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霜降的繪本故事(節氣故事之霜降)
2023-07-26 01:31:11
圖片來源:暱圖網
小朋友們,如果讓你們在三秒鐘內想出一句和「霜」有關的古詩詞或者成語,你能想出來嗎?咱們來試試。預備——開始!
一、二、三!
怎麼樣?你腦海裡蹦出的第一句詩或者第一個詞是什麼?
有小朋友說啦:「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還有小朋友說:「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好像還聽到有小朋友說:「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你們可都真棒!咱們這麼一想才發現,原來跟霜相關的詩句有這麼多啊!而且,這些詩句無一例外,都讓人覺得有點冷清清的,或者冷冰冰的。對不對?
提到霜,就離不開深秋,離不開寒冷。「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南方的小朋友們可能還不覺得,北方的小朋友們卻已經真切地感受到深秋的寒冷了。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一過,冬天很快就要來臨了。
說到這個節氣,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什麼樣的畫面呢?葡萄紫,柿子紅,菊花黃,稻花香,漫山紅遍,落葉繽紛……這段小學課文裡的話,上了學的小朋友們一定很熟悉。霜降時節的秋天,實在是大自然最美的時候!
圖片來源:暱圖網
霜到底是什麼?是水?是雪?還是冰?
那麼,小童要考考小朋友們了:你們能說出來,到底什麼是「霜」嗎?它和雪又有什麼不同?我們常常聽說「白露為霜」,那「霜」和「露」又有什麼關係呢?
有小朋友說:我知道!霜就是非常細小的雪花!還有的小朋友說,是小冰凌!
嗯,你們說的其實都有一些道理。小朋友們都知道,水有三種樣子,或者說三種形態:氣態、液態和固態。氣態的水,小朋友們最熟悉的就是水蒸氣;液態的水呢,不用說,最最常見的就是我們天天喝的水啦;而固態的水,就是冰。
但在大自然當中,水的「七十二般變化」可是遠遠多於這三種最常見的樣子。就拿我們今天要講的霜來說,我們形容一個人很冷傲,常常會說他(她)「冷若冰霜」;形容接二連三地遭遇災難和壞運氣,會說「雪上加霜」。可見,雪、霜、冰總是連在一起的。總的來說,他們都是在溫度低於零攝氏度時形成的固態的水。可是呢,冰是由地面上液態的水凝結而成的;而霜呢,則是由空氣中的水汽(氣態水)直接變成的小冰晶,這個過程,叫做凝華。簡單說,就是冰是水變的;而霜是水汽變的。
圖片來源:pixabay
而雪呢,它和霜一樣,也是水汽凝華的過程。但不同的是,霜是靠近地面的水汽變成的,而雪則是天空中的水汽凝華形成的。簡單地說,一個是貼近地面出現,自下而上;另一個則是從天空飄落,自上而下。
而《詩經》裡特別有名的那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其實嚴格說來也是不對的。因為霜並不是露水凝結而成的,應該說,「露」和「霜」其實更像「兄弟」,他們都是水汽變成的。只不過,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上時,貼近地面的水汽會凝結成水滴,也就是變成「露水」;而溫度在零度以下時,貼近地面的水汽就直接凝華成霜啦~
「霜降」是好事還是壞事?
搞明白了「霜」是怎麼回事,我們再來說「霜降」。咱們都知道,二十四節氣其實就是老祖宗為了更好地預知天氣變化、幫助農業生產而發明的。諺語說:「霜降見霜,米谷滿倉。」霜降時節,在北方,不耐寒的作物已經收穫或者即將停止生長,草木開始蕭瑟枯黃,呈現出一派深秋景象;而在南方,則進入了冬麥播種的黃金季節。
那麼,霜降時節下霜,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小朋友們一定很奇怪:小童你怎麼這麼問?霜不是一種自然現象麼?怎麼還有好壞之分哪?
其實,打個可能不太恰當的比方,就像大雨、暴雨會變成山洪成為災害一樣;霜本身並不一定會對植物造成傷害,但是,如果空氣中的溼度太低,水汽太少了,那麼在溫度短時間內降到零攝氏度以下的時候,植物體內的水分就會被凍結而受到傷害甚至死亡。於是,農民伯伯形象地把這種見不到白霜的霜凍對應地叫作「黑霜」。相對於「白霜」而言,這種「黑霜」就真的是農作物非常可怕的天敵啦~
圖片來源:pixabay
霜降節氣前後,正是深秋,層林盡染,萬山紅遍。古時人們喜歡在這個時節登高望遠,賞菊飲酒。這些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在北方,大紅柿子紅彤彤地掛在樹梢,人們開始高高興興地拿著大竹竿打柿子、吃柿子。而在南方,有些地方則流行在霜降時節進食補品,也就是北方常說的「貼秋膘」。收好了糧食,貼好了秋膘,就要正式準備迎接寒冷漫長的冬天了。
好啦,今天的節氣故事講完了。在最後,小童要給小朋友們出一道題,希望你們聽了不會被繞暈——
雨、露、霧、霜、雹、雪、冰,這些都分別是什麼形態的水呢?
趕快跑去考考你們的爸爸媽媽,一起研究一下正確的答案吧!
圖片來源:暱圖網
— The End —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往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