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帶式拋丸清理機的製作方法
2023-08-03 12:39:11 1
專利名稱:履帶式拋丸清理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鑄件的清砂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履帶式拋丸清理機。
背景技術:
目前,鑄件的清砂設備主要有轉臺式拋丸機和履帶翻轉式拋丸機。履帶翻轉式
拋丸機因其清理效果好而被廣泛應用,如中國專利號為02212359.8名稱為"工件轉 子履帶翻身式拋丸機"的專利文件中公開了一種拋丸機,其主要結構如下該拋丸 機包括機殼和滾筒,在滾筒中設有套裝在輥軸上的履帶,滾筒的下方設螺旋輸送機 構,機殼的一側設有提升機,機殼上方設有拋丸器和分離器。上述結構的拋丸機在 機殼內設有滾筒,滾筒內設有履帶,滾筒和履帶通過不同的驅動機構驅動,結構復 雜,製作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製作成本低 的履帶式拋丸清理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如下結構的履帶式拋丸清理機, 包括拋丸室,其結構特點是拋丸室內腔的兩側壁上各裝有能轉動的圓盤,拋丸室 內腔後上部設有主動輥、後下部設有大託輥、前下部設有從動輥,主動輥由電機驅 動,主動輥、大託輥和從動輥上環套設有凸楞和丸砂過孔的履帶,主動輥和從動輥 之間的一層履帶包絡在圓盤的部分弧段上使兩圓盤之間的履帶形成弧狀的載件區。
上述結構的履帶式拋丸清理機,由於兼作機殼的拋丸室內只設有履帶,履帶的 由電機驅動,因而結構簡單,製作成本低。
上下翻轉的鑄件對履帶的衝擊較大,履帶會產生較大的拉伸變形,縮短了履帶 的使用壽命,為了減少履帶的拉伸變形,延長履帶的使用壽命,所述圓盤的下方、 包絡在圓盤上的一層履帶的內側設有小託輥。
所述履帶為橡膠履帶。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
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和圖2所示的履帶式拋丸清理機,包括拋丸室1,拋丸室1內腔的兩側
壁上各裝有能轉動的圓盤2,拋丸室1內腔後上部設有主動輥3、後下部設有大託輥 4、前下部設有從動輥5,主動輥3、大託輥4和從動輥5都連接在拋丸室1的兩側 壁上且能轉動,主動輥3由電機6驅動,主動輥3、大託輥4和從動輥5上環套設 有凸楞8和丸砂過孔9的履帶7,履帶7用橡膠製成,主動輥3和從動輥5之間的 一層履帶7包絡在圓盤2的部分弧段上使兩圓盤2之間的履帶7形成弧狀的載件區。 所述圓盤2的下方、包絡在圓盤2上的一層履帶7的內側設有兩根小託輥10,小託 輥10連接在拋丸室1的側壁上。在拋丸室1內腔中,履帶7的下方設有過濾篩11, 濾篩11的下方設有攪龍12,拋丸室1的後部設有提升機13,在拋丸室1的頂部設 有丸砂分離器14和拋丸器15。攪龍12、提升機13、丸砂分離器14和拋丸器15為 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上述結構的履帶式拋丸清理機其工作過程如下把待清理的工件放置在履帶7 上,啟動機器,工件由履帶7帶動在拋丸室1內做連續的翻轉,同時,拋丸器高速 拋出的彈丸形成扇形彈束,均勻地打擊在工件的表面上,從而達到清理的目的,彈 丸和從工件表面脫離的砂粒,經橡膠履帶上均勻排布的丸砂過 L 9流入拋丸室1底 部的濾篩11上,濾篩11將較大的顆粒篩出,彈丸及細砂粒落入濾篩11下的攪龍 12中並被攪龍12送入提升機13,彈丸及細砂粒被提升機13提至丸砂分離器14中 進行分離,粉塵由風機吸至布袋除塵內,由丸砂分離器14的鋼板篩網篩出的較大顆 粒、沒能分離完全的丸砂混合物經廢料大流料管流回拋丸室1,重新參加分離,分 離出的彈丸經流丸管再次流入拋丸器,重新開始拋丸工作。
權利要求1. 一種履帶式拋丸清理機,包括拋丸室(1),其特徵是拋丸室(1)內腔的兩側壁上各裝有能轉動的圓盤(2),拋丸室(1)內腔後上部設有主動輥(3)、後下部設有大託輥(4)、前下部設有從動輥(5),主動輥(3)由電機(6)驅動,主動輥(3)、大託輥(4)和從動輥(5)上環套設有凸楞(8)和丸砂過孔(9)的履帶(7),主動輥(3)和從動輥(5)之間的一層履帶(7)包絡在圓盤(2)的部分弧段上使兩圓盤(2)之間的履帶(7)形成弧狀的載件區。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履帶式拋丸清理機,其特徵是所述圓盤(2)的下方、 包絡在圓盤(2)上的一層履帶(7)的內側設有小託輥(10)。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履帶式拋丸清理機,其特徵是所述履帶(7)為 橡膠履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履帶式拋丸清理機,包括拋丸室,拋丸室內腔的兩側壁上各裝有能轉動的圓盤,拋丸室內腔後上部設有主動輥、後下部設有大託輥、前下部設有從動輥,主動輥由電機驅動,主動輥、大託輥和從動輥上環套設有凸楞和丸砂過孔的履帶,主動輥和從動輥之間的一層履帶包絡在圓盤的部分弧段上使兩圓盤之間的履帶形成弧狀的載件區。上述結構的履帶式拋丸清理機,由於兼作機殼的拋丸室內只設有履帶,履帶由電機驅動,因而結構簡單,製作成本低。
文檔編號B24C1/00GK201208718SQ200820022438
公開日2009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14日
發明者朱玉國, 郭忠義 申請人:濰坊華星鑄造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