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良的旋轉焰火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10 20:40:46
專利名稱:一種改良的旋轉焰火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良的旋轉焰火結構,是一種結構簡單、應用單一火藥管而能產生旋轉焰火效果的焰火管的新型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旋轉焰火炮結構,主要由圓形底板、發射管與引火線等組成,這些裝置是習知技術。例如,在臺灣公告的第75504號「旋轉式單響炮」的實用新型專利,均揭示具有上述典型傳統結構特徵。於是,有業者將上述專利案作結構設計方面的改良,以增進其效果;可參照附圖1、圖2,目前,有關旋轉焰火的結構,主要是由旋轉盤50、複數個炮管51與複數個引火線521、522組合而成,其在具有中央孔501的旋轉盤50的外圍設置有複數個炮管51,再將中央孔501套置於支杆上,當點燃第一個引線521使第一個炮管51的前端被引燃而發生火焰,繼續燃燒至後端而再引燃第二個引線522,使第二個炮管51的前端被引燃而噴出火焰,依此方式繼續點燃下一個炮管51,且該旋轉盤50因受炮管51噴出火焰的反作用力而產生旋轉,使其在黑夜中呈現出燦爛的火花。
一般而言,上述圖中所顯示的旋轉焰火的結構,較為複雜而使製作時間較長,品質不易控制,不僅耗費材料也佔用空間,相對地,也增加了包裝空間與包裝材料;所以,對於上述整個旋轉焰火結構還有再創新改良的空間,以提供另一種新的型態設計,使具備精簡構形的新型者。
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單一火藥管的旋轉焰火結構。
解決本實用新型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改良的旋轉焰火結構,包括有火藥管、引線,火藥管內部中央設置了包含有固定孔的隔離層,使隔離層兩端分別形成有第一火藥層與第二火藥層,以及用封閉所述第一、二火藥層一端的封口層,第一火藥層在接近隔離層和封口層的區域,具有引火孔和噴火孔,引線自該引火孔連結至第二火藥層中,使第一火藥層在燃燒完之後能點燃第二火藥層,使火藥管產生正、反轉作用噴射出特殊顏色的旋轉焰火。
以下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是習知的旋轉焰火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習知的另一旋轉焰火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中10-火藥管 11-固定孔 12-支撐杆20-隔離層 31-第一火藥層 311-外端312-內端 313-第一引線 314-噴火孔315-引火孔 32-第二火藥層 321-外端322-第二引線 323-噴火孔 324-引火孔33-第三火藥層 331-外端 332-內端333-第三引線 334-噴火孔 335-引火孔34-第四火藥層 341-外端 342-第四引線343-噴火孔 40-封口層 50-旋轉盤501-中央孔 51-炮管 521-引線522-引線具體實施方式
至於本實用新型的詳細構造,應用原理,作用與功效,則請參照圖標所作說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
請參閱圖3至圖4,由該圖所示,可以明顯看出,本實用新型旋轉焰火結構,是在一個具備精簡構形的條件下,包括有火藥管10;火藥管10內部中央布置了包含有固定孔11的隔離層20,使隔離層20兩端分別形成有第一火藥層31與一第二火藥層32,及用以封閉所述第一、二火藥層31、32一端的封口層40,第一火藥層31在接近隔離層20和封口層40的區域,具有引火孔315和噴火孔314;引線322自該引火孔315連結至第二火藥層32中,使第一火藥層31在燃燒完之後能點燃第二火藥層32,使火藥管10產生正、反轉作用噴射出特殊顏色的旋轉焰火。
上述第一火藥層31在接近封口層40的區域,亦即該火藥層31之外端311,於該外端311處設有噴火孔314,且連接有第一引線313;在接近隔離層20的區域,即該火藥層31的內端312處,設置有引火孔315,該引火孔315連接有第二引線322,此第二引線322延伸至第二火藥層32外端321的噴火孔323中。
上述隔離層20與封口層40,為泥土層或非可燃物所填塞擠壓而成;該隔離層20可使第一火藥層31由外端311燃燒至內端312時,可阻擋點燃第二火藥層32之內端;而封口層40則控制第一火藥層31與第二火藥層32於火藥管10內燃燒的火焰經由外端311、321的噴火口314、323噴出。
