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控一體式光感泛光燈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19:25:26 1
專利名稱:燈控一體式光感泛光燈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燈具,具體是一種燈控一體式光感泛光燈,屬於照明燈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與目前用點光源做成的LED燈具相比,面光源具有亮度高,指向性好,散熱效果好,光衰低,真正達到5萬小時以上的長壽;面光源做成的燈具,在二次配光時,能隨意控制光照射的角度,避免光的浪費和汙染;由於體積小,面光源能做成造型更美觀的燈具。採用先進的COB封裝技術製成,功率大小從5W至120W不等,而且有紅、藍、綠、黃多種顏色。可為用戶生產出各種功率,各種顏色的LED燈具。面光源應用於泛光燈是在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光源,標準泛光燈用來照亮整個場景。場景中可以應用多盞泛光燈,以產生較好的效果。泛光燈是在效果圖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光源,場景中可以用多盞泛光燈協調作用,以誕生較好的效果。是從一特定點向各個方向均勻地照射物體,用它來類比燈泡和蠟燭最好不過了。泛光燈可以放置在場景中的任何地方。實際中使用的泛光燈多為人為或使用時間控制器控制開關,由於散光幹擾,光感控制器使用不廣泛,即便有往往採取燈控分離的形式,控制器通過導線與燈體連接,這種控制方式影響了燈具的一體性、美觀性,還要做專門的防水殼體,浪費材料、增加成本的同時增加了不可靠性,而且安裝不方便。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燈控一體式光感泛光燈,安裝方便,適應性更強。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燈控一體式光感泛光燈, 包括LED集成光源、反光罩、控制器和光感窗口,光感窗口設置在控制器底部,LED集成光源安裝在反光罩內透光面中心處,光感窗口、控制器以及反光罩連接成一體。進一步,控制器內設有光感控制器和恆流源。進一步,光感窗口為凸透鏡光感窗口。進一步,凸透鏡光感窗口內置光感器件,凸透鏡光感窗口前端凸透鏡採光窗口露出在控制器外。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採用凸透鏡光感窗口和高品質光感控制器,解決了傳統定時控制器難以滿足一年四季天黑時間的問題,通過內置方式解決現在市面上外置光感控制器連線、固定等繁瑣工序,燈具的適應性強,散熱性好,安裝方便,壽命長。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凸透鏡光感窗口局部放大圖。圖中1、LED集成光源,2、反光罩,3、控制器,4、光感窗口,41、緊固螺母,42、凸透鏡採光窗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燈控一體式光感泛光燈,包括LED集成光源1、反光罩2、 控制器3和光感窗口 4。光感窗口 4為凸透鏡光感窗口,凸透鏡光感窗口內置光感器件,凸透鏡光感窗口通過緊固螺母41安裝在控制器3底部,凸透鏡光感窗口前端凸透鏡採光窗口 42露出在控制器3外。LED集成光源1安裝在反光罩2內透光面中心處,光感窗口 4、控制器3以及反光罩2連接成一體。控制器3內設有光感控制器和恆流源。透光面對準被照物,凸透鏡光感窗口採集外界光源,當外界光線低於一定水平, LED集成光源1自動開啟,並根據外界光線強度自動調整光源亮度。凸透鏡採光窗口有效地避免了點光源或局部光線對燈具的幹擾,因為凸透鏡的視場達到65°,它所感知的光線是周邊環境的平均光線,從而避免了草坪燈、汽車燈光、手電筒以及泛光燈自身散射光線的幹擾。另外,光感控制器的製作全部採用高品質器件,功率上冗餘設計、電容元件均採用膽電容,另外採取高導熱環氧樹脂灌裝,有效解決了它的抗老化、散熱、防水等一系列問題。
權利要求1.一種燈控一體式光感泛光燈,包括LED集成光源(1)、反光罩(2)、控制器(3)和光感窗口(4),光感窗口(4)設置在控制器(3)底部,LED集成光源(1)安裝在反光罩(2)內透光面中心處,其特徵在於,光感窗口(4)、控制器(3)以及反光罩(2)連接成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燈控一體式光感泛光燈,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控制器(3)內設有光感控制器和恆流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燈控一體式光感泛光燈,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光感窗口(4)為凸透鏡光感窗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燈控一體式光感泛光燈,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凸透鏡光感窗口內置光感器件,凸透鏡光感窗口前端凸透鏡採光窗口(42)露出在控制器(3)外。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燈控一體式光感泛光燈,屬於照明技術領域,包括LED集成光源、反光罩、控制器和光感窗口,光感窗口設置在控制器底部,集成LED光源安裝在反光罩內透光面中心處,光感窗口、控制器以及反光罩連接成一體。有益效果是通過採用高品質光感控制器,解決了傳統定時控制器難以滿足一年四季天黑時間的問題,通過內置方式解決現在市面上外置光感控制器連線、固定等繁瑣工序,燈具的適應性強,散熱性好,安裝方便,壽命長。
文檔編號F21S2/00GK202252984SQ20112032842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4日
發明者董晴 申請人:董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