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有年獸傳說嗎(古人為何而過年)
2023-07-31 11:29:58
每當小朋友們詢問我們成年人「什麼是過年,為什麼過年要放鞭炮貼對聯」的時候,我們都會將我們小時候聽到的那則年獸的故事繪聲繪色的講給他們聽。
很多年前,中國的古時候有一個巨型的怪獸叫做「年」,這隻猛獸喜愛吃人,每每到了年關就會從海底爬出來,在除夕當天害人性命。人們為了躲避年獸,只得躲在深山之中。後來來了一位除魔衛道的老仙人,在村莊百姓的門上貼上大紅紙,屋內徹夜點亮蠟燭,在年獸接近百姓家門時就放鞭炮以響聲震懾年獸。年獸被趕跑了之後,人們都換上新衣慶祝,並且將這些趕年獸的做法保留了下來變成習俗,最終演變成了節日。
這一則故事非常精彩,將中國春節很多典型的習俗囊括在內,包括守歲、放鞭炮和貼對聯、穿新衣等等,具有典型的中國神話的色彩。雖然一直不解這一個如此重大而熱鬧的節日會來自於對怪獸的恐懼,但我們很多人還是理所當然地覺得這則故事應該和春節的起源有些關係,因為流傳甚廣,又一直認為這是從古代開始代代相傳的民間傳說。
那麼「年」到底是不是「年獸」,過年真的是除年獸的一種儀式嗎?
(上圖「年」字依次為甲骨文、金文、小篆、楷體)
甲骨文之中已經有了「年」這個字,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年」不同,甲骨文之中這個字上面為「禾」下面為「人」,專家認為這個字最開始是指代人們將成熟的糧食背回家中,應該是對原始部落「收割糧食」這件事情的記錄。在那個時代,糧食收割是一件大事,必定要祭祀神靈,感激祖先。所以「年」這一次一定會伴隨著一些特定的祭祀風俗。
因為收割糧食一年一次,具有代表性,所以後來「年」這個字便用來表達年份、時間。我們可以看到小篆還是和甲骨文比較接近的,上面是「禾」,下面是「幹」,所以從年字的起源來說,和怪獸並沒有直接關係。
根據成書於清代的《說文解字注》記載,年之一字,意思就是「谷孰」,五穀豐收為「有年」,五穀大豐收就是「大有年」。可見即便是到了清代,「年」字還是指代豐收,和怪獸毫不相關。
年這個字從誕生之初就帶著人們的祝福和喜悅,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年獸」的說法呢?其實說白了,還是對自然的崇拜和恐懼。自然能帶給人們帶來生存下去的資源,也會引來災難。逢年過節之時人們祭祀各路神仙或者祖先,第一是為了祝福來一年,第二也是為了祈求避災,希望一切順當。
在正月裡,只要是對人們生活帶來影響的神都會得到祭祀,包括廁神和井神都在供奉之列。人們之所以祭祀他們無非是讓自己覺得心裡踏實,很多人都會將來年生活之中的諸多不順,歸結於對神明和祖先的怠慢和不敬。所以過年時,中國人都是有敬畏之心的。許是近代人們思想開放,對這種古舊習俗多有地處。為了告誡晚輩不可少了任何一個過年的程序,要對所有的神明有敬畏之心,便有人編造出了「年獸」這種怪物。
再說過年時的那些習俗吧,南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就有大年初一放鞭炮的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可見在古代,人們便有以鞭炮驅趕「山鬼」的習俗,只是這山鬼到底是不是貴呢?在山野之地,散落在各處農墾的人家幾乎都會受到山獸的騷擾,比如黃鼠狼、老虎、野豬之類的,傷人之事也時有發生。當時人們為了嚇走這些怪物,特別是在冬日野獸找不到食物飢餓難耐的時候,會放鞭炮或者徹夜燃火驅趕野獸。
貼春聯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最開始起源於桃符。桃符上寫著兩位門神「神荼」「鬱壘」的大名,百姓在門上掛上二位尊名,也是為了規避百鬼。而關於春節掛桃木的記載,則是見於《宋史·蜀世家》,學士辛寅遜在桃木板上寫下「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表達了對新的一年的祝福。由此可見,桃符還是和神明、祝福有關,而非為了驅逐妖魔之類的。
綜上所述,過年,就是我國古代農耕社會對於五穀收穫的慶祝,以及對神明的敬畏及祈求。年獸這種怪物在我國的古籍之中並無記載,它的故事成型的時間比較晚,並非來自於古代,也和「年」搭不上關係。至於過年我們的習俗,除了鞭炮是有驅逐野獸的用途,其他的還是祝福和慶祝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