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迴腸膀胱集尿器的製作方法
2023-08-03 22:17:26 1
專利名稱:一種迴腸膀胱集尿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迴腸膀胱集尿器,屬於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護理專用器具。 技術背景
膀胱全切術、尿道改道後,給患者軀體帶來巨大變化,改變了病人正常的 排尿方式,造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從藥房買的引流袋的缺點是引流袋漏尿、 引流不暢,特別是患者站立或行走時漏尿格外厲害,如溼褲,給患者帶來很大 麻煩,患者非常苦惱,難以接受。
通過網上査新,我們了解到遼寧省瀋陽市省腫瘤醫院曾於2005年申報了一 項集尿器(申請號200420030941.1),但此集尿器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 僅限於造瘻孔上的支架管,對於無支架管的術式,此產品無法使用。
2、 對解決漏尿問題無明顯效果。
3、 工藝複雜,病人難以掌握自我護理方法。
通過文獻檢索發現,名稱為簡易造口引流袋,登載於《中華泌尿外科雜誌》 2007年3月第28巻第3期,此引流袋亦存在以下不足
1、 造口底盤為特製,以矽膠為基質,不易獲取,成本高。
2、 在文獻使用方法中A操作為將保險套穿過塑料管,此程序限制了引流尿 液的通暢程度,易導致腸液阻塞。
3、 固定方式過於簡單,不穩固。 發明內容
鑑於以上問題,我們對集尿器進行了改進,提供一種操作簡便、價格低廉、 適用面廣的迴腸膀胱集尿器。
本實用新型由造口底盤、引流管、腰帶和集尿袋組成,造口底盤為環形, 直徑5 6cm,其內部為鐵絲,環上折有等距的四個掛環,圓環外包繞乳膠管, 掛環伸出乳膠管外。引流管的一端固定於造口底盤,另一端與集尿袋相連,腰 帶兩端各有兩個掛鈎,連接於造口底盤的掛環上。其中,引流管是由底端剪開 的安全套與乳膠管相連而成。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 很好地解決了藥房購買的引流袋漏尿的問題,應用此裝置無論是站立、 行走還是臥位,均應用自如,無溼褲現象,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應用此 種集尿器的48例患者中,無一例發生漏尿現象。
2、 造口底盤為鐵絲和乳膠管包繞所製成,成本低廉,取材方便,通過掛環 與腰帶上的掛鈎相連後,鐵絲和一體化的掛環可以產生向內的壓力,使造口底 盤與皮膚貼合得更為緊密,固定效果更可靠,不易脫落。
3、 安全套底端剪開後直接與乳膠管相連,解除了人為的梗阻,確保引流通 暢,減少泌尿系統感染發生的機率,避免腎功能損害。
4、 使用一次性安全套對皮膚刺激性小,與皮膚粘貼緊密,封閉效果好,不 漏尿。同時,安全套透明,質薄,利於觀察尿液的顏色、性狀及有無被腸粘液 阻塞。
5、 適用面廣,對無支架管的術式使用本產品效果非常好,無漏尿現象。
6、 操作簡單,患者出院後,僅需自行更換安全套即可,不影響病人正常生
活,對醫院依賴程度低,生活自由度高,特別適合老年病人。
圖1是迴腸膀胱集尿器的主視圖。
圖2是迴腸膀胱集尿器造口底盤的俯視圖。 圖3是迴腸膀胱集尿器腰帶的主視圖。
1、造口底盤;2、引流管;3、掛環;4、腰帶;5、集尿袋;6、掛鈎;7、 安全套;8、乳膠管;9、鐵絲。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l、將鐵絲盤繞成直徑5cm的圓環,並在環上折有等距的四個掛環,
然後於圓環外包繞乳膠管。將底端剪開的安全套與乳膠管相連而成的引流管套 在造口底盤上,引流管的另一端與集尿袋相連,腰帶通過掛鈎與造口底盤上的 掛環相連。
實施例2、將鐵絲盤繞成直徑6cm的圓環,並在環上折有等距的四個掛環,
然後於圓環外包繞乳膠管。將底端剪開的安全套與乳膠管相連而成的引流管套 在造口底盤上,引流管的另一端與集尿袋相連,腰帶通過掛鈎與造口底盤上的 掛環相連。
以上實施例在使用時,在迴腸腹壁造口周圍塗皮膚保護劑,通過腰帶將造 口底盤固定於腹壁造口處,尿液即可自行流入集尿器。隨時注意觀察尿液顏色、 性狀及有無腸粘液阻塞,如有阻塞及時擠壓或更換安全套。
權利要求1.一種迴腸膀胱集尿器,由造口底盤(1)、引流管(2)、腰帶(4)和集尿袋(5)組成,其特徵在於,造口底盤(1)為環形,直徑為5~6cm,造口底盤的內部為鐵絲(9),環上折有等距的四個掛環(3),圓環外包繞乳膠管(8),掛環(3)伸出乳膠管(8)外,引流管(2)的一端固定於造口底盤(1),另一端與集尿袋(5)相連,腰帶兩端各有兩個掛鈎(6),連接於造口底盤(1)的掛環(3)上。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迴腸膀胱集尿器,其特徵在於引流管(2)是 由底端剪開的安全套(7)與乳膠管(8)相連而成。
專利摘要一種迴腸膀胱集尿器,屬於護理專用器具,由造口底盤、引流管、腰帶和集尿袋組成,造口底盤為環形,內部為鐵絲,並折有等距的四個掛環,外部包繞乳膠管,用腰帶通過掛環固定,造口底盤通過引流管與集尿袋相連,引流管是由底端剪開的安全套與乳膠管相連而成,具有操作簡便、無漏尿、適用面廣的優點。
文檔編號A61F5/445GK201055457SQ20072001344
公開日2008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20日
發明者叢曉娜 申請人:大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