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的栽培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10:42:11 2
馬鈴薯的栽培工藝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馬鈴薯的栽培工藝,將土豆切成塊,土豆和秸稈灰混合攪拌均勻,待播種;翻鬆土地,往坑內噴灑水分,魚塘的汙泥作為基料,然後將土豆塊填埋到一個坑內,覆蓋好薄膜;等土豆苗長出來後,待苗生長到10-15釐米時,去除薄膜,每畝施用磷酸二胺、尿素、硫酸鉀的混合肥35-50公斤;每隔15-20天噴灑一次農藥,農藥選擇呋喃丹和乙草胺,每畝用90%濃度的乙草胺藥液100~120毫升,乙草胺兌水30-40升後噴灑在田埂上;定期灌溉,9-10月份馬鈴薯即可收穫。魚塘的汙泥作為基料,含有多種有機物,採用薄膜覆蓋種植馬鈴薯,不僅可以使馬鈴薯提前成熟,還能增加產量,農藥選擇呋喃丹和乙草胺,減少蟲害,保證馬鈴薯個頭大小。
【專利說明】馬鈴薯的栽培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馬鈴薯的栽培工藝。
【背景技術】
[0002]馬鈴薯塊莖中含有8-29%的澱粉及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豐產性好,適應性廣,已經逐步成為人類重要的糧食、蔬菜、飼料和工業原料,馬鈴薯生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蟲害影響,土質好壞對馬鈴薯成型大小也相當重要。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高產的馬鈴薯的栽培工藝。
[0004]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
馬鈴薯的栽培工藝,包 括以下步驟:
a、將土豆切成塊,土豆和秸杆灰混合攪拌均勻,待播種;
b、翻鬆土地,每隔10-20釐米預留一個坑,往坑內噴灑水分,魚塘的汙泥作為基料,然後將2-3個土豆塊填埋到一個坑內,覆蓋好薄膜;
C、等土豆苗長出來後,每隔3-5天澆灌一次水,待苗生長到10-15釐米時,去除薄膜,每畝施用磷酸二胺、尿素、硫酸鉀的混合肥35-50公斤;
d、每隔15-20天噴灑一次農藥,農藥選擇呋喃丹和乙草胺,每畝用90%濃度的乙草胺藥液100~120毫升,乙草胺兌水30-40升後噴灑在田埂上;
e、定期灌溉,9-10月份馬鈴薯即可收穫。
[0005]磷酸二胺、尿素、硫酸鉀的質量比為5:1-2:5。
[0006]呋喃丹稀釋15-20倍的水後噴灑施用。
[0007]本發明的優點是:魚塘的汙泥作為基料,含有多種有機物,採用薄膜覆蓋種植馬鈴薯,不僅可以使馬鈴薯提前成熟,還能增加產量,農藥選擇呋喃丹和乙草胺,減少蟲害等,保證馬鈴薯個頭大小。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述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但並不能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0009]實施例1
馬鈴薯的栽培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將土豆切成塊,土豆和秸杆灰混合攪拌均勻,待播種;
b、翻鬆土地,每隔10釐米預留一個坑,往坑內噴灑水分,魚塘的汙泥作為基料,然後將2個土豆塊填埋到一個坑內,覆蓋好薄膜;
C、等土豆苗長出來後,每隔3天澆灌一次水,待苗生長到10釐米時,去除薄膜,每畝施用磷酸二胺、尿素、硫酸鉀的混合肥35公斤;d、每隔15天噴灑一次農藥,農藥選擇呋喃丹和乙草胺,每畝用90%濃度的乙草胺藥液100毫升,乙草胺兌水30升後噴灑在田埂上;
e、定期灌溉,9月份馬鈴薯即可收穫。
[0010]磷酸二胺、尿素、硫酸鉀的質量比為5:1:5。
[0011]呋喃丹稀釋15-20倍的水後噴灑施用。
[0012]實施例2
馬鈴薯的栽培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將土豆切成塊,土豆和秸杆灰混合攪拌均勻,待播種;
b、翻鬆土地,每隔15釐米預留一個坑,往坑內噴灑水分,魚塘的汙泥作為基料,然後將2個土豆塊填埋到一個坑內,覆蓋好薄膜;
C、等土豆苗長出來後,每隔4天澆灌一次水,待苗生長到12釐米時,去除薄膜,每畝施用磷酸二胺、尿素、硫酸鉀的混合肥42公斤;
d、每隔17天噴灑一次農藥,農藥選擇呋喃丹和乙草胺,每畝用90%濃度的乙草胺藥液110毫升,乙草胺兌水35升後噴灑在田埂上;
e、定期灌溉,9月份馬鈴薯即可收穫。
[0013]磷酸二胺、尿素、硫酸鉀的質量比為5:1:5。
[0014]呋喃丹稀釋17倍的水後噴灑施用。
[0015]實施例3
馬鈴薯的栽培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將土豆切成塊,土豆和秸杆灰混合攪拌均勻,待播種;
b、翻鬆土地,每隔20釐米預留一個坑,往坑內噴灑水分,魚塘的汙泥作為基料,然後將3個土豆塊填埋到一個坑內,覆蓋好薄膜;
C、等土豆苗長出來後,每隔5天澆灌一次水,待苗生長到15釐米時,去除薄膜,每畝施用磷酸二胺、尿素、硫酸鉀的混合肥50公斤;
d、每隔20天噴灑一次農藥,農藥選擇呋喃丹和乙草胺,每畝用90%濃度的乙草胺藥液120毫升,乙草胺兌水40升後噴灑在田埂上;
e、定期灌溉,10月份馬鈴薯即可收穫。
[0016]磷酸二胺、尿素、硫酸鉀的質量比為5:2:5。
[0017]呋喃丹稀釋20倍的水後噴灑施用,呋喃丹有低毒,必須稀釋後施用。土豆和秸杆灰混合攪拌均勻,秸杆灰可以作為基料的一部分,增加生長所需的營養。
[0018]魚塘的汙泥作為基料,含有多種有機物,採用薄膜覆蓋種植馬鈴薯,不僅可以使馬鈴薯提前成熟,還能增加產量,農藥選擇呋喃丹和乙草胺,減少蟲害,保證馬鈴薯個頭大小。
【權利要求】
1.馬鈴薯的栽培工藝,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a、將土豆切成塊,土豆和秸杆灰混合攪拌均勻,待播種; b、翻鬆土地,每隔10-20釐米預留一個坑,往坑內噴灑水分,魚塘的汙泥作為基料,然後將2-3個土豆塊填埋到一個坑內,覆蓋好薄膜; C、等土豆苗長出來後,每隔3-5天澆灌一次水,待苗生長到10-15釐米時,去除薄膜,每畝施用磷酸二胺、尿素、硫酸鉀的混合肥35-50公斤; d、每隔15-20天噴灑一次農藥,農藥選擇呋喃丹和乙草胺,每畝用90%濃度的乙草胺藥液100~120毫升,乙草胺兌水30-40升後噴灑在田埂上; e、定期灌溉,9-10月份馬鈴薯即可收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的栽培工藝,其特徵在於:磷酸二胺、尿素、硫酸鉀的質量比為5:1-2: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的栽培工藝,其特徵在於:呋喃丹稀釋15-20倍的水後噴灑施用。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918432SQ201410113958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6日
【發明者】江琴 申請人: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