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未來公園規劃(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
2023-07-09 09:37:57 3
來源:臺海網
【城色】
廈門以堅定步伐建設更富現代化國際化魅力、更有大愛情懷的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圖為廈門海濱夜景。
保護嘉庚建築風貌,美化學村環境,是傳承嘉庚精神的重要手段。圖為從空中俯瞰的集美「百年學村」,散發著濃厚的人文底蘊。
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被譽為「女王皇冠上的寶石」。近年來,我市一系列保護條例出臺,一系列保護行動實施,精心呵護了這顆熠熠生輝的寶石,守住鼓浪嶼的「根」和「魂」。
【綠韻】
清新的空氣、湛藍的海水、綿延不斷的綠色空間,廈門的生態之美離不開全方位的環境質量管控。圖為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市推進小流域治理,提升汙水治理能力,成效顯著,走出一條生態與發展和諧共生之路。
【多彩】
海滄灣一帶,從天到海,清一色的廈門藍。
南湖公園落羽杉,在冬季呈現出迷人的橙色,成為網紅打卡地。
廈門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多種鳥類提供安居之所。圖為翔安東埭橋水庫,紫水雞霸氣捕魚。 (老 正 攝)
每年夏季,鳳凰花在大街小巷盛放,花的火紅色成為極具辨識度的廈門代表色。
臺海網7月1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行走廈門,美麗是最直觀的印象。天風海濤、萬石涵翠,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居住廈門,溫馨是最深切的感受。文化多元、開放包容,自然和諧、舒適宜居。
深情點讚廈門的「美」,用「一城春色半城花,萬頃波濤擁海來」盛讚廈門是著名的海上花園;用「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盛讚廈門是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用「海風海浪依舊,廈門卻已舊貌換新顏」盛讚廈門城市發展的新面貌。飽含真情的話語,將高顏值廈門的美譽傳遍海內外。
正是一代又一代黨員幹部群眾,用他們的心血和汗水,辛勤澆灌與守護,才有了今天生長著綠意、生長著活力、生長著幸福的廈門。
據《廈門市志》記載,改革開放之初,全市的行道樹總量只有2萬多株,大約只有現在環島路喬木總數的三分之一,街心小花園和小綠地共15處。而如今的廈門,每一寸肌膚都被綠色浸潤。
漫步綿延23公裡的山海健康步道,一路喬木,滿眼繁花。舉目遠眺,篔簹湖坐落城市中心,水清岸綠、碧波蕩漾、白鷺翩躚。五緣灣溼地公園,慄喉蜂虎、白鷺、鸕鷀等鳥類在此繁衍生息。
生態協調發展的步伐,從島內向島外延伸。以萬頃碧波為背景,濱海旅遊岸線環繞海滄灣、馬鑾灣、同安灣,生態公園、草坪溼地、彩虹跑道、球場沙灘不斷延展配套。小流域治理帶來生態大效益,水清岸綠成為家門口的風景。
自然生態之美彰顯,人居環境之美持續提升,人文積澱之美交融綻放。鼓浪嶼申遺成功,中山路、集美學村、沙坡尾等具有老廈門歷史韻味的片區風貌得到保護提升,展現了開放包容、多元薈萃的獨特人文底蘊。城市倡導低碳綠色生活,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垃圾減量成為市民新的生活時尚。愛心廈門成為城市一道靚麗風景,相互關懷、守望相助的善行義舉,讓廈門這座城市處處洋溢著心靈的風景,為高顏值廈門增添了更加鮮活的註腳。
「讓廈門的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常在,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常在,讓碧海銀灘、海豚逐浪常在,讓田園相依、百姓安居常在。」廈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大力度推進高顏值城市建設。規劃更精準、建設更精緻、管理更精細、生態更精美,建設更富現代化國際化魅力、更具閩南文化特色、更有大愛情懷的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廈門以堅持不懈的行動,為全國探索貢獻更多「廈門經驗」「廈門模式」。
【亮彩數據】
城市名片
多年來,廈門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國際花園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十大自主創新城市、中國十大低碳城市、中國最佳表現城市、最具創新力國際會展城市和國家旅遊休閒示範城市等城市榮譽,並奪得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
生態之美
2020年,廈門擁有公園150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60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8295.66公頃,綠化覆蓋率45.52%;汙水集中處理率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空氣品質綜合指數(2.53)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4,優良率(99.7%)排名並列第3。
人文之美
2020年,廈門成功舉辦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全市納入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不可移動文物247處(共300個點);廈門市共有涉臺文物古蹟89處;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89個,其中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2個(南音、送王船)。
2020年,全市共有公共文化館7個;經福建省文物局登記備案博物館、紀念館12家;公共圖書館10個。出版發行各類報紙6種,期刊25種,僑刊鄉訊14種。共有廣播節目7套、電視節目6套。全市共有院線影院54家、銀幕數354塊,2020年商業電影票房1.63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