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視鏡摺疊器結構以及具有該結構的手動及電動外後視鏡的製作方法
2023-07-10 08:11:56 2
專利名稱:後視鏡摺疊器結構以及具有該結構的手動及電動外後視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輛外後視鏡摺疊器結構,另外要發明還涉及具有該結構的手動 及電動外後視鏡。
背景技術:
當前外後視鏡摺疊方式主要有兩種,電動摺疊和手動摺疊,所對應的裝置就是電 動摺疊器和手動摺疊器,二者所採用摺疊器支架不相同(如圖1及圖2所示),但是車輛在 開發時一般都要包括高配車型及低配車型,出於成本的考慮,低配車型往往使用的是手動 外後視鏡,高配車型則使用的是電動外後視鏡,相應地其分別手動摺疊器及電動摺疊器,因 此設計過程就包括了兩種不同的模具以配合兩種不同的摺疊器支架,增加了模具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電動外後視鏡摺疊器安裝支架及 手動外後視鏡摺疊器安裝支架需要不同模具的缺點,提供一種後視鏡摺疊器結構,該結構 可以同時滿足手動摺疊器與電動摺疊器的安裝。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後視鏡摺疊器結構,包括摺疊器支架、芯 柱、彈簧,所述芯柱包括圓杆及與之一體形成的法蘭端,所述摺疊器支架設置有上部開口大 於下部開口的臺階孔,所述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向上延伸形成有中間環柱及邊環柱,所述 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設置有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一端固定在邊環柱的內壁上,另一端 固定在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所述中間環柱內孔直徑大於或等於芯柱圓杆的最大直徑,所 述彈簧設置在中間環柱及邊環柱之間,並且所述彈簧套接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所述彈簧 的下端抵靠在支撐結構上,所述芯柱圓杆穿過中間環柱內孔,所述芯柱法蘭端的上部與支 撐結構的下部相適配。根據本發明的後視鏡摺疊器結構,通過改變摺疊器安裝支架的結構,使本發明的 後視鏡摺疊器支架能夠同時滿足電動外後視鏡摺疊器與手動外後視鏡摺疊器的裝配要求, 節省了模具成本。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後視鏡摺疊器結構的手 動外後視鏡,技術方案如下—種手動外後視鏡,包括殼體、安裝基座、 手動摺疊器、芯柱連接支座,所述手動折 疊器包括摺疊器支架、芯柱、彈簧、卡環,所述手動摺疊器通過摺疊器支架固定到殼體上,所 述芯柱包括圓杆及與之一體形成的法蘭端,所述芯柱的法蘭端與芯柱連接支座的上端通過 互補結構連接,相對不會發生位移,所述芯柱連接支座的下端固定到安裝基座上,所述摺疊 器支架設置有上部開口大於下部開口的臺階孔,所述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向上延伸形成有 中間環柱及邊環柱,所述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設置有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一端固定在 邊環柱的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所述中間環柱內孔直徑大於或等於 芯柱圓杆的最大直徑,所述彈簧設置在中間環柱及邊環柱之間,並且所述彈簧套接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所述芯柱圓杆上端設置有限制卡環向上運動的凸起,所述彈簧的上端通過 卡環堵住,所述彈簧的下端抵靠在支撐結構上,從而將彈簧預先壓縮,所述芯柱圓杆穿過中 間環柱內孔,所述芯柱法蘭端的上部與支撐結構的下部相適配,所述安裝基座、殼體均開有 孔,並且所述安裝基座開的孔、殼體上開的孔、中間環柱內孔同軸心設置。根據本發明的手動外後視鏡,將手動摺疊器拆下後,可裝入電動摺疊器,因此可以 節省模具成本。