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監控測量儀的製作方法
2023-06-19 18:07:56 5
專利名稱:位移監控測量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監控和測量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土建施工中的位移監 控測量儀。
背景技術:
目前在土建施工過程中,結構的變形主要依靠工人現場觀測,隨機性強, 並且不能有效監控結構的變形量,從而導致結構變形過大,影響結構美觀,甚 至引發質量、安全事故。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安全可靠的位移監控 監測儀,在施工過程中,通過讀取數據可清楚精確地反映結構的變形量。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方案實現包括頂針、引杆、上、下端板、上、下定 位板、套管、上、下定位彈簧,套管上、下兩端分別固定上、下端板,引杆貫 穿上、下端板,套管內部的引杆上、下部分別設置有可沿引杆縱向滑動的上、 下定位板,上定位彈簧兩端分別固定於上端板及上定位板上,下定位彈簧兩端 分別固定於下上定位板及下端板上,套管外設置縱向滑動的卡箍,引杆頂部及 卡箍經導線分別連接限位觸點,兩導線間串接有直流電源及報警器。
本實用新型所述引杆末端設有刻度,以便於精確測量位移。
本實用新型所述報警器為燈泡或發光二極體或蜂鳴器。
本實用新型所述引杆頂部連有頂針。
本實用新型所述引杆及卡箍均由導電金屬製成,串接的直流電源E及報警 器後的兩端固定於引杆及卡箍上。
本實用新型可通過讀取數據能清楚精確地反映結構的變形量,從而指導 現場施工,並且能在施工前進行結構變形量的計算。通過設定變形值,能有效 控制結構的總變形,從而保證結構體系的安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新穎、性 能可靠、操作方便,徹底解決了在施工過程中結構變形沒有進行有效監控測量 的現狀,消除了施工過程中由於結構變形過大而引發的質量安全事故。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包括頂針l、引杆2、上、下端板3、 4、上、下定位板5、 6、 套管7、上、下定位彈簧8、 9,套管7上、下兩端分別固定上、下端板3、 4, 引杆2貫穿上、下端板3、 4,套管7內部的引杆2上、下部分別設置有可沿引 杆2縱向滑動的上、下定位板5、 6,上定位彈簧8兩端分別固定於上端板3 及上定位板5上,下定位彈簧9兩端分別固定於下上定位板6及下端板4上, 套管7外設置縱向滑動的卡箍10,引杆2頂部及卡箍10經導線分別連接限位 觸點ll、 12,兩導線間串接有直流電源E及報警器13。引杆2末端設有刻度 14,頂部連有頂針1 。報警器13為燈泡。引杆2及卡箍10均由導電金屬製成, 串接的直流電源E及報警器13後的兩端固定於引杆2及卡箍10上。
本實用新型其工作原理是,頂針頂在需測量的結構上,當結構發生變形時, 頂針通過引杆將變形反應到引杆末端刻度上,從而能讀出位移值。為監控結構 總變形,設有報警裝置。當結構變形超過位移控制值時,接通電源,報警器開 始工作,發出警報。提醒現場施工人員,此處變形過大,引起有關人員重視, 並採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以保證結構的安全。
權利要求1、一種位移監控測量儀,其特徵在於包括頂針(1)、引杆(2)、上、下端板(3、4)、上、下定位板(5、6)、套管(7)、上、下定位彈簧(8)、(9),套管(7)上、下兩端分別固定上、下端板(3、4),引杆(2)貫穿上、下端板(3、4),套管(7)內部的引杆(2)上、下部分別設置有可沿引杆(2)縱向滑動的上、下定位板(5、6),上定位彈簧(8)兩端分別固定於上端板(3)及上定位板(5)上,下定位彈簧(9)兩端分別固定於下上定位板(6)及下端板(4)上,套管(7)外設置縱向滑動的卡箍(10),引杆(2)頂部及卡箍(10)經導線分別連接限位觸點(11、12),兩導線間串接有直流電源(E)及報警器(13)。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位移監控測量儀,其特徵在於弓l杆(2)末端設有刻 度(14)。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位移監控測量儀,其特徵在於報警器(13)為 燈泡或發光二極體或蜂鳴器。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位移監控測量儀,其特徵在於引杆(2)頂部連 有頂針(l)。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位移監控測量儀,其特徵在於引杆(2)及卡箍 (10)均由導電金屬製成,串接的直流電源(E)及報警器(13)後的兩端固定於引 杆(2)及卡箍(10)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位移監控測量儀,它包括頂針、引杆、上、下端板、上、下定位板、套管、上、下定位彈簧,套管上、下兩端分別固定上、下端板,引杆貫穿上、下端板,套管內部的引杆上、下部分別設置有上、下定位板,上定位彈簧兩端分別固定於上端板及上定位板上,下定位彈簧兩端分別固定於下上定位板及下端板上,套管外設置卡箍,引杆頂部及卡箍經導線分別連接限位觸點,兩導線間串接有直流電源及報警器。引杆末端設有刻度。引杆頂部連有頂針。本實用新型可通過讀取數據清楚精確地反映結構的變形量,從而指導現場施工,並且能在施工前進行結構變形量的計算。通過設定變形值,能有效控制結構的總變形,從而保證結構體系的安全。
文檔編號G01B5/02GK201269729SQ20082013767
公開日2009年7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8日
發明者丁慶雲, 張曉群, 軍 曾, 李向陽, 李洪泉, 顧建標, 黃西維 申請人:江西省建工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