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吃魚可以吃幾個小時(孕婦吃魚利大於弊)
2023-08-02 23:14:41
來源:【中國食品報】
曾有傳聞稱孕婦食用含汞的食物可能會導致產下「怪胎」,尤其是鯊魚、旗魚、大西洋馬鮫和方頭魚之類的海魚重金屬汞(俗稱水銀)含量高,會損害胎兒的神經。然而,近期有相關研究發表在《神經毒理學》(Neuro Toxicology),該研究證實孕婦吃魚利大於弊,汞含量的增加與吃魚的受試者參與試驗後的不良結果無關,吃魚的母親所生的孩子在神經認知方面呈現優秀的表現。
儘管有大量研究表明孕期魚類攝入是有益的,但人們仍擔心魚類中的汞等汙染物可能會產生有害影響。2019年的一篇題為《孕期和兒童期海鮮消費與神經認知發育的關係:兩個系統化綜述》(Relationships between seafood consumpt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childhood and neurocognitive development: Two systematic reviews)的研究表明,母親頭髮和臍帶血中的甲基汞水平與子女7歲時的認知能力呈負相關。研究明確指出甲基汞水平與領航鯨的攝入有關,但隨後的假設是,海鮮可能仍是導致母親體內汞含量增加的原因之一,進而導致胎兒體內汞含量增加,孕婦體內汞含量應儘量減少。因此,儘管對孕婦的建議通常是吃魚是有益的,但附帶的警告是要避免吃汞含量高的魚。
然而,海鮮中含有許多對兒童生長發育至關重要的營養素。在以魚為主要飲食構成的塞席爾進行的縱向研究證明,母親攝入汞含量食物增加,未對兒童的認知產生有害影響。在英國,人們吃魚的頻率更低,情況也如此嗎?研究人員測量了受試者產婦全血和臍帶組織中的總汞含量。研究人員一直在長期跟蹤受試者後代的生長發育水平,特別是他們的認知發展,並未發現不良結果。這些有益的發現與在塞席爾觀察到的結果相似,雖然塞席爾人傳統上吃大量的魚,魚類消費量很高,但梭魚需要每周食用5次以上才能超過糧農組織/世衛組織每周臨時可耐受總汞攝入量限制,這並不是普通人能達到的消費速度。所以,應該重新審視警告吃魚的建議,並呼籲懷孕期間食用魚類的有益價值。
有了這樣的背景,需要研究進一步來評估懷孕期內母親的魚類攝入量、汞生物標誌物水平和後代結果之間的真正關係,特別是認知測量。該大型研究對1.2萬名孕婦的血液和臍帶組織進行了汞含量檢測。試驗對產前孕婦進行魚類攝入之後發現,產婦的汞含量攝入與後代發育之間的關係得到了確定,吃魚的母親所生的孩子在神經認知方面呈現優秀的表現,汞含量增加與吃魚者的不良結果無關。
該研究總結了出生於英格蘭西南部一個相對工業化地區的隊列數據,根據胎兒在子宮內接觸汞的程度,比較了食用魚類和不食用魚類孕婦所生孩子的結果。與塞席爾幾乎所有孕婦都吃魚的隊列一樣,研究人員發現,在懷孕期間吃魚的母親所生的兒童中,他們在子宮內接觸的汞水平與他們複雜的理解和推理能力之間存在正相關。該論文沒有討論試驗中發現的與汞的遺傳關聯的結果,也沒有討論在塞席爾人群中顯示的表觀遺傳關聯。這些仍然值得細細研究,但它們是否與魚、汞和後代之間的相互作用還有待證實。
高級研究員萊達·查茲(Leda Chatzi)博士表示:「吃魚可能是被認為攝入某些重金屬汙染物的常見途徑,這些汙染物的攝入可能對後代產生不利影響。然而,當孕婦每周食用魚超過3次時,攝入重金屬汙染物的危害會抵消吃魚帶來的益處。」那麼,孕婦該如何在保證獲取魚類豐富營養的同時,避免重金屬攝入過量呢?萊達·查茲說:「魚是營養的重要來源,孕婦應按照建議堅持每周食用1—3次魚,但要適量。因為魚類可能受汞和其他重金屬的汙染,攝入過量會導致體內重金屬超標。」其次,建議孕婦應選擇食用重金屬殘留較少的魚類,例如來源於純淨無汙染海域且處於食物鏈底端的小魚。此外,食用來源可靠的魚油類n-3補充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在補充n-3的同時避免攝入重金屬。因此,孕婦攝入富含n-3的魚類,不僅可以促進胎兒大腦和視覺發育,還有利於後代的代謝健康。
(來源:生物探索)
《中國食品報》(2022年10月12日03版)
(責編:韓松妍)
本文來自【中國食品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