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歷史文化名城(江南文化符號嵌入青浦新城的城市空間)
2023-06-12 07:35:43 2
「憶江南,風景舊曾諳」,「最江南」的城市風貌喚醒美好的共同記憶。
六千年歷史浸潤、五千裡水脈滋養,青浦新城生長於肥沃的歷史滋養之中。如今,「最江南」的文化符號被有機嵌入到城市建築、公共空間中,傳承著城市文脈、講述著城市文化。
西起澱山湖、東至黃浦江的澱浦河,是青浦的「母親河」。如今,穿越450年的時光,曾是青浦老城廂五座城門之一的水城門,再度巍然立於澱浦河之上。總長87.3米、寬20米,橋面高11.25米,其上還佇立著一座二層中式仿古城樓,水城門的一磚一瓦,無一不是依照史料復刻而建的。登上城樓,舉目遠眺,腦海中不禁浮現出數百年前江南古城繁華的歷史場景。
水脈相承,文化的脈絡也不曾中斷。緊挨著水城門的知道書院是在清嘉慶年間青溪書院的舊址上重建而來的,2020年建成向市民開放。書院佔地僅4000平方米,面積不大,但中國古書院裡所特有的講堂、齋舍、藏書樓一應俱全;沿中軸線展開,師覺堂、文昌閣前後排布,齋舍對稱分布在東西兩側。
同時,知道書院內還有上海首家區域性名人展示館——青浦名人館,章楶、管道升、曹知白、夏瑞芳、吳誌喜等青浦古代、近代和現代名人的傑出事跡都在這裡展出,向世人講述他們的故事。
古今融合、內外兼修,不僅是城市地標,生活細節中的公共空間也處處彰顯著江南文化的新韻。例如,上達河長島公園裡的長島驛,兩面坡的屋面採用的是江南典型的尖山式硬山屋頂——由前、後兩個坡形屋面合成人字形相交,形成尖頂。隔河望去,這種中國古建築特有的弧形屋面猶如展翅的白鷺飛翔在河面之上。在驛站休息的市民,仿佛置身於江南古鎮裡。
除了長島驛外,北菁園內「叫橋卻不是橋」的無間橋、巧妙結合玻璃幕牆與水泥牆面的兩半間……近年來,這些各具特色的公共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青浦新城各處,或矗立在公園綠地,或掩映在河邊道旁的樹影之中,巧妙嵌入江南古城的文化風韻,融入新城居民的生活之中,成為居民們休閒遊憩的新場所。
今年下半年,青浦新城還將繼續發力,包括編制青浦新城南站專項規劃,打開新城南部新發展空間;啟動90萬平方米「江南新天地」一期舊改方案申報和前期工作,加快「江南新天地」重現江南古鎮風貌的腳步。
作者:張天弛
圖:趙立榮
編輯:史博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