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鋰電池冷卻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10 14:15:22 1

本發明涉及電池冷卻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鋰電池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如圖4所示,現有的冷卻裝置包括冷卻液輸送管7、冷卻液過渡管8以及三個冷卻單元9,每個冷卻單元包括兩塊冷卻板12,每個鋰電池冷卻裝置從左向右共設置六塊冷卻板12,左側的三塊冷卻板12與右側的三塊冷卻板12之間的冷卻液輸送管7上設置隔板10,隔板10右側的冷卻液輸送管7上連接有進液管11,隔板10左側的冷卻液輸送管7上連接有出液管12,位於右側的三塊冷卻板12為進液冷卻板,並與進液管11連通,位於左側的的三塊冷卻板12為出液冷卻板,並與出液管12連通。
工作時,如箭頭所示,冷卻液從進液管11經右側的三塊冷卻板12同時進入,再從左側的三塊冷卻板輸出,該結構的冷卻裝置冷卻過程中,左側的三塊冷卻板同時進液,右側的三塊冷卻板同時出液,導致冷卻板之間分流不均勻,不能保證鋰電池的冷卻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鋰電池冷卻裝置。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鋰電池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冷卻液輸送管、冷卻液過渡管以及並排設置的多個冷卻單元,所述冷卻液輸送管上連通連接有一根進液管和一根出液管;
冷卻單元包括兩塊並排布置、並帶有冷卻液流通空腔的冷卻板,兩塊冷卻板的一端與冷卻液輸送管連通連接,另一端與冷卻液過渡管連通連接;
冷卻液經進液管進入冷卻單元對鋰電池進行冷卻,再經出液管循環輸出,每個冷卻單元的兩塊冷卻板之間的冷卻液流動軌跡呈U形。
進一步地,相鄰兩個冷卻單元之間的冷卻液過渡管上均通過豎向的第一隔片隔斷;
所述冷卻液輸送管包括管體,所述管體內設置有兩塊橫向隔板將管體從上向下依次分隔為相互獨立的流入層、過渡層以及回流層,流入層與所述進液管連通,回流層與所述出液管連通;
過渡層內設置有三組導流腔,每組導流腔對應一個冷卻單元,每組導流腔包括通過第二隔片分隔形成的第一過渡腔和第二過渡腔,第一過渡腔分別與對應冷卻單元中的一塊冷卻板以及冷卻液輸送管的流入層連通,第二過渡腔分別與對應冷卻單元中的另一塊冷卻板、冷卻液輸送管的回流層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進液管連接在冷卻液輸送管的中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結構簡單、散熱效果好且安裝方便,同時不但能提升鋰電池性能,而且能夠延長鋰電池的使用壽命,從而既節省了成本,也強化了鋰電池的安全性。
2、每個冷卻單元的兩塊冷卻板之間的冷卻液流動軌跡呈U形,使得對鋰電池的冷卻更加均勻,冷卻效果更好,並且本發明的輸送管路和連接接頭均較現有技術大大簡化,降低了故障率。
3、本發明通過冷卻液輸送管的流入層對冷卻單元進行分流布液,簡化了分流結構,保證分流均勻,提供冷卻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圖;
圖2為冷卻液輸送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冷卻液過渡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試驗流量分布圖;
圖6為現有結構試驗流量分布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結構作具體說明:
如圖1、2、3所示,本發明包括進液管4、出液管5、冷卻液輸送管1、冷卻液過渡管2以及三個並排布置的冷卻單元3。
冷卻液輸送管1包括管體1-1,管體1-1內設置有上橫向隔板1-2、下橫向隔板1-9將管體1-1從上向下依次分隔為相互獨立的流入層1-3、過渡層1-4以及回流層1-5。
冷卻單元3包括兩塊並排布置、並帶有冷卻液流通空腔的進液冷卻板3-1、出液冷卻板3-2,冷卻單元3的進液冷卻板3-1、出液冷卻板3-2的一端均與冷卻液過渡管2連通連接,並且相鄰兩個冷卻單元3之間的冷卻液過渡管2上均通過豎向的第一隔片2-1隔斷。
冷卻單元3的進液冷卻板3-1、出液冷卻板3-2的另一端均與冷卻液輸送管1的過渡層1-4連接,過渡層1-4內設置有三組導流腔,每組導流腔對應一個冷卻單元3,每組導流腔包括通過三片第二隔片1-6分隔形成的左過渡腔1-7和右過渡腔1-8,左過渡腔1-7與對應冷卻單元3的進液冷卻板3-1連通連接,右過渡腔1-8與對應冷卻單元3的出液冷卻板3-2連通連接,左過渡腔1-7與流入層1-3之間的上橫向隔板1-2上均設置有第一分流孔1-10,使左過渡腔1-7均與流入層1-3連通,右過渡腔1-8與回流層1-5之間的下橫向隔板1-9上均設置有第二分流孔1-11,使右過渡腔1-8均與回流層1-5連通。
如圖2所示,位於最右側的冷卻單元3的進液冷卻板3-1、出液冷卻板3-2之間的流入層1-3內設置有第三分隔片1-12,第三分隔片1-12將流入層1-3分隔為進水腔1-13和出水腔1-14,出水腔1-14與位於最右側的冷卻單元3對應的右過渡腔1-8之間的上橫向隔板1-2上設置有連通出水腔1-14和回流層1-5的連通孔1-15。
進液管4、出液管5均連接在冷卻液輸送管1的上端面上,進液管4與流入層1-3的進水腔1-13連通,出液管5與流入層1-3的出水腔1-14連通。
本發明使用時,鋰電池支撐在冷卻液輸送管1和冷卻液過渡管2之間的冷卻單元3上。
二、本發明的工作過程:
如圖1、2中的箭頭所示,冷卻液由進液管4進入流入層1-3的進水腔1-13,再由進水腔1-13經三個冷卻單元3對應的左過渡腔1-7進入每個冷卻單元3的進液冷卻板3-1,再經冷卻液過渡管2進入每個冷卻單元3的出液冷卻板3-2,使每個冷卻單元的兩塊冷卻板之間的冷卻液流動軌跡呈U形,再經三個冷卻單元3對應的右過渡腔1-8進入三個冷卻單元3對應的右過渡腔1-8,最後經流入層1-3的出水腔1-14、出液管5循環出去。
三、本發明相對背景技術中的冷卻裝置的試驗對比:
圖5為本發明的冷卻液流量分布圖;圖6為現有結構的冷卻液流量分布圖。
表1為本發明與背景技術中的冷卻裝置的冷卻液質量流量的數據對比:
表1
根據圖5、6以及表1提供的數據表明,本發明相對於背景技術中公開的冷卻裝置,具有布液更加均勻,冷卻效果更佳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