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旅遊景點推薦(武功縣旅遊景點)
2023-07-09 11:01:51 1
武功毗盧寺
五里舖毗盧寺為唐初所建,因供奉佛教創始人尼泊爾國有毗尼地釋加牟尼佛而得名。寺內建有浮屠,十八羅漢堂。一直香火不斷。
每逢農曆正月十三、六月二十一廟會,牛寨、大寨、麻西等十大社都要敲鑼打鼓來寺院進香,並以此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竹馬、社火、大戲錢來助興,成為代家鄉一大盛事。
武功城隍廟
石佛寺位於武功縣東北下寨村(今南仁鄉境內)。唐時,因荒耕種,無意間挖出一尊北魏時期的石佛像,民眾在驚愕之中誠惶誠恐。後經智者點撥,民眾才將石佛身請了出來。隨捐款建寺,供奉石佛。金世宗大定四年(1164)曾敕賜「吉祥禪院」,後仍稱石佛寺。
石佛寺佔地百餘畝,東北依塬,南臨渭水,西望拔地而起的現代化武功縣城。其交通便利,周圍民風淳樸,一年四季泥土飄香。寺內松柏參天蒼勁,殿堂樓閣布局有序得當,簷牙高啄,造型精巧。晨鐘暮鼓三十六村皆聞,經聲佛號普渡情濃,香菸嫋嫋,信徒眾多。西鄰石佛寺小學裡傳出的朗朗讀書聲也給千年古剎平添了無限美的遐想。
解放後,石佛寺被改為學校,分為小學和初中兩部。可惜十年浩劫,石佛寺的所有殿堂毀於一旦。寺院的殿堂是民眾集資在原址上修建的。殿堂分上下層,大雄寶殿凝重肅穆,靜謐典雅,佛光照耀。大殿裡「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真誠清淨平等正常慈悲」更讓人恬淡心靜。松柏依然蒼勁,晨鐘暮鼓依然遠近可聞。
每年農曆二月初八、初九,十月十二、十三日是石佛寺的古廟會日。和諧社會賦予古廟會空前的盛況。耍雜賣藝的、擺攤賣貨的吆喝聲陣陣;走親訪友的、串門聊天的笑意盈盈,步履輕快。熱情善良的下寨村人早已打掃乾淨庭院,蒸好白饃,炸好油餅,準備招待親朋。孩子們更是歡快雀躍。石佛寺裡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旺盛。
望仙宮
關於「望仙宮」一名的來歷,一說是唐太宗在此曾與顯聖的老子談經論道,後李耳騰空而走,李世民望仙遠去;一說是漢武帝來此敬求靈丹妙藥,期望長生不老,老子賜藥後升空,漢武帝舉目仰望老子離去,故而隨名「望仙宮」。
武功小華山(葆貞庵)
教稼臺
武功龍王廟
建國後,龍王廟建築悉數被毀,惟餘土窯洞兩孔。八十年代初,前掌廟者索回地畝,稍加修繕。1986年前住持牛成麟等力圖恢復,經縣政府批准,化緣四方,又得邑人相助,重砌劉(理江)仙洞、六角亭、靈宮殿二間重簷,前殿三間二層,後殿三間一層重簷,南側陪殿五間,北側三間,磚砌「湯會」窯洞10孔。凡殿皆為0式,磚木結構,佔地三畝餘。1988年,武功縣道教協會設於廟中。
武功關帝財神廟
蘇武紀念館
該紀念館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80平方米,其主要建築依次為仿漢闕門、蘇武牧羊銅像、南北陪殿、蘇武大殿、南北祭亭、蘇武墓祭臺、墓冢。墓前 豎有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書《漢典屬國蘇公墓》、武功縣令阮曙書《漢典屬國蘇子卿墓》及民國時期的《重修蘇武墓門碑》等碑石。1957年5月31日 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鹹陽市委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蘇武墓位於武功舊城北1.5公裡的武功鄉龍門村。為一圓錐形夯土堆,墓冢南北長30米,東西寬20米,高4米。墓前有清代康熙、乾隆和道光時「漢典屬國碑」、「重修蘇武墓門碑」等。其墓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功姜嫄墓
姜嫄為有邰氏之女,考古者認為有邰氏為炎帝姜姓部族的一個支派。
姜嫄與兒子后稷,不只是母子關係,在農業發展上還屬一種繼承關係。姜嫄將姜姓部族的農業經驗教給后稷,對他的成長起了很大的作用,后稷在農業上的偉大建樹,是與姜嫄分不開的。因此,周人對姜嫄的崇敬也是至尊至聖的,如《詩經.悶宮》中就稱:「赫赫姜螈,其德不回。」一姜嫄偉大又光明,她的品德最純正。
蘇武墓
【人物簡介】蘇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陝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早年以父蔭為郎,稍遷中廄監。天漢元年(前100)拜中郎將。當時中原地區的漢朝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匈奴的關係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最初,單于派人向蘇武遊說,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蘇武嚴辭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入一個露天的大地窖,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裡受盡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過了好幾天,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蘇武放出來了。
八十年代初,報本寺塔稍有傾斜,1987年5月24日整修,在清理塔基時,發現塔下有地宮。出土文物100餘件,地宮出土文物包括金、銀、玉、銅、石、絲綢六大類、其中金棺、銀槨、豹斑玉筒、舍利子等,在國內出土文物中比較罕見。有相當高的研究價值,大部分現收藏鹹陽博物館。
在當地至今還流傳著一則神仙修塔的神奇故事。據《武功覓古覽勝》載:有一天,武功城裡(今武功縣武功鎮)來了一位仙風道骨氣宇軒昂的箍盆甕老頭,上街下街叫喊著:「做大活嘍!」一些人便拿出盆盆罐罐讓他箍,他卻嫌小不做,有的生意人家搬出醃鹹菜的大缸大甕讓他箍,他還是嫌小不做,仍然上街下街叫喊著:「做大活嘍!」幾天以來,再也無人拿出破盆爛甕讓他箍了。大家議論說,這真是一位怪老頭兒。有的人甚至當面調侃說:「這位老頭兒,您要是沒事幹了,為什麼不去漆水河裡洗石頭?!」但是,老頭兒卻毫不介意,還是一天接一天上街叫喊著「做大活嘍!」
這一天,一家飯館裡的一個小夥計說:「老人家,這裡有一件大活兒,北關塔歪斜裂縫了,您把它箍渾,扶正算你有能耐!算你是神仙!」老頭討了這句激將話便應聲說:「我正想做這樣的大活兒!」說著就向塔走去。說也奇怪,第二天人們發現一夜之間破敗殘裂的斜塔居然變端了,裂縫也合攏了,真是鬼斧神工。從這天以後人們再也見不到這位老頭兒的人影了。後來人們發現塔體傾斜的東北方面,層層磚縫裡墊了許多瓦片、瓷片以為這是箍甕老頭用瓷片把塔支端的。自那時起,多少年來神仙修塔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