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流蝶閥的製作方法
2023-06-19 11:17:42 5

針對申請日為2015年11月09日,申請號為201510756825.0;名稱為氣流蝶閥;的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分案
本發明涉及五金閥門設備技術領域,它是一種氣流蝶閥。
背景技術:
目前,閥門的結構包括閥體,閥體內設有閥腔,閥腔內安裝有閥芯,閥芯上連接有閥杆。在農業、工業等各個領域都會用到各種各樣的閥門,然而,具有多種控制流體流動的方法的閥體較少,不能夠滿足需要。
在工業生產中,閥門用於控制氣流的通斷,既需要源源不斷的持續性供給氣體,同時也要滿足一定生產條件所需的較高頻率通斷性供給。
有些生產製造場合往往需要閥門進行頻繁的啟閉,達到氣體間斷性的輸送目的。但是現有的蝶閥需不斷的進行轉動以實現啟閉功能,速度較慢,且轉動的力度較大,因此難以實現高頻啟閉通斷流作業。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是為了解決蝶閥難以高頻啟閉的問題,提供一種氣流蝶閥,可以高速的啟閉作業,實現流體的高速通斷流,同時亦可持續通流。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採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氣流蝶閥,包括管道、可轉動的把手、中心杆和轉動以控制啟閉的閥板,中心杆兩端連接閥板和把手,所述閥板位於管道內,所述把手位於管道外壁,所述管道與中心杆之間還設有固定塊和密封圈,中心杆穿設於固定塊和密封圈,所述中心杆與管道、固定塊滑動連接,中心杆連接閥板和把手並垂直於管道上下移動;所述管道包括入流管,所述入流管內壁固定有擋流板,擋流板中部設有供流體通過的通孔,擋流板緊貼於閥板表面;所述位於固定塊上方的中心杆外壁設有擋環,中心杆上套設有將中心杆向上復位的彈性件,所述彈性件位於擋環和固定塊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擋流板呈「◎」形,閥板和通孔均為圓形,所述通孔與閥板的直徑差小於中心杆上下移動的最大距離。
進一步的,所述管道上方還設有閥蓋,所述閥蓋通過緊固件固定於管道外壁上方,所述固定塊、密封圈和擋環均位於閥蓋內,固定塊與閥蓋內壁相固定,擋環通過中心杆帶動往復移動於固定塊和閥蓋頂壁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閥板下方的管道內設有供閥板上下移動的附腔,所述附腔的形狀與閥板相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把手呈柱狀,把手頂部為圓頂,把手的側壁上還設有片狀或條狀的握柄。
與現有技術相比,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的氣流蝶閥,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採用本發明的氣流蝶閥,首先可以實現管道內流體(包括氣體和液體)的通斷,可以持續的為生產環節提供所需的流體,通過轉動把手用於控制蝶閥閥芯部分的啟閉,達到持續通流及關閉的目的。
二、其次,把手可帶動中心杆的閥板進行上下移動,彈性件可為中心杆提供恢復原位的常力,使閥門處於常閉狀態。通過向下摁壓把手,擋流板中部的通孔與閥板間斷性的產生間隙,流體可通過通孔和間隙進行流通,由於彈性件的作用,可實現把手的快速摁壓及回彈,達到高頻啟閉閥芯的目的,實現流體於閥門內的高速通斷流供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氣流蝶閥的結構示意圖(關閉狀態);
圖2為本發明氣流蝶閥的結構示意圖(高頻啟閉狀態);
圖3為本發明氣流蝶閥的結構示意圖(持續開啟狀態);
圖4為本發明中擋流板及閥板的工作示意圖。
附圖標記:1、中心杆;10、擋環;2、閥板;3、管道;31、入流管;32、出流管;4、閥蓋;40、緊固件;5、固定塊;6、密封圈;7、彈簧;8、把手;80、握柄;9、附腔;90、擋流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至3所示的氣流蝶閥,包括管道3、閥蓋4、閥板2、中心杆1、把手8、固定塊5和密封圈6。閥蓋4位於管道3上方,固定塊5固定於閥蓋4內壁,中心杆1穿過固定塊5,固定塊5可使中心杆1更為穩定,中心杆1兩端分別連接把手和閥板2,閥板2位於管道內部,把手位於閥蓋4上方。
閥蓋通過緊固件40(如螺栓螺釘等)固定於管道上方,方便閥蓋的拆卸和安裝,當閥門內部出現損壞後,可以通過緊固件40將閥殼4拿掉,從而對管道內的組件進行檢修,大大增加了閥門的使用壽命,降低了成本。
本實施例中的閥板2為圓形的片狀金屬閥芯,通過轉動把手帶動閥板2轉動,實現管道內氣體的通斷。
中心杆1與閥蓋、固定塊5滑動連接,中心杆1可帶動把手和閥板上下移動。中心杆1的外壁還固定有擋環10,擋環10與固定塊5之間設有彈簧,彈簧套設於中心杆1外壁,閥板2朝向入水口31一側的管道內設有擋流板90(擋流板由彈性橡膠等不透氣的材料製成),擋流板90呈「◎」形,,其截面呈弧形並與閥板2外壁緊密貼合,環形的擋流板90與閥板2更易貼合,密封性能更為良好。
擋流板90設置於閥板2的入流管一側,當閥板2關閉時,入流管內的壓強高於出流管處,因此擋流板90將被壓強緊緊的壓住並緊貼閥板2表面,增加氣密性。
如圖4所示,閥板2和通孔均為圓形,所述通孔與閥板2的直徑差小於中心杆上下移動的最大距離。閥板2移動間距的最大值減去通孔與閥板2二者的直徑差,即為閥板2下壓時產生的間隙大小,間隙的大小決定了氣流流速。
摁壓式把手的側壁設有握柄80,方便使用者對把手進行轉動,其次也可用於分辨閥芯的啟閉狀態。
閥板2下方的管道設有附腔9,附腔9可增加閥板2進行上下移動的距離,若缺少附腔9,則需將管道的內壁直徑進行較大幅度的增加,以供閥板2進行上下移動,因此增設附腔9後,可以大幅降低管道的直徑。
本實施例的氣流蝶閥共有2種使用方式:高頻通斷流方式和持續通流方式。
持續通流方式:
如圖1所示,蝶閥處於關閉的狀態,在彈簧的作用下,彈簧牴觸擋環10和固定塊5,由於固定塊5固定於閥蓋內壁,擋環10被彈簧抵押,閥板2將擋流板90上的通孔完全遮蔽,在氣壓的作用下,擋流板90緊緊的貼合於閥板2的表面,氣密性強,不易漏氣。
如圖3所示,通過旋轉把手8,將閥板2轉動至圖3中的角度,閥芯打開,氣體可順利通過。
高頻通斷流方式:
如圖1所示,將把手轉動至圖2位置,閥芯處於關閉狀態,流體無法通過。
如圖2所示,此時通過摁壓把手8,將中心杆1帶動閥板2和擋環10向下壓,閥板2與擋流板90之間產生間隙(如圖4所示),同時擋環10壓縮彈簧,此時閥板2和擋流板90上方產生一定的縫隙,管道內的流體通過縫隙流動,氣體從蝶閥內流出。
當手不再摁壓把手時,擋環10在彈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動恢復原位,並帶動中心杆1、閥板2和把手一同向上移動,閥板在彈簧的作用下再次封閉擋流板90上的通孔,此時閥門再次處於關閉狀態,閥門停止通氣。
本實施例中的氣流蝶閥,除了可以通斷氣體外,亦可以對液體流體進行通斷和控制,本實施例並不進行過多的限定。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