請參閱圖5,為本實用外型的另一可行實施例,其中火藥管10兩外端的封口層40延長形成有第三火藥層33與第四火藥層34,在該火藥層33、34兩外端331、341與第三火藥層33內端332的火藥管10壁上,分別配置有噴火孔334、343與引火孔324、335;在所採的實施例中,第三火藥層33在接近外端331封口層區域的噴火孔334連接有第三引線333,該第三引線333由第二火藥層32內端即近隔離層的區域的引火孔324延伸出。第三火藥層33在接近內端封口層區域的引火孔335連接有第四引線342延伸至第四火藥層34外端341的噴火孔343中。因此,依上述的布置,火藥管10兩外端的封口層40可形成複數個對應的火藥層,並於該火藥層兩外端與內端的炮管外壁,各設有連接有引線之噴火孔與引火孔,且各火藥層可形成不同顏色、效果的火焰。
請參閱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旋轉焰火結構改良,其實施方式系包括了該旋轉焰火結構的中央固定孔11系可轉動自如地插設在可固定於地上或壁上的支撐杆12,在第一引線313被點燃時,第一火藥層31外端311之噴火孔314會噴出焰火,所述噴出焰火的反作用力,同時迫使火藥管10產生旋轉運動,隨著點燃的火藥燃燒至內端312的引火孔315時,第二引火線322之前端被點燃;使第二火藥層32從噴火孔323那裡噴射出另一種顏色或效果的焰火,同時,它因噴出火焰的反作用力,使火藥管10在該支撐杆12上產生相反於上述旋轉方向的旋轉運動。
本實用新型的旋轉焰火結構,與傳統的結構設計相比較,至少具有如下特徵1.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單一火藥管,可以改進傳統旋轉焰火結構因具有旋轉盤50而佔用空間的不足。
2.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組合組件較傳統設計精簡,可減少耗材而節省製造成本,以及縮短製作時間,以改善舊法中,分別布置複數個火藥管10在所述旋轉盤50上設定位置的型態,且生產品質易於控制。
3.本實用新型結構可縮小包裝空間,以減少包裝材料。
權利要求
1.一種改良的旋轉焰火結構,包括有火藥管、引線,其特徵在於火藥管內部中央設置了包含有固定孔的隔離層,使隔離層兩端分別形成有第一火藥層與第二火藥層,以及用封閉所述第一、二火藥層一端的封口層,第一火藥層在接近隔離層和封口層的區域,具有引火孔和噴火孔,引線自該引火孔連結至第二火藥層中,使第一火藥層在燃燒完之後能點燃第二火藥層,火藥管產生正、反轉作用噴射出特殊顏色的旋轉焰火。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旋轉焰火結構,其特徵在於第一火藥層在接近封口層區域的噴火孔連接有第一引線。
3.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旋轉焰火結構,其特徵在於第一火藥層在接近隔離層區域內引火孔連接有第二引線延伸至第二火藥層外端的噴火孔中。
4.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旋轉焰火結構,其特徵在於隔離層為泥土層或非可燃物層。
5.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旋轉焰火結構,其特徵在於封口層為泥土層或非可燃物層。
6.根據權利要求
1或2或3或4或5所述旋轉焰火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火藥管兩外端的封口層可形成複數個對應的火藥層,並於該火藥層兩外端與內端的炮管外壁,各設有連接有引線之噴火孔與引火孔。
7.根據權利要求
6所述旋轉焰火結構,其特徵在於第三火藥層在接近外端封口層區域的噴火孔連接有第三引線,該第三引線由第二火藥層內端即近隔離層的區域的引火孔延伸出。
8.根據權利要求
6所述旋轉焰火結構,其特徵在於第三火藥層在接近內端封口層區域的引火孔連接有第四引線延伸至第四火藥層外端的噴火孔中。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介紹一種經改良後的旋轉焰火結構,其主要結構為火藥管、引線,火藥管內部中央設置了包含有固定孔的隔離層,使隔離層兩端分別形成有第一火藥層與第二火藥層,以及用封閉所述第一、二火藥層一端的封口層,第一火藥層在接近隔離層和封口層的區域,具有引火孔和噴火孔,引線自該引火孔連結至第二火藥層中,使第一火藥層在燃燒完之後能點燃第二火藥層,使火藥管產生正、反轉作用噴射出特殊顏色的旋轉焰火。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佔用空間小、實施成本低等特點。
文檔編號F42B4/22GKCN2706735SQ200420036062
公開日2005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2日
發明者吳思源 申請人:吳思源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