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風晴雨傘的製作方法
2023-07-10 07:45:11 1
專利名稱:抗風晴雨傘的製作方法
一種抗風晴雨傘,本實用新型涉及手攜物品。
市場上供應的手開式或自動開啟的晴雨傘,主要由傘柄、傘杆、傘頂、長骨、撐骨及傘面等組成。這種傘使用時,抗風能力差,而且由於長骨上的珠套在傘面撐開時向外伸出,因而在人群密集處常常要發生觸碰行人的不安全現象。上海制傘一分廠曾經試製過一種俗稱雙骨傘的抗風傘,它的措施是在長骨上再增加一組略短於長骨的拉骨以減少受到大風時傘面向上翻轉的可能。但這種形式的傘在製造時勢必要改變原傘骨的結構圖,增加原傘的重量,並導致傘廠成本提高,而且也沒有解決珠套在傘面撐開時向外伸出的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原來手開式或自動開啟式晴雨傘的基礎上作一些改進,以使改進後的晴雨傘提高抗風能力,而且能避免在使用時觸碰行人,改進後的傘撐開後其傘面形狀也較原來的美觀,且成本提高甚微。
圖1是手開式抗風晴雨傘的示意圖,圖中1為傘柄、2為珠套、3為接骨、4為下盤、5為撐骨、6為夾馬、7為長骨、8為傘杆、9為上盤、10為頂簧、11為傘頂、12為傘面、13為片彈簧。
圖2為接骨3的示意圖。
圖3為傘頂部分的示意圖,圖中14為拚帽。
圖4為自動開啟抗風傘的示意圖,圖中15為開關片彈簧,16為中盤、17為拉骨、18為開傘彈簧。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措施是在原手開式或自動開啟式晴雨傘的長骨7上接一段彈性比長骨7的材料好得多的接骨3,接骨3的形狀如圖3所示,接骨3採用厚度為0.3~0.8毫米的中碳鋼或者彈簧鋼帶材料壓制而成。接骨3的下端壓成圓柱形,可插在珠套2中,中段壓成中間略弓的魚背形或者瓦形,上端捲成可牢固地包裹長骨7的端部。拚縫成傘面12的傘片其開門要裁得比同規格略小,對50公分8支骨的規格而言,改進前的開門為340毫米左右,本實用新型的開門為310~320毫米,對55公分8支骨而言,改進前的開門為380毫米左右,本實用新型的開門裁成350~360毫米,經過這樣改進後,當撐開傘面12時,接骨3就受到了傘面12的壓力,而自然向下彎曲,因而就增加了傘面12在受大風掀吹時向上翻轉的抗力。而且由於套在接骨3上的珠套2的頭部是向下的,這樣就不會在人群密集處使用時觸碰行人。圖2中接骨3的長度隨材料彈性而異,一般來說,採用彈性較大的材料,接骨3可以長一些,反之則短一些,在採用中碳鋼的情況下,長度可為85~100毫米,且傘的規格不同,接骨3長度也不同,在50公分的情況下,長度為85~90毫米。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在傘頂部分作了一些改進,即在上盤9上放置一個頂簧10,並套在傘杆8上,頂簧10上再置有一隻上端有螺紋的拚帽14,傘面12的中心收口處套在拚帽14的外螺紋上,然後用傘頂11旋入,這樣傘面12就可浮動地固定在傘杆8上,傘面12每條拼縫的角與珠套2上的橫向小孔用線縫牢,然後將珠套2按圖2所示的套在接骨3上。作這樣改進後,當傘面12撐開時,在頂簧10的作用下,傘面12的中心部分就成為一挺拔的高峰,這樣不但美觀了傘形,而且能減小風的壓力,並加大雨水向下流淌的速度,從而提高了防雨性能,改進後的傘,由於傘面12的固定方式,因而當傘面12用髒後,只要將傘頂11旋出,珠套2脫出,就可容易地卸下傘面12進行洗汰。
本實用新型由於未改變原手啟式或自動開啟式傘傘骨的結構,因而傘廠在不改變基本工藝路線的前提下,只要作很小的改動即可投產,故成本提高甚微,消費者也易於接受。
權利要求1.一種手開式抗風晴雨傘,它具有傘柄1、珠套2、下盤4、撐骨5、夾馬6、長骨7、傘杆8、上盤9、傘頂11、傘面12、片彈簧13,其特徵在於,還具有比長骨7彈性大並接在長骨7下端的接骨3、置於上盤9上面並套在傘杆8上的頂簧10、及拚帽14,拚縫成傘面12的傘片其開門要裁得比同規格略小。
2.一種自動開啟式的抗風晴雨傘,它具有傘柄1、珠套2、下盤4、撐骨5、夾馬6、長骨7、傘杆8、上盤9、傘頂11、傘面12、開關片彈簧15、中盤16、拉骨17、開傘彈簧18,其特徵在於,還具有比長骨7彈性大並接在長骨7下端的接骨3,置於上盤9上面並套在傘杆8上的頂簧10、以及拚帽14,拚縫成傘面12的傘片其開門要裁得比同規格略小。
專利摘要一種抗風晴雨傘,它在原手啟式或者自動開啟傘的長骨上增加了富有彈性的接骨,並縮小同規格傘片的開門,以增加傘面向上翻轉的抗力。使用時,接骨連著珠套自然向下彎曲,因而避免珠套向外伸出時碰行人,傘頂部分的改進,使傘形更美觀,並增加雨水向下流淌速度,本實用新型未改變原手啟式或者自動開啟式傘的傘骨結構,傘廠在不改變原基本工藝情況下,作很小改動即可投產,且成本提高甚微。
文檔編號A45B25/00GK2033203SQ88211478
公開日1989年3月1日 申請日期1988年3月3日 優先權日1988年3月3日
發明者葉鴻春 申請人:葉鴻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