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身輸送線的安全控制裝置及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25 17:33:41 5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安全控制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車身輸送線的安全控制裝置,並涉及應用於該車身輸送線的安全控制裝置的安全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車身往復輸送線使用的控制系統,通過多組複合功能減壓閥(外部先導電磁閥型)控制輸送線上升和下降,利用精密調壓閥來調節上升和下降速度,運用溢流閥來防止輸送線因主氣源氣壓突然升高,上升速度過快的問題。 此系統存在的缺點如下:第一、輸送線處於高位時,輸送線有時會出現自動往下掉的情況。原因是輸送線在高位時,利用複合功能減壓閥中封的功能鎖住一部分氣源來平衡輸送線自重而實現停止,此種功能只能滿足於較短時間停止狀態,但時間一長,因控制閥本身和氣源管道的洩露,破壞了系統的平衡壓力,此時輸送線自重會克服氣源平衡壓力不受控地自動下降。第二、輸送線在低位時,會出現不受控自動上升的情況,不僅損壞零件,甚至發生翻車事故。原因是此系統一個鍍鋅管內氣源在輸送線下降的時候需要排空,且在低位時氣源壓力必須低於輸送線的自重;但當某組複合功能減壓閥的閥芯出現堵塞情況時,壓縮空氣會由另一個鍍鋅管竄入舉升氣缸的主氣管的一個鍍鋅管中,而當竄入氣源的壓力達到能克服輸送線自重壓力時,輸送線就出現不受控自動上升的情況,故此系統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需要提供一種車身輸送線的安全控制裝置,並需要提供應用於該車身輸送線的安全控制裝置的安全控制方法。
對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身輸送線的安全控制裝置,包括:第一減壓閥、調壓閥、溢流閥、舉升氣缸、第一鍍鋅管、第二鍍鋅管和控制閥組,所述第一減壓閥分別與所述調壓閥、第一鍍鋅管和第二鍍鋅管相連接,所述調壓閥與所述第二鍍鋅管相連接,所述溢流閥分別與所述第一鍍鋅管和第二鍍鋅管相連接,所述舉升氣缸與所述第一鍍鋅管相連接,所述控制閥組分別與所述第一鍍鋅管和第二鍍鋅管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控制閥組包括氣控減壓閥,所述氣控減壓閥分別與所述第一鍍鋅管和第二鍍鋅管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控制閥組還包括行程開關,所述行程開關與所述氣控減壓閥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控制閥組還包括氣控閥,所述氣控閥分別與所述行程開關和第二鍍鋅管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氣控閥為兩位五通閥。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控制閥組還包括電磁閥,所述電磁閥分別與所述氣控閥和第二鍍鋅管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電磁閥為三位五通閥。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控制閥組還包括第一邏輯或閥,所述第一邏輯或閥分別與所述氣控減壓閥、行程開關、氣控閥和電磁閥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控制閥組還包括第二邏輯或閥,所述第二邏輯或閥分別與所述氣控減壓閥、行程開關、氣控閥和電磁閥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車身輸送線的安全控制系統,包括了如上所述的車身輸送線的安全控制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通過增加控制閥組及其配合的其他構件,解決了車身輸送線在停線時不受控自動下降和上升的問題,從而避免了損壞零件的問題,消除了可能翻車造成人員受傷的安全隱患,使得所述車身輸送線的安全控制裝置所在的安全控制系統更加可靠,具有可複製性,推廣性高,且其工作原理簡單易懂,易於維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