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近期值得去電影院看的電影(7月或有大片上映)
2023-07-10 06:21:48 1
來源:中國青年報
疫情中的電影院 等待銀幕亮起時
部分原計劃2020年春節檔期上映的電影海報
電影院的銀幕依然在等待亮起的那一刻。
5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到可以「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影劇院、遊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
在關閉了100多天後,這是這些銀幕離光亮最近的時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從2020年1月底開始,全國範圍內的影院陸續關閉。這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第一次。
作為整個影視行業的下遊,影院的總經理們在摸索著艱難求生,有人在朋友圈當起了微商,有人在家「充電」學習。大多數人都揣著失業的恐慌觀望等待,在一波三折的復工希望中來回折騰。
《指導意見》發布後,「報復性觀影」的話題衝上了熱搜,電影院的黎明似乎終於到來了。
「想到可能會停業,想到過要退票,但誰都沒有預料到,能停那麼長時間。」
除夕那天,李劍收到了電影院暫時停業的通知。
往年的這個時候,他要應付的是擠滿售票大廳的影迷,要根據數據不斷調整影片排片,還得處理各種突發事件。但今年,他的工作變成了第一時間組織退票、安撫觀眾。
「春節本應是我們最繁忙的時候,現在就只能守在家裡等消息。」他說。一等,就是4個多月。
實際上,在暫停營業的正式通知下達前半個月,焦慮就已經伴隨著他。作為上海一家影城的總經理,疫情本來只是他手機裡刷過的新聞。2020年的春節檔按部就班地準備著,爆米花和可樂囤積完畢,排班表也安排妥當。他即將應對的,是全年四大檔期裡最繁忙的一個。
上海還感受不到疫情的影響,但新聞裡關於疫情的描述越來越嚴重。1月20日,影城的十幾位員工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往年大家聊的,是哪部影片的票房可能不錯,哪部影片或許會成為黑馬——這些都是影院經理在春節期間最關心的話題。但今年,所有的話題都圍繞著新冠肺炎疫情。
李劍記得,當時的情況不是很明朗,大家都在瞎猜,「猜對我們的行業的影響會是怎麼樣的。」他說。
有同事覺得可能會停業,猜測的時間都是十天半個月,最長有猜「一個月」的。有幾位老同事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那時電影院沒停業,影城把排片時間的間隔拉長,讓觀眾戴口罩入場,每個人都需體溫檢測。老同事推測,「情況會跟那時差不多」。
「說實話,我們想到可能會停業,想到過要退票,但誰都沒有預料到,能停那麼長時間。」李劍感慨,「見證了歷史」。
剛剛過去的10年,是中國電影票房飛速發展的10年。據貓眼票房專業版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的電影票房是131億元,且前3名都是《變形金剛》這樣的好萊塢進口大片。
而到了2019年,全年票房達到了641.48億元,票房前10名裡有8部都是國產影片,其中的《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3部,都是在春節檔上映的,去年大年初一當天,全國院線的票房收入就超過了10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紀錄。
許多電影從業者都在等待今年的記錄,魏書就是其中一個。他就職於一家影視傳媒公司,負責跟影城和媒體聯絡,進行商業聯動。
「2020年,到現在票房只有22.43億元,拿同期1月到5月的數據進行比對,2018年是285億元,2019年是271億元。」魏書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
他用春節檔期來舉例。2018年的春節票房總產出是69.24億元,2019年是68.68億元,基本佔當年全年票房的10%到15%。
「2020年整個春節檔的產出完全是空白的。」據他解釋,雖然去年全國票房收入641.48億元,其實只有1700家影城年票房是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其餘影城,尤其是在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的影城,主要收入其實都來源於7天春節假期,「春節檔就搞定這一切了。」
李劍還記得,去年的春節檔,是歷年來競爭最激烈,也是口碑最好的一年。今年的影片也讓他的很多同行充滿期待。「商業性很強的,我作為從業者,提前看過一些,拍得還是很不錯,不比去年差。」
但屬於這些電影的黃金檔期,最終都被錯過了。有的電影選擇了線上放映,比如《囧媽》,有的電影選擇了延期,比如講述中國女排的《奪冠》。可在李劍看來,拖的時間長了,影片的商業價值不得不重新評估。
整個社會的關注點,長期集中在疫情上。李劍覺得,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奪冠》這類電影的關注度都會受影響。而在去年年底,這部電影和其中弘揚的女排精神原本都「蠻火的」。
影片在上映前一周到一個月期間,通常有密集宣傳期。春節檔的幾部影片,片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宣傳成本,用李劍的話說,「整個電影行業,在今年都受了很大的打擊」。