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再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後視鏡摺疊器結構的電 動外後視鏡,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電動外後視鏡,包括殼體、安裝基座、電動摺疊器、芯柱連接支座,所述電動折 疊器包括電機、摺疊器支架、芯柱、彈簧,所述電動摺疊器通過摺疊器支架固定到殼體上,所 述芯柱包括圓杆及與之一體形成的法蘭端,所述芯柱的法蘭端與芯柱連接支座的上端通過 互補結構連接,相對不會發生位移,所述芯柱連接支座的下端固定到安裝基座上,其特徵在 於,所述摺疊器支架設置有上部開口大於下部開口的臺階孔,所述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向 上延伸形成有中間環柱及邊環柱,所述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設置有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 構一端固定在邊環柱的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所述中間環柱內孔直 徑大於或等於芯柱圓杆的最大直徑,所述彈簧設置在中間環柱及邊環柱之間,並且所述彈 簧套接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所述彈簧的端與電機外殼抵靠,所述彈簧的下端抵靠在支撐 結構上,從而將彈簧預先壓縮,所述芯柱圓杆穿過中間環柱內孔,所述芯柱法蘭端的上部與 支撐結構的下部相適配,所述安裝基座、殼體均開有孔,並且所述安裝基座開的孔、殼體上 開的孔、中間環柱內孔同軸心設置。根據本發明的電動外後視鏡,將電動摺疊器拆下後,可裝入手動摺疊器,因此可以 節省模具成本。
圖1是現有技術中手動摺疊器安裝支架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中電動摺疊器安裝支架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一種實施例摺疊器安裝支架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沿B-B方向的剖視圖;圖5是本發明一種實施例芯柱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具有本發明的後視鏡摺疊器結構的手動或電動外後視鏡外部視圖;圖7是圖6沿A-A方向的電動外後視鏡的剖視圖;圖8是圖6沿A-A方向的手動外後視鏡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如圖3至圖8所示,根 據本發明的後視鏡摺疊器結構包括摺疊器支架1、芯柱2、彈 簧3,所述芯柱2包括圓杆21及與之一體形成的法蘭端22,所述摺疊器支架1設置有上部 開口大於下部開口的臺階孔11,所述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111向上形成有中間環柱12、邊 環柱13,所述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111還設置有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一端固定在邊環柱13的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中間環柱12的外側壁上,所述中間環柱12內孔直徑大於或 等於芯柱圓杆21的最大直徑,所述彈簧3設置在中間環柱12及邊環柱13之間,並且所述 彈簧3套接中間環柱12的外側壁上,所述彈簧3的下端抵靠在支撐結構上,所述芯柱圓杆 21穿過中間環柱12內孔,所述芯柱法蘭端22的上部與支撐結構的下部相適配。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所述支撐結構為6個沿周向均布的支撐杆14,每個支撐 杆14的一端固定在邊環柱13的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中間環柱12的外側壁上,所述6個 支撐杆14的上表面抵接彈簧3,所述6個支撐杆14的下表面與所述芯柱的法蘭端22上表 面相適配,以保證芯柱的與中間環柱內孔的同軸度。當然,支撐結構還可以有其它形式的, 如將支撐杆換成支撐圓環板。根據本發明的電動摺疊器包括電機4、置於電機4中的彈簧3、芯柱2、摺疊器支架
1、彈簧3、芯柱2、摺疊器支架1構成本發明的外後視鏡摺疊器結構。彈簧3設置在電機4 內部,電機包括左部41及右部42,左部41及右部42在上端連接(連接處很小),這樣左部 41及右部42之間會有間隙,此間隙的寬度大於邊環柱13的壁厚,電機的右部42具有下部 開口的孔,彈簧3置於孔中。裝配電動摺疊器時,電機右部的孔使中間環柱插入到電機右部 當中,電機左部則容納在臺階孔中,這樣彈簧套接在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整個電機都被容 納在臺階孔中,然後,芯柱從摺疊器安裝支架的下部裝入,穿過中間環柱內孔以及彈簧,裝 配完成時,彈簧的上部與電機外殼抵靠,彈簧下部與支撐杆相抵靠,從而將彈簧預先壓縮。根據本發明的手動摺疊器包括彈簧3、芯柱2、摺疊器支架1、卡環8。彈簧3、芯柱
