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長度可調的剪刀的製作方法
2023-07-31 13:38:21 2
一種長度可調的剪刀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長度可調的剪刀,其特徵在於,所述長度可調的剪刀包含有一對相互連接的刀片,以及安裝於兩片刀片上的刀柄組成;所述兩片刀片在其中央同一位置均設有一排連續的通孔;所述兩片刀片交匯處通過緊固裝置連接,所緊固裝置可沿通孔排列方向運動;所述刀柄上設有橫截面為倒T型的凹槽,所述凹槽高度與刀刃厚度相同;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剪刀,可以便捷的對剪刀刀刃長度進行調整,同時使其獲得更為寬泛的調整範圍與更精確的調整位置,使得上述剪刀可適應日常工作中的各類需要。
【專利說明】一種長度可調的剪刀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剪刀,尤其是一種長度可調的剪刀。
【背景技術】
[0002]剪刀是人們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但在使用中,人們所需要的剪裁的物件長短不一,使得刀刃長度固定的剪刀難以符合人們的使用要求,從而使得人們在剪裁中出現剪裁不齊的後果。同時剪刀的長度也決定了使用者對其施力的大小,故此長度統一的剪刀難以滿足不同年齡段人們的使用要求。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長度可調的剪刀,其可以隨人們工作的需要便捷的調整剪刀刀刃的長度。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長度可調的剪刀,其特徵在於,所述長度可調的剪刀包含有一對相互連接的刀片,以及安裝於兩片刀片上的刀柄組成;所述兩片刀片在其中央同一位置均設有一排連續的通孔;所述兩片刀片交匯處通過緊固裝置連接,所緊固裝置可沿通孔排列方向運動;所述刀柄上設有橫截面為倒T型的凹槽,所述凹槽高度與刀刃厚度相同。
[0005]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刀刃上的通孔均為菱形,通孔之間的形狀與面積均相同,且首尾互連。
[0006]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緊固裝置兩端為半球形,中央為矩形立柱;所述矩形立柱寬度菱形通孔相互連接處最窄距離相等,所述矩形立柱長度與菱形通孔徑向最長距離相等。
[0007]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長度可調的剪刀,其可在剪刀刀刃閉合時,通過旋轉緊固裝置,使其可以沿通孔延伸方向運動,待調整至合適位置,再通過旋轉緊固裝置使得兩片刀刃位置固定,從而達到長度可調的效果。
[0008]相比於現有技術,本發明可以便捷的對剪刀刀刃長度進行調整,同時使其獲得更為寬泛的調整範圍與更精確的調整位置,使得上述剪刀可適應日常工作中的各類需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發明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凹槽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I 一刀片、2—刀柄、3—通孔、4 一緊固裝置、5—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發明,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用於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0011 ] 如圖1與圖2所示的一種長度可調的剪刀,其特徵在於,所述長度可調的剪刀包含有一對相互連接的刀片1,以及安裝於兩片刀片I上的刀柄2組成;所述兩片刀片I在其中央同一位置均設有一排連續的通孔3 ;所述兩片刀片交匯處通過緊固裝置4連接,所緊固裝置4可沿通孔3排列方向運動;所述刀柄上設有橫截面為倒T型的凹槽5,所述凹槽5高度與刀刃厚度相同。
[0012]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刀刃上的通孔3均為菱形,通孔3之間的形狀與面積均相同,且首尾互連。
[0013]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緊固裝置4兩端為半球形,中央為矩形立柱;所述矩形立柱寬度菱形通孔相互連接處最窄距離相等,所述矩形立柱長度與菱形通孔徑向最長距離相等。
[0014]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長度可調的剪刀,其可在剪刀刀刃閉合時,通過旋轉緊固裝置,使其可以沿通孔延伸方向運動,待調整至合適位置,再通過旋轉緊固裝置使得兩片刀刃位置固定,從而達到長度可調的效果。
[0015]相比於現有技術,本發明可以便捷的對剪刀刀刃長度進行調整,同時使其獲得更為寬泛的調整範圍與更精確的調整位置,使得上述剪刀可適應日常工作中的各類需要。
[0016]本發明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於上述實施方式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徵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
【權利要求】
1.一種長度可調的剪刀,其特徵在於,所述長度可調的剪刀包含有一對相互連接的刀片,以及安裝於兩片刀片上的刀柄組成;所述兩片刀片在其中央同一位置均設有一排連續的通孔;所述兩片刀片交匯處通過緊固裝置連接,所緊固裝置可沿通孔排列方向運動;所述刀柄上設有橫截面為倒T型的凹槽,所述凹槽高度與刀刃厚度相同。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度可調的剪刀,其特徵在於,所述刀刃上的通孔均為菱形,通孔之間的形狀與面積均相同,且首尾互連。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度可調的剪刀,其特徵在於,所述緊固裝置兩端為半球形,中央為矩形立柱;所述矩形立柱寬度菱形通孔相互連接處最窄距離相等,所述矩形立柱長度與菱形通孔徑向最長距離相等。
【文檔編號】B26B13/00GK103465280SQ201310457828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30日
【發明者】呂昕煒 申請人:呂昕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