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用井下救生艙空氣淨化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31 12:53:21 1
礦用井下救生艙空氣淨化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礦用井下救生艙空氣淨化系統,匯流排進氣口液態二氧化碳氣管連接,匯流排出氣口通過進氣管路與氣馬達風扇進氣口連接,氣馬達風扇排氣口通過排氣管路連接至救生艙體外,所述進氣管路至少設置一組冷卻盤管。本實用新型保證在封閉的救生艙內空氣形成自動循環,調節救生艙內空氣的溫度與溼度,並淨化艙內的空氣品質,形成適宜呼吸的空氣;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
【專利說明】礦用井下救生艙空氣淨化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救生艙用氣體過濾降溫系統,屬於煤礦、非煤礦救生裝備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救生艙用為氣動空氣循環蓄冰製冷冰櫃,在櫃體內設有製冷風道,製冷風道的兩端位於櫃體外,在櫃體內位於製冷風道四周區域為蓄冰腔,通過櫃體內的導熱板傳遞蓄冰區的低溫溫度為流經過的空氣降溫。由於使用冰做空氣冷卻,加大了循環空氣的溼度,同時消耗製冷劑,而需要大量消耗乾燥劑與製冷劑。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解決蓄冰製冷需要動力源與額外的製冷劑產生的弊端,提供一種利用低溫液態二氧化碳釋放氣化升溫產生的溫差來作為冷卻源與動力源,為救生艙提供空氣循環動力與降低艙內溫度的製冷源的礦用井下救生艙空氣淨化系統。
[0004]技術解決方案是:
[0005]本實用新型礦用井下救生艙空氣淨化系統,包括:匯流排,所述匯流排進氣口液態二氧化碳氣管連接,匯流排出氣口通過進氣管路與氣馬達風扇進氣口連接,氣馬達風扇排氣口通過排氣管路連接至救生艙體外,所述進氣管路上至少設置一組冷卻盤管。
[0006]進一步:氣馬達風扇的通風口處安裝有過濾裝置。
[0007]所述過濾裝置包括:過濾裝置的殼體內放置有CO、CO2吸附劑。
[0008]本實用新型不需要製冷劑進行化學反應製冰,本實用新型採用易於在艙內貯存、且消耗後易於觀查並補充的液態二氧化碳氣瓶,直接用液態二氧化碳氣化升溫的溫差,產生動力帶動氣馬達為救生艙提供空氣循環動力與降低艙內溫度的製冷源。
[0009]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效果是:
[0010]第一,本實用新型不需增加額外動力系統利用低溫液態二氧化碳氣化對艙內空氣降溫並產生動力代替動力源。
[0011]第二,本實用新型優點:保證在封閉的救生艙內形成自動循環,調節空氣的溫度與溼度,並淨化艙內的空氣品質,形成適宜呼吸的空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本實用新型匯流排2進氣口液態二氧化碳I氣管連接,匯流排2出氣口通過進氣管路與氣馬達風扇4進氣口連接,氣馬達風扇4排氣口通過排氣管路連接至救生艙體外,所述進氣管路上安裝兩組冷卻盤管3,低溫二氧化碳流經冷卻盤管3對艙內空氣中水分起降溫除溼作用。
[0014]為使空氣更加乾淨,在所述氣馬達風扇4的通風口處安裝有過濾裝置5,過濾裝置的殼體內放置有CO、CO2吸附劑、除溼劑。
[0015]具體使用方法:液態二氧化碳I從氣瓶內流出,經匯流排2匯流後進入冷卻盤管3,為流經冷卻盤管3的艙內氣體進行熱量置換後,使艙內空氣降溫除溼,流出後再經氣馬達風扇4帶動風扇促使艙內空氣循環,氣馬達風扇4的運轉動力由低溫的液態二氧化碳I氣化提供,艙內空氣流經過濾裝置5,通過過濾裝置5內存放置的CO、CO2吸附劑、除溼劑使氣體過濾,並形成符合標準適合呼吸的空氣。
[0016]本實用新型可根據需要設置二氧化碳從氣瓶數量,液態二氧化碳I進氣管上接入至少一組液態二氧化碳從氣瓶。
【權利要求】
1.礦用井下救生艙空氣淨化系統,其特性在於,包括:匯流排,匯流排的進氣口與液態二氧化碳氣管連接,匯流排出氣口通過進氣管路與氣馬達風扇進氣口連接,氣馬達風扇排氣口通過排氣管路連接至救生艙體外,所述進氣管路上至少設置一組冷卻盤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井下救生艙空氣淨化系統,其特性在於,氣馬達風扇的通風口處安裝有過濾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礦用井下救生艙空氣淨化系統,其特性在於,所述過濾裝置包括:在過濾裝置的殼體內存放有CO、CO2吸附劑。
【文檔編號】E21F3/00GK204126667SQ201420332000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0日
【發明者】宗偉, 李忠, 吳瑞, 高文海, 高樹軍, 王偉, 王錦波, 辛學亭, 範佃勝, 關鐵漢, 高建, 伍超, 肖志強, 羅宏宇 申請人: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