系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優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例提供一種車身輸送線的安全控制裝置,包括:第一減壓閥1、調壓閥2、溢流閥3、舉升氣缸4、第一鍍鋅管5、第二鍍鋅管6和控制閥組,所述第一減壓閥1分別與所述調壓閥2、第一鍍鋅管5和第二鍍鋅管6相連接,所述調壓閥2與所述第二鍍鋅管6相連接,所述溢流閥3分別與所述第一鍍鋅管5和第二鍍鋅管6相連接,所述舉升氣缸4與所述第一鍍鋅管5相連接,所述控制閥組分別與所述第一鍍鋅管5和第二鍍鋅管6相連接。
本例所述第一減壓閥1優選為複合功能減壓閥,可以是電控的,也可以是氣控的;所述調壓閥2優選為精密調壓閥;所述第一鍍鋅管5優選為50鍍鋅管,所述第一鍍鋅管5為舉升氣缸4的主氣管的鍍鋅管;所述第二鍍鋅管6優選為80鍍鋅管。
如圖1所示,本例所述控制閥組包括氣控減壓閥7、行程開關8、氣控閥9和電磁閥10,所述氣控減壓閥7分別與所述第一鍍鋅管5和第二鍍鋅管6相連接,所述行程開關8與所述氣控減壓閥7相連接,所述氣控閥9分別與所述行程開關8和第二鍍鋅管6相連接,所述電磁閥10分別與所述氣控閥9和第二鍍鋅管6相連接。所述氣控減壓閥7優選為氣控的複合功能減壓閥,所述氣控閥9優選為兩位五通閥,所述電磁閥10優選為三位五通閥。
如圖1所示,本例所述控制閥組還包括第一邏輯或閥11和第二邏輯或閥12,所述第一邏輯或閥11分別與所述氣控減壓閥7、行程開關8、氣控閥9和電磁閥10相連接,所述第二邏輯或閥12分別與所述氣控減壓閥7、行程開關8、氣控閥9和電磁閥10相連接。
本例還提供一種車身輸送線的安全控制系統,包括了如上所述的車身輸送線的安全控制裝置。
本例所述車身輸送線的安全控制系統的安全控制思路為:當車身輸送線位於高位時,第一鍍鋅管5一直處於通氣狀態以補償因洩露造成的壓力損失,保證平衡壓力恆定;當車身輸送線位於低位時,第一鍍鋅管5一直處於排氣狀態以及時將竄入管內的氣源排出,保證管內壓力低於輸送線的自重。
本例所述車身輸送線的安全控制系統的控制原理包括:
輸送線舉升,電磁閥10的左線圈得電,換向到左位工作,控制氣源通過第一邏輯或閥11將控制信號傳輸到氣控減壓閥7的縣道口P1推動其閥芯動作,使得主氣源進入第一鍍鋅管5內推動輸送線上升;
輸送線高位保持,電磁閥10換向到左位工作時,同時將控制氣源傳輸到氣控閥9的先導口上並推動其閥芯換向到右位工作,當輸送線舉升到高位時壓下高位對應的行程開關8,此時,行程開關8的位置為高位對應的LS01,使其處於常閉狀態,控制氣源通過氣控閥9、行程開關8(LS01)以及第一邏輯或閥11,將控制信號傳輸到氣控減壓閥7的先導口P1使其閥芯一直處於打開狀態,保證主氣源能一直給第一鍍鋅管5送氣;
輸送線下降,電磁閥10右位得電,換向到右位工作,控制氣源通過第二邏輯或閥12將控制信號傳輸到氣控減壓閥7的先導口P2推動其閥芯動作,第一鍍鋅管5排氣,輸送線利用自重克服氣源壓力下降;
輸送線低位保持,電磁閥10換向到右位工作時,同時將控制氣源傳輸到氣控閥9先導口上並推動其閥芯換向到左位工作,當輸送線下降到低位時壓下低位對應的行程開關8,此時,行程開關8的位置為低位對應的LS02,使其處於常閉狀態,控制氣源通過氣控閥9、行程開關8(LS02)以及第二邏輯或閥12,將控制信號傳輸到氣控減壓閥7的先導口P2使其閥芯一直處於打開狀態,保證第一鍍鋅管5一直處於排氣狀態。
本例通過增加控制閥組及其配合的其他構件,當車身輸送線位於高位時,控制第一鍍鋅管5一直處於通氣狀態以補償因洩露造成的壓力損失,保證平衡壓力恆定;當車身輸送線位於低位時,控制第一鍍鋅管5一直處於排氣狀態以及時將竄入管內的氣源排出,保證管內壓力低於輸送線的自重;本例已在申請人的幾款汽車車身輸送線上成功試驗應用,解決了車身輸送線在停線時不受控自動下降和上升的問題,從而避免了損壞零件的問題,增加了安全功能,消除了可能翻車造成人員受傷的安全隱患,使得所述車身輸送線的安全控制裝置所在的安全控制系統更加可靠,具有可複製性,推廣性高,且其工作原理簡單易懂,易於維護。
以上所述之具體實施方式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並非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範圍,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包括並不限於本具體實施方式,凡依照本實用新型之形狀、結構所作的等效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