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止異步電機軸承跑套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13:12:26 1
專利名稱:一種防止異步電機軸承跑套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機,具體涉及異步電機的軸承結構。
背景技術:
軸承作為異步電機靜止部分和旋轉部分的連接部件,其好壞決定著異步電機能否 連續運行,甚至影響電機壽命。近年來,異步電機軸承跑套的問題日益明顯。軸承跑套分為 兩種一種是軸承跑外套,即軸承外圈與端蓋的軸承室之間發生相對位移,配合間隙過大, 產生外圈在軸承室內打滑,跟隨軸旋轉的現象;另一種是軸承跑內套,即軸承內圈與軸頸之 間發生相對位移,與軸的接觸有了間隙,產生與軸不同步旋轉現象。 正常情況下,軸承外圈與端蓋、內圈與軸頸之間無相對位移,但由於軸承需要修理
或者安裝錯誤等原因,軸承被強行拉出原來的軸承室後,軸承室的內圓尺寸發生變化,如再
次放軸承進去,公差配合尺寸被破壞,從而產生故障。當軸承跑套時,不管是跑外套還是跑
內套,電機總是在故障狀態下運行,使軸承壽命縮短,有時甚至會燒毀電機。
現有解決軸承跑套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在軸承室表面打樣衝眼,靠毛剌緊固軸承外
圈,並在軸上打樣衝眼,靠尖頂緊固軸承內圈的辦法,這種方法對軸承室有損傷,且端蓋和軸
承的同心度難以保證;二是在軸承室表面塗密封膠的辦法,這種用粘接劑的方法對於磨損量
小的電機來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保證端蓋和軸承的同心度,同時電機比較難拆卸。 實用新型的內容 針對現有解決異步電機軸承跑套方法的上述不足,申請人經過研究改進,提供一 種防止異步電機軸承跑套的結構,保證了軸承的配合尺寸,很好的解決了軸承跑套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種防止異步電機軸承跑套的結構,包括端蓋,端蓋內圓中的軸承室內嵌有內徑
與軸承外圓直徑相同的鑲套,軸承置於所述鑲套內,軸承兩側於軸上設置有軸承內蓋和軸
承外蓋,軸承內蓋和軸承外蓋分別與所述端蓋以及鑲套連接。 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鑲套為圓形薄壁件,厚度為5 6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首先對端蓋內圓中的軸承室精車,對端蓋的力學性能幾乎沒有影響。 精車後通過在端蓋內圓的軸承室內增加一個鑲套,軸承置於所述鑲套內,保證了軸承的配 合尺寸,很好的解決了軸承跑套的問題,延長了電機的運行周期。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 湊,對軸承以及軸承室無損傷,使軸承質量得到保證,並且能保證端蓋和軸承的同心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進一步說明。[0014] 圖l為了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圖(為半剖,僅示出了軸上部的結構,軸下部的結 構與軸上部的結構相互對稱,故省略)。如圖l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端蓋2,端蓋2內圓中 的軸承室經過精密車加工後嵌入鑲套3。鑲套3為一個圓形薄壁件,採用45#鋼製成,厚度 為5 6mm,本實施例為5mm。將端蓋2以及鑲套3 —起放在車床上,精車鑲套3的內圓,使 鑲套3的內徑與軸承5外圓直徑相同,加工好後,將軸承5設置於所述鑲套3內。軸承5兩 側於軸上設置有軸承內蓋4和軸承外蓋1,軸承內蓋4和軸承外蓋1分別與所述端蓋2以及 鑲套3連接。這種的結構保證了軸承的配合尺寸,大大減少了跑套故障的發生。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以上實施例。可 以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構思的前提下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
其他改進和變化,均應認為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防止異步電機軸承跑套的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端蓋,端蓋內圓中的軸承室內嵌有內徑與軸承外圓直徑相同的鑲套,軸承置於所述鑲套內,軸承兩側於軸上設置有軸承內蓋和軸承外蓋,軸承內蓋和軸承外蓋分別與所述端蓋以及鑲套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止異步電機軸承跑套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鑲套為圓形 薄壁件,厚度為5 6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防止異步電機軸承跑套的結構,包括端蓋,端蓋內圓中的軸承室內嵌有內徑與軸承外圓直徑相同的鑲套,軸承置於所述鑲套內,軸承兩側於軸上設置有軸承內蓋和軸承外蓋,軸承內蓋和軸承外蓋分別與所述端蓋以及鑲套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端蓋內圓的軸承室內增加一個鑲套,軸承置於所述鑲套內,保證了軸承的配合尺寸,很好的解決了軸承跑套的問題,延長了電機的運行周期。
文檔編號H02K5/16GK201490813SQ20092018739
公開日2010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4日
發明者魏現東 申請人:無錫哈電電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