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動力電池夾持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10:43:07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動力電池夾持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動力電池化成一般採用多層動力電池同時化成,因此,在化成時,是將電池分別夾持在多層疊加的夾持夾持機構上,通過氣缸、液壓缸或彈簧機構推動所有夾持機構夾緊電池,由於電池在化成過程中會膨脹,因此會造成夾持和電池位移,從而使得電池與化成接電機構錯開,從而導致化成無法正常通電化成,另外,化成後電池殼體中間部分因膨脹造成電池為尺寸不良品,鑑於以上缺陷,實有必要設計一種動力電池夾持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動力電池夾持機構,來解決現有的化成夾具在電池化成過程中會造成錯位,而導致電池無法正常通電化成和成過程中電池殼體因膨脹造成厚度不良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動力電池夾持機構,包括安裝架以及設於所述安裝架上的導柱;所述導柱上依次穿設有頂板和若干個夾緊單元;所述夾緊單元包括活動板和固定板;所述頂板與相鄰所述活動板之間設有第一膨脹機構;相鄰所述夾緊單元的固定板與活動板之間設有第二膨脹機構;所述第一膨脹機構和所述第二膨脹機構膨脹分別推動相鄰所述活動板滑動。
進一步,所述第一膨脹機構和所述第二膨脹機構均為氣動膨脹機構。
進一步,所述氣動膨脹機構包括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以及設於所述第一安裝板和所述第二安裝板之間的第一氣囊;所述頂板與所述第一膨脹機構中的第一安裝板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板與相鄰所述第一安裝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安裝板與所述活動板固定連接;所述活動板或所述固定板上設有通氣孔;所述通氣孔與所述氣囊相通;所述通氣孔與一氣管連接。
進一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頂板上均設有第一安裝沉孔,所述活動板上設有第二安裝沉孔;所述第一安裝板設於所述第一安裝沉孔內,所述第二安裝板設於所述第二安裝沉孔內。
進一步,所述夾緊單元中的活動板與固定板之間還設有彈簧;所述彈簧套於所述導柱上。
進一步,所述固定板上還設有第一防護墊,所述活動板上還設有第二防護墊。
進一步,所述活動板一側還設有第一定位板,所述固定板一側還設有第二定位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動力電池夾持機構,可將夾緊單元中的固定板與化成設備固定連接;在電池化成時,可將電池裝在夾緊單元的固定板與活動板之間,通過第一膨脹機構和第二膨脹機構推動活動板活動,從而達到將電池夾緊;在化成時,電池膨脹,由於固定板固定在化成設備上,因此達到對電池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電池錯位,保證電池化成能正常運行。同時壓緊壓力化成後解決了電芯自身膨脹問題,電池厚度一致性得到保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動力電池夾持機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動力電池夾持機構的夾緊單元的包裝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動力電池夾持機構所述夾緊單元的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動力電池夾持機構所述活動板的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動力電池夾持機構所述固定板的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動力電池夾持機構所述頂板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
在下文中,闡述了多種特定細節,以便提供對構成所描述實施例基礎的概念的透徹理解。然而,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很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可以在沒有這些特定細節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況下來實踐。在其他情況下,沒有具體描述眾所周知的處理步驟。
如圖1-6所示,一種動力電池夾持機構,包括安裝架1以及設於所述安裝架1上的導柱2;所述導柱2上依次穿設有頂板3和若干個夾緊單元4;所述夾緊單元4包括活動板5和固定板6;所述頂板3與相鄰所述活動板5之間設有第一膨脹機構7;相鄰所述夾緊單元4的固定板6與活動板5之間設有第二膨脹機構8;所述第一膨脹機構7和所述第二膨脹機構8膨脹分別推動相鄰所述活動板5沿所述導柱2滑動。該動力電池夾持機構,可將夾緊單元4中的固定板6與化成設備固定連接;在電池化成時,可將電池裝在夾緊單元4的固定板6與活動板5之間,通過第一膨脹機7構和第二膨脹機構8推動活動板5活動,從而達到將電池夾緊;在化成時,電池膨脹,由於固定板6固定在化成設備上,因此達到對電池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電池錯位,保證電池化成能正常運行。並且實現每個夾緊單元4都是單獨加壓,使得電池化成時受力均勻。
進一步,所述第一膨脹機構7和所述第二膨脹機構8均為氣動膨脹機構。
如圖2所示,所述氣動膨脹機構7分別包括第一安裝板71和第二安裝板72以及設於所述第一安裝板71和所述第二安裝板72之間的氣囊73;所述第一安裝板71與所述頂板3定連接,所述第二安裝板72與所述活動板5固定連接;所述氣動膨脹機構8分別包括第一安裝板81和第二安裝板82以及設於所述第一安裝板81和所述第二安裝板82之間的氣囊83;所述第一安裝板81與相鄰所述固定板6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安裝板82與所述活動板5固定連接;所述活動板5上設有通氣孔9;所述通氣孔9與所述氣囊73、83相通;所述通氣孔9與一氣管10連接。因此,通過氣管10與供氣系統連接,從而達到將氣壓輸入到氣囊73、83中,使得氣囊73、83膨脹並擠壓活動板5,從而實現將電池夾緊。
進一步,所述固定板6和所述頂板3上均設有第一安裝沉孔61、31,所述活動板5上設有第二安裝沉孔51;所述第一安裝板71設於所述頂板3上的第一安裝沉孔31內,所述第一安裝板81設於相鄰所述固定板6的第一安裝沉孔61內,所述第二安裝板72、82設於相鄰所述第二安裝沉孔51內。因此,可使得第一安裝板71、81和第二安裝板72、82分別沉入到頂板3、固定板6和活動板5中。
進一步,所述夾緊單元4中的活動板5與固定板6之間還設有彈簧41;所述彈簧41套於所述導柱2上。因此,在化成完成後,通過彈簧41將活動板5復位,從而便於將電池取出。
進一步,所述固定板6上還設有第一防護墊62,所述活動板5上還設有第二防護墊52。因此,在夾持電池時,達到對電池起到防護作用。
進一步,所述活動板5一側還設有第一定位板53,所述固定板6一側還設有第二定位板63。因此實現對電池起到定位作用。同時壓緊壓力化成後解決了電芯自身膨脹問題,電池厚度一致性得到保證。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做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