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輪轂軸淬火感應器的製作方法
2023-08-04 06:01:01 1
專利名稱:後輪轂軸淬火感應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感應加熱淬火用感應器,屬感應熱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後輪轂軸淬火感應器。
背景技術:
後輪轂軸是轎車中極為重要的關鍵件和保安件,其結構形狀為階梯軸形式,要求其具有可靠的扭轉疲勞強度及壽命。據掌握國外的強化工藝為圓角滾壓,目前,國內生產也一直採用圓角滾壓工藝,但這種工藝生產的後輪轂軸疲勞強度和疲勞壽命較差,不能滿足設計要求,雖然實際裝車沒有發生過安全事故,但從了解情況看臺架試驗只實現4~6萬次,始終存在安全隱患。從理論上講,與圓角滾壓工藝相比,表面感應淬火強化工藝可以較大幅度的提高零件的疲勞強度和壽命,因此,近些年來我們已著手感應淬火技術的開發和研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後輪轂軸淬火感應器。採用這種技術方案一方面保證加熱淬火質量,另一方面感應器結構簡單、製造容易、成本低、易於大批量生產。
後輪轂軸淬火感應器,它由接觸板、冷卻進出水管、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導磁體、絕緣板、緊固螺栓組成,接觸板與變壓器連接,絕緣板由緊固螺栓安裝在電源兩極之間,冷卻進出水管由冷卻進水管和冷卻出水管組成,冷卻水由冷卻進水管通入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再由冷卻出水管流出,其特徵為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繞製成後輪轂軸形狀,在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繞製成後輪轂軸形狀的凸臺處安裝有導磁體。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於結構簡單、製造容易、成本低、易於大批量生產。並保證了加熱淬火質量。
圖1為感應器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案。
後輪轂軸淬火感應器,它由接觸板1、冷卻進出水管2、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3、導磁體5、絕緣板6、緊固螺栓4組成,冷卻進出水管2由冷卻進水管和冷卻出水管組成,接觸板1與變壓器連接,絕緣板6由緊固螺栓4安裝在電源兩極之間,冷卻水由冷卻進水管通入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3,再由冷卻出水管流出,其特徵為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3繞製成後輪轂軸形狀,在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3繞製成後輪轂軸形狀的凸臺處安裝有導磁體5,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3為中空的導線。
其具體實施方式
和工作過程為接觸板1由紫銅板製成,其作用是將後輪轂軸淬火感應器與變壓器連接,保證中頻電流通過接觸板1流向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3,絕緣板6使電源兩極分開,起到了絕緣作用;冷卻水由冷卻進水管通入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3,再由冷卻出水管流出,起到了冷卻的作用;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3由方紫銅管繞制而成,工作時零件7旋轉,近千安培的中頻電流在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3和零件的相對有效截面流過,為了保證加熱效果,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3與被加熱零件7之間留有一定間隙。
權利要求1.後輪轂軸淬火感應器,它由接觸板(1)、冷卻進出水管(2)、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3)、導磁體(5)、絕緣板(6)、緊固螺栓(4)組成,接觸板(1)與變壓器連接,絕緣板(6)由緊固螺栓(4)安裝在電源兩極之間,冷卻進出水管(2)由冷卻進水管和冷卻出水管組成,冷卻水由冷卻進水管通入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3),再由冷卻出水管流出,其特徵為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3)繞製成後輪轂軸形狀,在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3)繞製成後輪轂軸形狀的凸臺處安裝有導磁體(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後輪轂軸淬火感應器。採用這種技術方案一方面保證加熱淬火質量,另一方面感應器結構簡單、製造容易、成本低、易於大批量生產。後輪轂軸淬火感應器,它由接觸板、冷卻進出水管、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導磁體、絕緣板、緊固螺栓組成,接觸板與變壓器連接,絕緣板安裝在電源兩極之間,冷卻水冷卻進水管通入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再由冷卻出水管流出,其特徵為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繞製成後輪轂軸形狀,在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繞製成後輪轂軸形狀的凸臺處安裝有導磁體,感應器有效加熱導線為中空的導線。
文檔編號C21D1/42GK2656430SQ20032011252
公開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10日
發明者李航宇, 姜波, 楊連弟 申請人: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