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布依族勒尤文化
2023-07-10 02:08:18 2
布依族文化總是給人一種鄉土氣息,純潔美好,充滿蘊涵。在布依族民間盛傳的勒尤,就是布依族的天籟之音。勒尤悠揚的歌聲蕩漾在這美麗淳樸的大山裡,布依族人民世代傳承著勒尤,它不僅是布依族的獨奏樂器,也是布依族的抒情詩。
勒尤是布依族的吹奏樂器。流行於貴州省黔西南州的望謨、冊亨、安龍、興義等布依族聚居地區。勒尤是布依語音譯,「勒」作名詞即「嗩吶」,民間也稱它為「小嗩吶」,勒尤在表現民族感情時,在民族樂器中佔據主要地位,屬主奏樂器。
在布依戲中是最能表達旦角、小生複雜的內心情感和瀟灑浪漫性格的樂器。與樂隊演奏時,使布依戲樂隊更具民族特色。
勒尤和勒浪,是布依族雙簧氣鳴樂器。它們形似嗩吶、無碗、上置蟲哨吹奏,音色明亮而甜美。可用於獨奏或為歌唱伴奏,深受布依族人民的喜愛。流行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望謨、冊亨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羅甸等地。
勒尤,是布依語音譯,布依語「勒」作名詞為嗩吶,作動詞是追和選擇之意。布依語「尤」是指情人。因而「勒尤」可直譯為「選擇(或尋找)情人的小嗩吶」。民間也稱其為小嗩吶。由管身、簧哨、侵子和共鳴筒等部分組成,全長50釐米左右。管身木製,民間多採用泡桐木、花椒木或橄欖木製作,上細下粗、兩端通透,呈錐形管狀體,管長35釐米左右,管身正面開有五或六個圓形按音孔,以五孔者較為常見。
在管身上口插有一截用細竹管制成的侵子。簧哨採用蟲哨,經過特殊處理後套於侵子上端。管身下端套有共鳴筒,筒體用一截竹管制成,筒長15釐米左右,其筒的上口內徑應稍小於管尾外徑。
蟲哨是用槐樹、黃果樹或橄欖樹上的一種昆蟲繭製成,剪去兩頭、取出蟲蛹,經桐油浸泡,待收縮後取出晾乾,稍加修剪即可使用。
它與蠶繭質量不相上下,有著經久耐用、不易破裂變形和發音柔和等優點。有些地方製作勒尤時,還在管身上端套以一截廢子彈殼做的銅箍,既防止管身開裂,外表又美觀大方。
勒尤淵源貞豐布依族民間樂器勒尤,是布依族人民獨創的民間傳統樂器。勒尤原稱「勒悠」,由於這件樂器像嗩吶一樣吹奏,且又用蟬兒做蟲哨,發出蟬蟲悠悠的歌聲,所以,大家就叫它「勒悠」。後來,它又逐漸成了布依族後生談情說愛的媒介,因而也叫「勒尤」或「勒友」(勒尤:布依族語,即邀朋友)。勒尤在布依人民的生活中深深地紮下了根,一代一代地相傳下來。
勒尤和勒浪,在布依族世代相傳,與青年們的戀愛、婚姻有著密切聯繫,是青年小夥子用來向自己心愛的姑娘表達愛情的樂器,也常常作為定婚的信物贈給女方。勒尤和勒浪常於夜間在野外吹奏,可以吹出各種情話,以樂曲代替語言。
您可能還會喜歡:
歷史悠久的布依族喪葬文化
達斡爾族的特色服飾文化
十分具有特色的布依族茶文化
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脈:壯族師公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