2、摺疊器支架1構成本發明的外後視鏡摺疊器結構。裝配手動摺疊器時,芯柱從摺疊器安 裝支架1的下部裝入,穿過中間環柱12內孔以及彈簧3,裝配完成後,彈簧3的上部通過一 卡環8堵住,芯柱圓杆21上設置有限制卡環8向上運動的凸起211,彈簧下部與支撐杆相抵 靠,從而將彈簧預先壓縮。因此,利用本發明的後視鏡摺疊器結構,通過重新設計的摺疊器安裝支架,能夠同 時滿足電動外後視鏡摺疊器與手動外後視鏡摺疊器的裝配,節省了模具成本,縮短了研發 周期。圖8所示為利用了本發明的後視鏡摺疊器結構的一種手動外後視鏡,其包括彈簧
3、芯柱2、摺疊器支架1、殼體5、安裝基座6、芯柱連接支座7、卡環8,由彈簧3、芯柱2、摺疊 器支架1、卡環8組成的手動摺疊器通過摺疊器支架1固定到殼體5上,所述芯柱2包括圓 杆21及與之一體形成的法蘭端22,所述芯柱的法蘭端22與芯柱連接支座7的上端通過互 補結構連接,相對不會發生位移,所述芯柱連接支座7的下端固定到安裝基座6上,所述芯 柱圓杆21上端設置有限制卡環向上運動的凸起211,所述彈簧3的上端通過卡環8堵住,所 述彈簧3的下端抵靠在支撐杆14上,從而將彈簧預先壓縮,所述芯柱圓杆21穿過中間環柱 12內孔,所述芯柱法蘭端22的上部與支撐杆14的下部相適配,所述安裝基座6、殼體5均 開有孔,並且所述安裝基座6開的孔、殼體5上開的孔、中間環柱12內孔同軸心設置。因此 手動轉動外後視鏡殼體可以使殼體繞上述的軸線轉動,實現外後視鏡水平方向上角度的調 節,外後視鏡豎直方向的調節則是靠調節鏡片本身的角度來實現。彈簧3由於上、下兩端都 被抵頂著,因此殼體轉動時,彈簧會發生扭曲,這樣使得轉動殼體回復時,有助力 的作用。根據本發明的手動外後視鏡,將手動摺疊器拆下後,可裝入電動摺疊器,因此手動 外後視鏡與電動外後視鏡可以共用一套模具,可以節省模具成本,縮短研發周期。
圖7所示為利用了本發明的後視鏡摺疊器結構的一種電動外後視鏡,其包括電機 4、彈簧3、芯柱2、摺疊器支架1、殼體5、安裝基座6、芯柱連接支座7,由電機4、摺疊器支架 1、芯柱2、彈簧3組成的電動摺疊器通過摺疊器支架1固定到殼體5上,所述芯柱2包括圓 杆21及與之一體形成的法蘭端22,所述芯柱的法蘭端22與芯柱連接支座7的上端通過互 補結構連接,相對不會發生位移,所述芯柱連接支座7的下端固定到安裝基座6上,所述彈 簧3的上端與電機4外殼抵靠,所述彈簧3的下端抵靠在支撐杆14上,從而將彈簧預先壓 縮,所述芯柱圓杆21穿過中間環柱12內孔,所述芯柱法蘭端22的上部與支撐杆14的下部 相適配,所述安裝基座6、殼體5均開有孔,並且所述安裝基座6開的孔、殼體5上開的孔、中 間環柱12內孔同軸心設置。與手動外後鏡不同的是,殼體繞上述軸線轉動靠的是電機,而 非人力,通常在車內設置有能啟動電機的開關,電機帶動殼體轉動從而實現水平方向的調 節。根據本發明的電動外後視鏡,將電 動摺疊器拆下後,可裝入手動摺疊器,因此手動 外後視鏡與電動外後視鏡可以共用一套模具,可以節省模具成本,縮短研發周期。
權利要求
一種後視鏡摺疊器結構,包括摺疊器支架、芯柱、彈簧,所述芯柱包括圓杆及與之一體形成的法蘭端,其特徵在於,所述摺疊器支架設置有上部開口大於下部開口的臺階孔,所述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向上延伸形成有中間環柱及邊環柱,所述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設置有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一端固定在邊環柱的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所述中間環柱內孔直徑大於或等於芯柱圓杆的最大直徑,所述彈簧設置在中間環柱及邊環柱之間,並且所述彈簧套接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所述彈簧的下端抵靠在支撐結構上,所述芯柱圓杆穿過中間環柱內孔,所述芯柱法蘭端的上部與支撐結構的下部相適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後視鏡摺疊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結構為沿周向均布 的6個支撐杆,每個支撐杆的一端固定在邊環柱的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中間環柱的外側 壁上。
