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向瞬時安全鉗的製作方法
2023-08-03 06:29:3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梯零部件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雙向瞬時安全鉗。
背景技術:
當電梯出現意外而墜落時,為了儘可能減小電梯轎廂受到的損害,保護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在電梯轎箱上設有安全保護裝置,其包括限速裝置、提拉機構和安全鉗。其中安全鉗起制動作用,根據其制停方式分為瞬時式和漸進式兩種。目前常用的瞬時式安全鉗為單向制停安全鉗,其結構形式分為單面楔塊制停、單面滾輪制停、一面楔塊一面滾輪制停等多種形式。這種安全鉗解決了電梯轎廂因意外而墜落的問題,但無法克服電梯轎廂上行的意外衝頂問題,給電梯的正常運行留下了安全隱患;且現有的安全鉗通常是通過安裝座與電梯轎廂側壁相連,為確保連接牢靠,往往需增加連接處的鋼板厚度,造成電梯轎廂重量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與電梯轎廂頂梁或底梁固定連接的雙向瞬時安全鉗。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向瞬時安全鉗,包括:鉗體、安裝座,該鉗體的前端面設有制動槽,該制動槽的橫截面為矩形,且該制動槽的一個側面為平面,另一個側面為內凹弧形面,以使制動槽的兩端窄、中間寬;所述制動槽內設置制動輪,該制動輪經輪軸與提拉裝置相連;所述安裝座包括裝配時豎直設置的縱向安裝板、傾斜設置的支撐板,所述鉗體的後端面與所述縱向安裝板固定相連,該支撐板的底端與縱向安裝板的底端固定相連,所述縱向安裝板的頂端水平設置第一橫板,所述支撐板的頂端水平設置第二橫板,以使安裝座可經第一橫板、第二橫板與電梯轎廂的底梁或頂梁固定相連,避免安裝座與轎廂側壁相連。
進一步,所述支撐板與所述縱向安裝板之間設置加強撐,以加強安裝座的強度。
進一步,所述制動槽的內壁塗覆聚四氟乙烯塗層,防止鉗體鏽蝕的同時,利於增加制動輪與制動槽之間的潤滑性,縮短安全鉗的反應時間,提高安全性。
進一步,所述提拉裝置呈十字形設置,包括上拉杆、下拉杆、左連杆、右連杆和中心軸;所述上拉杆的底端、下拉杆的頂端、左連杆的右側端、右連杆的左側端與中心軸鉸接,所述上拉杆的頂端與向上進行提拉的上提拉機構相連,所述下拉杆的底端與向下進行提拉的下提拉機構相連,所述左連杆的左側端與制動輪的輪軸相連,所述制動槽的右側面為內凹弧形面,所述鉗體的右側設置承接板,所述右連杆的右側端經固定軸與承接板相連,以使所述上提拉機構/下提拉機構向上/下拉動相應拉杆時,左連杆的右側端向上/下位移,帶動制動輪在制動槽內向上/下滾動,弧形內側面的設置使得制動輪向制動槽兩端移動時逐漸與制動槽內的電梯制動導軌相接觸,直至卡死,電梯轎廂靜止,停止上升/下落。
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1)本實用新型的雙向瞬時安全鉗,相對於現有技術,採用由縱向安裝板、支撐板構成的安裝座與電梯轎廂的底梁或頂梁固定相連,避免增加連接處鋼板厚度,有效減少電梯轎廂重量;(2)制動槽的內壁塗覆聚四氟乙烯塗層,增加制動槽潤滑性,同時防鏽,延長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中:鉗體1,縱向安裝板2,第一橫板21,支撐板3,第二橫板31,加強撐4,制動槽5,制動輪6,承接板7,中心軸8,右連杆81,左連杆82,上拉杆83,下拉杆84,固定軸9。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雙向瞬時安全鉗,包括鉗體1、安裝座,該鉗體1的前端面設有制動槽5,制動槽5的內壁塗覆聚四氟乙烯塗層,該制動槽5的橫截面為矩形,且該制動槽5的左側面為平面,右側面為內凹弧形面,以使制動槽5的兩端窄、中間寬;制動槽5內設置制動輪6,該制動輪6經輪軸與十字形的提拉裝置相連,提拉裝置包括上拉杆83、下拉杆84、左連杆82、右連杆81和中心軸8;上拉杆83的底端、下拉杆84的頂端、左連杆82的右側端、右連杆81的左側端與中心軸8鉸接,上拉杆83的頂端與向上進行提拉的上提拉機構相連,下拉杆84的底端與向下進行提拉的下提拉機構相連,左連杆82的左側端與制動輪6的輪軸相連,鉗體1的右側設置承接板7,右連杆81的右側端經固定軸9與承接板7相連,以使上提拉機構/下提拉機構向上/下拉動相應拉杆時,左連杆82的右側端向上/下位移,帶動制動輪6在制動槽5內向上/下滾動,弧形內側面的設置使得制動輪6向制動槽5兩端移動時逐漸與制動槽5內的電梯制動導軌相接觸,直至卡死,電梯轎廂靜止,停止上升/下落,形成瞬時制動。
安裝座包括裝配時豎直設置的縱向安裝板2、傾斜設置的支撐板3,鉗體1的後端面與縱向安裝板2的側面固定相連,該支撐板3的底端與縱向安裝板2的底端固定相連,支撐板3與縱向安裝板2之間設置加強撐4,縱向安裝板2的頂端水平設置第一橫板21,支撐板3的頂端水平設置第二橫板31,以使安裝座可經第一橫板21、第二橫板31與電梯轎廂的底梁或頂梁固定相連,避免安裝座與轎廂側壁相連。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於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