置,使得除溼布在箱體上部形成一個連續的曲折狀接觸區域,而由銅線與除溼布接觸部分吸收的冷卻水會在除溼布上蔓延,避免出現海綿塊的水分吸收速度低於除溼布的水分吸收速度,在部分上冷卻水集中而降低銅線的乾燥效果。所述篩板為塑料篩板。作為優選,採用塑料篩板作為除溼布的支撐件,因其自身具備一定的彈性性能,使得當銅線對除溼布產生擠壓,或是該擠壓力在除溼布上出現應力集中的情況時,塑料篩板利用自身的彈性形變或是彈性回復,進而將該作用應力消除,避免在在篩板或是除溼布上出現凹陷而導致原銅線與除溼布之間接觸部分上出現間隙,達到保證除溼布穩定吸水的目的。所述吸收部的截面呈圓弧形。作為優選,吸收部的截面為圓弧形,即篩板以及附著在篩板上的除溼布同樣呈圓弧形,在銅線傳輸時,銅線對除溼布的頂弧部分進行擠壓,除溼布頂部受力形成凹陷,即兩者間形成一個較大的接觸面,並且該接觸面上吸收的水分通過圓弧直接均勻傳遞至除溼布的各部分上,同時通過篩板被海綿塊快速吸收。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1、本發明中覆蓋包裹在吸收部上的篩板與吸收部的形狀相匹配,利用粘接在篩板上的除溼布與銅線接觸,使得銅線外壁上的冷卻水被除溼布吸收,而除溼布上累積的冷卻水通過篩板上的篩孔被海綿塊所吸收,即通過海綿塊能夠使得除溼布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保證其自身的含水量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避免使得銅線外壁出現二次附帶水分,保證銅線在退火冷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