3.一種手動外後視鏡,包括殼體、安裝基座、手動摺疊器、芯柱連接支座,所述手動折 疊器包括摺疊器支架、芯柱、彈簧、卡環,所述手動摺疊器通過摺疊器支架固定到殼體上,所 述芯柱包括圓杆及與之一體形成的法蘭端,所述芯柱的法蘭端與芯柱連接支座的上端通過 互補結構連接,相對不會發生位移,所述芯柱連接支座的下端固定到安裝基座上,其特徵在 於,所述摺疊器支架設置有上部開口大於下部開口的臺階孔,所述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向 上延伸形成有中間環柱及邊環柱,所述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設置有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 構一端固定在邊環柱的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所述中間環柱內孔直 徑大於或等於芯柱圓杆的最大直徑,所述彈簧設置在中間環柱及邊環柱之間,並且所述彈 簧套接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所述芯柱圓杆上端設置有限制卡環向上運動的凸起,所述彈 簧的上端通過卡環堵住,所述彈簧的下端抵靠在支撐結構上,從而將彈簧預先壓縮,所述芯 柱圓杆穿過中間環柱內孔,所述芯柱法蘭端的上部與支撐結構的下部相適配,所述安裝基 座、殼體均開有孔,並且所述安裝基座開的孔、殼體上開的孔、中間環柱內孔同軸心設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手動外後視鏡,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結構為沿周向均布的6個 支撐杆,每個支撐杆的一端固定在邊環柱的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
5.一種電動外後視鏡,包括殼體、安裝基座、電動摺疊器、芯柱連接支座,所述電動折 疊器包括電機、摺疊器支架、芯柱、彈簧,所述電動摺疊器通過摺疊器支架固定到殼體上,所 述芯柱包括圓杆及與之一體形成的法蘭端,所述芯柱的法蘭端與芯柱連接支座的上端通過 互補結構連接,相對不會發生位移,所述芯柱連接支座的下端固定到安裝基座上,其特徵在 於,所述摺疊器支架設置有上部開口大於下部開口的臺階孔,所述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向 上延伸形成有中間環柱及邊環柱,所述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設置有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 構一端固定在邊環柱的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所述中間環柱內孔直 徑大於或等於芯柱圓杆的最大直徑,所述彈簧設置在中間環柱及邊環柱之間,並且所述彈 簧套接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所述彈簧的端與電機外殼抵靠,所述彈簧的下端抵靠在支撐 結構上,從而將彈簧預先壓縮,所述芯柱圓杆穿過中間環柱內孔,所述芯柱法蘭端的上部與 支撐結構的下部相適配,所述安裝基座、殼體均開有孔,並且所述安裝基座開的孔、殼體上 開的孔、中間環柱內孔同軸心設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動外後視鏡,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結構為沿周向均布的6個 支撐杆,每個支撐杆的一端固定在邊環柱的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後視鏡摺疊器結構,包括摺疊器支架、芯柱、彈簧,芯柱包括圓杆及與之一體形成的法蘭端,摺疊器支架設置有上部開口大於下部開口的臺階孔,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向上延伸形成有中間環柱及邊環柱,臺階孔的下部開口處設置有支撐結構,支撐結構一端固定在邊環柱的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中間環柱的外側壁上,所述中間環柱內孔直徑大於或等於芯柱圓杆的最大直徑,彈簧設置在中間環柱及邊環柱之間,彈簧的下端抵靠在支撐結構上,芯柱圓杆穿過中間環柱內孔,芯柱法蘭端的上部與支撐結構的下部相適配。本發明的外後視鏡摺疊器結構,改變了摺疊器安裝支架的結構,使其同時滿足電動外後視鏡與手動外後視鏡的裝配,節省了模具成本。
文檔編號B60R1/074GK101987598SQ200910109210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30日
發明者吳寶成, 楊燾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