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背面出水式霧化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10 17:20:2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霧化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背面出水式霧化器。
背景技術:
為了起到節能降溫的作用,空調節能霧化器的種類和型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市場上,但是幾乎所有的霧化器均是由霧化器的前方出水,出水的方向單一。例如,市場上的雙盤靠背式霧化器是由第一個霧化盤和第二個霧化盤相背的固定為一體,第二霧化盤朝向電機。在第一霧化盤和第二霧化盤的中間設有一穿孔做為出水孔,水由軸芯提供並從出水孔向前方噴出。
技術實現要素:
由於現有技術存在著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背面出水式霧化器,其能有效的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
一種背面出水式霧化器,其包括電機、輸送水的軸芯、一第一霧化盤、一與所述第一霧化盤背靠背固定為一體的第二霧化盤、設於所述第二霧化盤正表面的磁化部連接段、以及設於所述磁化部連接段上的磁化部,所述軸芯前端設有第一出水孔,所述磁化部連接段上設有第二出水孔,所述軸芯依次穿過所述電機、磁化部及所述磁化部連接段為第二霧化盤供水,所述水穿過第一出水孔、第二出水孔後噴射於所述第二霧化盤的正表面。
所述第二霧化盤的正表面上設有一進水孔,軸芯穿過所述進水孔為第二霧化盤供水,所述第二霧化盤內部中空,且所述第二霧化盤上設有多個穿孔,水由軸芯進入到所述第二霧化盤後從所述穿孔噴出。
所述進水孔穿過所述第一霧化盤的背面且不穿透所述第一霧化盤的正表面,所述第一霧化盤內部中空,且該第一霧化盤上設有多個穿孔,所述進水孔與所述第一霧化盤內部相通。
所述第一霧化盤和/或第二霧化盤的盤邊邊緣上設有至少一個齒牙。
本實用新型的背面出水式霧化器可以改變市場上的單一前方出水的固定模式,實現背面出水的方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背面出水式霧化器包括電機1、輸送水的軸芯2、一第一霧化盤3、一與所述第一霧化盤3背靠背固定為一體的第二霧化盤4、設於所述第二霧化盤4正表面的磁化部連接段5、以及設於所述磁化部連接段5上的磁化部6。所述軸芯2前端設有第一出水孔21,所述磁化部連接段5上設有第二出水孔51,所述軸芯2依次穿過所述電機1、磁化部6及所述磁化部連接段5為第二霧化盤4供水,所述水穿過第一出水孔、第二出水孔後噴射於所述第二霧化盤4的正表面。第二霧化盤2在高速旋轉時將出水孔的供水霧化。
參見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該第二實施例中,背面出水式霧化器包括電機1、輸送水的軸芯2、一第一霧化盤3、一與所述第一霧化盤3背靠背固定為一體的第二霧化盤4、設於所述第二霧化盤4正表面的磁化部連接段5、以及設於所述磁化部連接段5上的磁化部6。所述軸芯2前端設有第一出水孔21,所述磁化部連接段5上設有第二出水孔51。所述第二霧化盤4的正表面上設有一進水孔41,軸芯2穿過所述進水孔41為第二霧化盤4供水。所述第二霧化盤內部中空,且所述第二霧化盤上設有多個穿孔42,水由軸芯進入到所述第二霧化盤後從所述穿孔噴出。
參見圖3所示,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背面出水式霧化器包括電機1、輸送水的軸芯2、一第一霧化盤3、一與所述第一霧化盤3背靠背固定為一體的第二霧化盤4、設於所述第二霧化盤4正表面的磁化部連接段5、以及設於所述磁化部連接段5上的磁化部6。所述軸芯2前端設有第一出水孔21,所述磁化部連接段5上設有第二出水孔51。所述第二霧化盤4的正表面上設有一進水孔41,所述進水孔41穿過所述第一霧化盤3的背面且不穿透所述第一霧化盤的正表面,所述第一霧化盤內部中空,且該第一霧化盤上設有多個穿孔31,所述進水孔與所述第一霧化盤內部相通。軸芯供水由第一霧化盤和第二霧化盤上的穿孔31和42出水。
為了增加霧化的效果,所述第一霧化盤和/或第二霧化盤的盤邊邊緣上設有至少一個齒牙。
本申請的霧化器採用背面出水,打破了現有的第一霧化盤正表面出面的常規設計。
應理解,這些實施方式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