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19:31:46 1
專利名稱: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煤礦安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背景技術:
目前南非、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採礦業發達國家,對礦井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十分重視,井下避難硐室有成熟的設置經驗和應急救援案例。隨著和諧社會建設的逐步推進,井工開採的礦山井下人員的人身安全日益受到重視,國家出臺了有關避難硐室的相關規定,而目前在硐室設置方面沒有有效的方案,使井下作業人員的安全沒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可保障生命安全、方便救援、為井下安全生產提供保證的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其特徵是包括生存室,生存室兩側設有過渡室,過渡室與避災通道相連通,過渡室與避災通道之間設有第一隔離門,過渡室與生存室之間設有第二隔離門,生存室一側設有直通地面的鑽孔和鑽孔通道。該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生存室內設有安全防護裝置、氧氣供給保障裝置、有害氣體去除裝置、環境監測裝置、通訊裝置、照明裝置及人員生存保障設施。過渡室內設有噴淋裝置,防止火災蔓延進入生存室。直通地面的鑽孔內設有食物管、通風供氧管及通訊電纜, 通過鑽孔地面人員可提供救援支持,可以使避難硐室內人員生存更長時間,至井下災變影響消除或救援人員到達後再撤出,從而保證人員安全。過渡室採用小斷面,降低了支護難度,減小了隔離門的面積,可提供隔離門的抗衝擊強度;生存室採用大斷面,增大容納人員數量,為更多的人員提供避難場所,降低人均工程造價。生存室的底板高出避災通道200mm 以上,可防止少量積水進入生存室,有利於防潮。避災通道、過渡室及生存室的底板採用平坡連接,不使用臺階,防止人員緊急情況下被臺階絆倒摔傷。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災變時服務範圍大,容納人員數量多,工程造價低,使在硐室內的人員生存更長時間,可保障生命安全、方便救援、為井下安全生產提供保證。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附
圖1為本發明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避災通道,2過渡室,3生存室,4第一隔離門,5噴淋裝置,6第二隔離門,7 直通地面的鑽孔,8鑽孔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為本發明的一種具體實施例。該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其特徵是包括生存室 3,生存室3兩側設有過渡室2,過渡室2與避災通道1相連通,過渡室2與避災通道1之間設有第一隔離門4,過渡室2與生存室3之間設有第二隔離門6,生存室3 —側設有直通地面的鑽孔7和鑽孔通道8。生存室3內設有安全防護裝置、氧氣供給保障裝置、有害氣體去除裝置、環境監測裝置、通訊裝置、照明裝置及人員生存保障設施。過渡室2內設有噴淋裝置5。直通地面的鑽孔7內設有食物管、通風供氧管及通訊電纜。過渡室2採用小斷面,生存室3採用大斷面。生存室3的底板高出避災通道1 200mm以上。避災通道1、過渡室2及生存室3的底板採用平坡連接。該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當井下發生緊急情況時,人員可通過主要避災通道1進入到過渡室2,再進入生存室3,關閉第一隔離門4、第二隔離門6後,可以保證生存室3內人員安全生存96小時以上,通過直通地面的鑽孔7從地面進行救援支持,可以使人員生存更長時間,至井下災變影響消除或救援人員到達後再撤出,從而保證人員安全。該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對爆炸、火災、瓦斯、水災等不同的災變都有應對措施。第一隔離門4是既能抵擋一定強度的衝擊波,又能阻擋有毒有害氣體的防護密閉門,第二隔離門6是能阻擋有毒有害氣體的密閉門,兩密閉門之間設噴淋裝置5,防止火災蔓延進入生存室3。生存室3內設水源、食物、氧氣等生活必需品,可保證2(Γ100人生存96小時以上, 並有直通地面的鑽孔7與地面相通,地面人員可通過直通地面的鑽孔7向生存室3內的人員提供救援,為消除災變不利影響和應急救援贏得時間。
權利要求1.一種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其特徵是包括生存室(3),生存室(3)兩側設有過渡室 (2),過渡室(2)與避災通道(1)相連通,過渡室(2)與避災通道(1)之間設有第一隔離門(4),過渡室(2)與生存室(3)之間設有第二隔離門(6),生存室(3)—側設有直通地面的鑽孔(7)和鑽孔通道(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其特徵是生存室(3)內設有安全防護裝置、氧氣供給保障裝置、有害氣體去除裝置、環境監測裝置、通訊裝置、照明裝置及人員生存保障設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其特徵是過渡室(2)內設有噴淋裝置(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其特徵是直通地面的鑽孔(7)內設有食物管、通風供氧管及通訊電纜。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其特徵是過渡室(2)採用小斷面,生存室(3)採用大斷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其特徵是生存室(3)的底板高出避災通道(1) 200mm以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其特徵是避災通道(1)、過渡室(2) 及生存室(3)的底板採用平坡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安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該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其特徵是包括生存室,生存室兩側設有過渡室,過渡室與避災通道相連通,過渡室與避災通道之間設有第一隔離門,過渡室與生存室之間設有第二隔離門,生存室一側設有直通地面的鑽孔和鑽孔通道。該坦克式井下避難硐室,災變時服務範圍大,容納人員數量多,工程造價低,使在硐室內的人員生存更長時間,可保障生命安全、方便救援、為井下安全生產提供保證。
文檔編號E21F11/00GK202031638SQ20112011733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0日
發明者傅小敏, 宋國忠, 李善紅, 蘇娜 申請人:煤炭工業濟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