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臭氧水發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23:15:31 1
專利名稱:微型臭氧水發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消毒、滅菌器材,特別是消毒滅菌的臭氧水的發生器。
將臭氧溶於水中並使水中的臭氧達到一定濃度,水則變為臭氧水。臭氧水有迅速降解水果、蔬菜表面殘留的農藥汙染,並能殺滅多種細菌和病毒,同時,臭氧在完成滅菌過程後能自動還原為氧,故不存在二次汙染或殘留。臭氧水的功效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我國市售的臭氧水發生器主要缺陷或不足有(1)體積較大,不適合普通家庭或個人使用;(2)多採用氣泵曝氣法向水中注入臭氧,大量臭氧外溢造成水中臭氧濃度較低,使用效果不佳;(3)安裝方法繁雜,一般要改裝原有的自來水管道,給用戶帶來諸多不便;(4)結構複雜,製造成本較高,給進一步推廣、普及帶來困難等。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於針對現有的臭氧水發生器存在的體積大,結構和安裝複雜、製造成本較高等方面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微型臭氧水發生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微型臭氧水發生器,包括機殼(1)、電源變壓器(2)、臭氧發生片(4)和高壓電源板(12),臭氧發生片(4)置於套筒(5)內,套筒(5)下部有臭氧輸出口(6),矽膠管(7)的一端連接臭氧輸出口(6),另一端與射流器(8)的吸氣管(9)連接。
本實用新型微型臭氧水發生器主要由獨立射流式氣——水混合器和獨立的小型臭氧發生器組合而成,具有以下優點(1)體積小巧,適合普通家庭使用及個人使用,也適合攜帶使用;(2)採用射流式氣——水混合方式,使水中臭氧濃度大大提高,增強了使用效果;(3)安裝簡單,無須改裝原有的自來水管道,給用戶帶來很大方便;(4)結構簡單,製造成本較低,適合批量生產和大規模推廣、普及等。
附圖的圖面說明如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微型臭氧水發生器的結構圖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微型臭氧水發生器具有機殼1,用螺栓3將電源變壓器2固定在機殼1上,用螺栓16將高壓電源板12的電源板支腳13固定在機殼1上,臭氧輸出口6和機殼1的固定採用環氧粘接方式,電源開關14通過自身緊固螺母和機殼1進行緊固,臭氧發生片4置於套筒5內,臭氧發生片4兩極的高壓線11一端與臭氧發生片錫焊固定,高壓線11的另一端通過套筒5上的小孔與高壓電源板12的高壓輸出端焊牢,電源開關14和電源線15為臭氧發生器提供電源的通或斷。射流器8為硬矽橡膠材料,採用模具直接成型,吸氣管9為PBO塑料管,使用時沿射流器8的預留孔處插入即可,矽膠管7的一端連接在套筒5下部的臭氧輸出口6,其另一端與吸氣管9連接,通道10為臭氧輸送通道。
本實用新型微型臭氧水發生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是這樣的將射流器8的上端直接套入自來水籠頭出口處,並用力插緊,臭氧發生器置於附近方便的任何地方,通過矽膠管7、吸氣管9連接臭氧發生器的臭氧輸出口6和射流器8。使用時逆撥動電源開關14,電源接通,電源變壓器2向高壓電源板12提供15~18V的交流電源,高壓電源板12通過自身的振蕩升壓後,通過高壓線11向臭氧發生片4提供頻率為21KHZ、電壓為4300V的交變電壓,臭氧發生片4在高頻高壓的驅動下產生輝光放電,同時電離空氣產生臭氧,打開自來水節門,自來水通過射流器8內部的縮徑處,增強了水的流速且對吸氣管9產生負壓吸氣作用,在射流器8的負壓吸氣作用下,臭氧發生片4產生的臭氧通過輸出口6、矽膠管7、吸氣管9高速流入射流器的內部,並在射流器8的下部迅速與水混合後排至外部,形成具有0.1mg/L~0.35mg/L濃度的臭氧水。
本實用新型微型臭氧水發生器適用於家庭廚房、衛生間,公共場所的洗手間、機關、學校、醫院、手術室、餐館等,使用本實用新型洗手,可快速殺滅皮膚上附著的多種細菌、病毒,防止病從口入,如果衝洗茶杯、餐具,可有效殺滅器具表面的細菌和病毒,防止細菌的交叉感染,若衝洗水果、蔬菜可快速降解其表面的農藥汙染,特別是農藥中最具危害的有機磷的汙染,防止致癌物進入身體。本實用新型還適用於差旅人員、旅遊人員的攜帶使用。
表一.臭氧水滅菌效果(濃度0.28ppm)
表二.臭氧水降解有機汙染物效果(濃度0.25~0.30ppm)
權利要求1.一種微型臭氧水發生器,包括機殼(1)、電源變壓器(2)、臭氧發生片(4)和高壓電源板(12),其特徵在於臭氧發生片(4)置於套筒(5)內,套筒(5)下部有臭氧輸出口(6),矽膠管(7)的一端連接臭氧輸出口(6),另一端與射流器(8)的吸氣管(9)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微型臭氧水發生器,由射流器(8)和吸氣管(9)組成氣-水混合器,由機殼(1)、電源變壓器(2)、臭氧發生片(4)、發生片套管(5)、臭氧輸出口(6)、高壓電源板(12)及電源開關(14)等組成臭氧發生器,由於採用獨立射流式氣-水混合器及獨立式臭氧發生器的組合使用方式,具有以下優點:(1)體積小,適合一般家庭或個人在任何具有自來水的條件下使用;(2)採用射流式氣-水混合結構,提高了臭氧在水中的濃度,增強了使用效果;(3)安裝簡單,無須對原有的管道進行改裝,且可移動使用,給用戶帶來很大方便等。
文檔編號C01B13/10GK2375621SQ9723026
公開日2000年4月26日 申請日期1997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1997年12月16日
發明者張震, 慄乾生, 陳元昌 申請人:山西明天經濟技術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