電影院停擺,劇組也在停擺。1月23日,浙江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橫店影視城暫停對外開放,一周之後,所有在拍和籌備的劇組原地休整待命。
橫店的群演們也暫時失業,有的回了老家,有的送起了外賣,還有的在網上做起了電商。
在短期之內,線上觀影或許會代替電影院
2019年最後一天的工作例會上,還有同事跟李劍感慨,太累了,想退休。那時候大家都以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會讓每個人都忙到恨不得早點退休。
眨眼4個月過去了,李劍跟這位同事開玩笑,「提前體驗了退休生活」。
從業近10年,他習慣於每天7點半出門,忙碌將近12個小時,跟成百上千位陌生人打交道。晚上下班回家後,他還需要等待12點的晚場結束後,影院全天的營收數據發過來,然後才能休息。周末是他最忙的日子,節假日更是「肯定不會休息」。
而這4個月退休一樣的日子裡,晚上他可以早睡了,早上也能晚一點起。連續七八年沒有在家裡度過除夕夜的他,今年破天荒地可以跟家人一起看春晚了。
但這個難得能跟家人共度的春節,他內心隱隱泛著不安和失落,「感覺前途未卜」。
這是個「哪兒也去不了」的假期,他只好在家裡看看書,看看老電影,給自己「充電」。春節過後,影院復工,員工們只能在線上召開每周一次的例會。同行們偶爾會討論何時能復工。那時李劍覺得,最多到3月底4月初,「應該就可以了」。
他每半個月需要去影城巡視,給機器通電,進行安全檢查。4000多平方米的影城裡空無一人,他一間一間放映廳走過來,大約要花30多分鐘。在這之前,就算是晚場結束,影廳關門的時候,商場裡都不至於這麼寂靜,總會有一兩個工作人員在。
許多售票員或保潔人員,都已經在這段時間陸續離職了。有人春節回了老家之後,乾脆就沒有回上海,有人說孩子還沒開學,需要在家陪孩子。
對這些情況,李劍也覺得很為難,「但是沒辦法,就是這個情況」。
「實在不行,人手不夠的話我去賣票。我們都做好這個思想準備了。」他說著就樂了。
然而魏書擔憂的是,中國影迷在10年中養成的觀影習慣,很可能在這5個月裡被改變了——即便影院重開,一來,要恢復大家對「走進電影院」的安全感,二來,可能要重新培養很多人走進電影院的習慣。
「只有在春節檔,電影消費才是硬消費。其他檔期,普通人有特別想看的電影,可能才會進電影院,其他人就不會去了。」魏書擔心,將近半年的時間,生活中沒有影院這個東西。疫情過後,很多人的消費觀念或許也會發生轉變,發覺「線上觀影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只有真正的鐵桿影迷,才會繼續去電影院。
「網際網路電影雖然觀影體驗不是很好,但是它確實成為短期內的替代品。有些人會把替代品變成長期的消費的生活方式,可能形成了新的消費習慣。」魏書說。
3月20日的時候,李劍經歷過一次復工的期盼。他甚至已經收到了通知。各種各樣的消息滿天飛,甚至有傳聞,《哈利·波特》七部曲將會在電影院連放,吸引大家走進電影院。這個消息在網上引發了影迷群體的小範圍轟動,不少粉絲信誓旦旦地表示,真的會去電影院「重刷」。
李劍也激動了一把,儘管他拿到的拷貝跟《哈利·波特》無關,而是《狼圖騰》《冰雪奇緣》《中國合伙人》和《流浪地球》。全是老片,「往年是不會有這種情況的」。
他開始研究防疫安全的策略,「在我們能力所能及範圍內的都做了」,研究排片和人手安排。
3月22日,全國有523家影院復工,可短短一周之後,國家電影局的緊急通知來了——「全國影院暫不復業,已復業的立即暫停營業。具體復業時間等國家電影局通知,請務必知悉。」
「佛了。」李劍說。
屏幕很寂寞,老鼠也很寂寞
3月底,全面停擺的電影院暫時還未能復工,但橫店影視城的劇組卻先一步恢復了生機。有的群眾演員開始戴著口罩參加「橫漂」活動,有的熱門劇組開始陸續復工。
李劍仍然在等消息,他發現錯過的已經不只是春節檔了,連「五一」檔也錯過了。現在他只盼著6月初能夠復工,說不定還能「搶個端午節」。
「端午節往年都不算是什麼檔期,但是不管怎麼樣,這是我們(電影院)今年經歷的第一個像樣的節日。」他苦笑著說。
他的朋友圈裡,許多同行甚至當起了「微商」,賣起了之前囤積的小吃和飲料。網上有店長曬自拍,在電影院的大屏幕上打起了單機遊戲。
隨著疫情發展,電影院遭遇的困境也在全球範圍內蔓延。美國《紐約時報》發的一組新聞圖片裡,國外許多停擺的電影院,在門前的招牌上紓解憂思——有的電影院在招牌上寫著「電影院將關閉,直到現實生活不再像是電影。注意安全,保持善良」。還有的電影院,也許堅持不到重新開放的那天了。
李劍最近在關注海內外的一些影院復工的情況,有些延期的大片重新在北美定檔了。義大利政府宣布將在6月15日起,電影院全面復工,所有影院採用「座位錯開、線上預訂」的方式保持社交距離。法國文化部長則在前不久表示,一定數量的影院可能會在7月復工。
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6月初將在中國香港重映。而他的新片《信條》暫時還未定檔,華納兄弟公司仍然在觀望,打算等到全球八成以上的院線都重新開放再說。
有媒體在微博上發起投票,電影院要開門,你會「報復性觀影」嗎?超過一半的人仍然選擇了「暫時不去湊熱鬧」。
「真正有大片上映,可能還是要等到7月份。」李劍推測,即便電影院全面復工,應該還是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緩慢開放、持續穩定」。
他看到過關於電影院開放與否的另一個統計,在3月底,希望電影院開門的網民不到10%,現在投票已經超過50%, 「還是有很多人在期待的吧」。
「有人預測說2020年電影票房可能會突破680億元,現在已經是不可能的數字了,能有380億元就不錯了。」他說。
他仍然得每半個月,去影城給機器通電。那時,所有的屏幕都會亮起來,閃爍著一個小時的「大白光」,沒有內容,也沒有觀眾。
「屏幕很寂寞,每個電影人都很寂寞,就連我們電影院裡的老鼠,都很寂寞。」他說。(應採訪對象要求,李劍、魏書為化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