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茶葉輝鍋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21:54:06
專利名稱:一種茶葉輝鍋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茶葉輝鍋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使用的茶葉輝鍋機上的輝鍋裝置採用u形鍋體,利用往復振動u形鍋
體來完成茶葉的輝鍋過程。這種開口敞開式輝鍋裝置由于振動大,存在著茶葉 劇烈運動而引起碎茶率較高、粉塵較多和熱效率較低等不足之處,進而造成茶 葉輝鍋質量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茶葉輝鍋裝置,可以有效解決傳統輝鍋裝置 引起的碎茶率較高、粉塵較多和熱效率較低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茶葉輝鍋裝 置,包括鍋體,所述鍋體連接傳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鍋體採用多稜狀鍋 體。
進一步的,所述多稜狀鍋體包括八稜柱筒體,所述八稜柱筒體一端設有八 稜錐筒口,另一端設有端板,所述端板連接所述傳動機構。
更進一步的,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傳動軸,所述傳動軸一端設有法蘭,所述 法蘭固接所述端板,另一端設有傳動鏈輪,所述傳動軸上設有軸承和軸承座,
所述軸承座固定在機架上。
更進一步的,所述八稜錐筒口內側設有導向裝置,用於茶葉的輸出。 更進一步的,所述導向裝置採用導向葉片,所述導向葉片與所述八稜錐筒
口錐面成80 85 °角度,與所述傳動軸軸線成70 80 °角度。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整個輝鍋過程沒有振動,從而 減小了碎茶率,減少了粉塵,同時熱效率高,提高了茶葉輝鍋質量,且該輝鍋 裝置成本低。
F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茶葉輝鍋裝置的實施例包括鍋體, 所述鍋體連接傳動機構,所述鍋體採用多稜狀鍋體,所述多稜狀鍋體包括八稜 柱筒體l,所述八稜柱筒體1一端設有八稜錐筒口2,另一端設有端板3,所述 端板3連接所述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傳動軸5,所述傳動軸5—端設有 法蘭6,所述法蘭6固接所述端板3,另一端設有傳動鏈輪7,所述傳動軸5上 設有軸承8和軸承座9,所述軸承座9固定在機架IO上;所述八稜錐筒口2內 側設有導向裝置,所述導向裝置採用導向葉片4,所述導向葉片4與所述八稜錐 筒口2錐面成80 85 °角度,與所述傳動軸5軸線成70 80 °角度。
茶葉輝鍋裝置工作過程為傳動鏈輪7帶動傳動軸5轉動,傳動軸5通過與端板3連接的法蘭6帶動八稜柱筒體1和八稜錐筒口 2的轉動;當八稜柱筒 體1內的溫度達到預定溫度時,從八稜錐筒口 2處加入待輝鍋的茶葉;隨著鍋 體的旋轉,茶葉不斷地翻動進行輝鍋,沒有振動過程,從而減小了碎茶率,減 少了粉塵,同時由於導向葉片4的導向作用,.熱量會流向八稜柱筒體1內部,
熱效率高,提高了茶葉輝鍋質量;當輝鍋過程結束時,反轉傳動機構,帶動八 稜柱筒體1和八稜錐筒口 2進行反轉,由於導向葉片4的導向作用,茶葉從八 稜錐筒口2處輸出。
多稜狀鍋體也可以採用六稜,七稜或者其它的稜數,採用八稜不是對本實 用新型的具體限定。
權利要求1. 一種茶葉輝鍋裝置,包括鍋體,所述鍋體連接傳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鍋體採用多稜狀鍋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輝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多稜狀鍋體包括八 稜柱筒體(l),所述八稜柱筒體(1)一端設有八稜錐筒口(2),另一端設有端板(3),所述端板(3)連接所述傳動機構。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輝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傳動軸(5),所述傳動軸(5)—端設有法蘭(6),所述法蘭(6)固接所述端板(3),另一 端設有傳動鏈輪(7),所述傳動軸(5)上設有軸承(8)和軸承座(9),所述軸承座 (9)固定在機架(10)上。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茶葉輝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八稜錐筒口(2)內側設有導向裝置。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茶葉輝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裝置採用導向 葉片(4),所述導向葉片(4)與所述八稜錐筒口(2)錐面成80 85 °角度,與所 述傳動軸(5)軸線成70 80 °角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茶葉輝鍋裝置,包括鍋體,所述鍋體連接傳動機構,所述鍋體採用多稜狀鍋體,所述多稜狀鍋體包括八稜柱筒體,所述八稜柱筒體一端設有八稜錐筒口,另一端設有端板,所述端板連接所述傳動機構,所述八稜錐筒口內側設有導向裝置。本實用新型使得整個輝鍋過程沒有振動,從而減小了碎茶率,減少了粉塵,同時熱效率高,提高了茶葉輝鍋質量,且該輝鍋裝置成本低。
文檔編號A23F3/06GK201075973SQ20072011299
公開日2008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9日
發明者張鋼沛, 徐錦大, 黃東明 申請人:徐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