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新生兒育兒常識(育兒手冊2寶寶出生後一個月)
2023-07-24 19:49:30 2
作為完全沒有經驗的孕媽,為了即將出生的孩子,我開始了我的備課~
寶寶出生後第一個月常見的問題
哭鬧原因:1、餓;2、不舒服;3、單純消耗過剩精力處理:1、大原則:最初幾個月,對孩子哭鬧,要及時作出反應2、觀察不同哭聲,表達不同,去嘗試理解孩子的哭聲,作出正確的反應
3、安慰孩子方法——抱起搖動手臂;輕拍頭部、胸部、背部;檢查孩子被子;唱歌;輕音樂;拍嗝;
4、上述辦法均失敗,則讓孩子獨處,哭鬧一會疲憊就會睡覺
思想準備:哭鬧是每個孩子正常現象,是孩子進行自我調節適用子宮外環境的一部分,與寶寶一起享受神奇時刻。入睡原因:不理解白天或黑夜,且胃容量3~4小時需要餵奶一次(每天睡眠在16小時)處理:1、儘量減少晚上餵奶次數2、晚上燈光弱些,及時更換尿布
3、白天睡覺達到3~4小時後,要叫醒、與他玩耍
4、幫助孩子入睡的方法——搖動、走步、背部輕拍、餵奶、適合的音樂
睡眠體位仰臥睡眠處理:1、避免在枕頭等柔軟多孔的東西表面睡覺,最安全地方:覆蓋床單的堅硬的床墊上PS:1、三個月以上(或是體重達到5.8~6.4千克),寶寶胃容量增加,可以整夜睡眠6~8小時不醒
2、當寶寶持續一段時間數周或數月睡眠很好,但是突然進入後半夜清醒的睡眠,則可能爆發生長、對食物需求增加、或牙齒發育有關。
尿布原因:1~3小時排尿一次,每天最多10塊尿布(至少一天4次排尿)處理:1、準備東西——尿不溼\尿布,溼巾、臉盆、純棉方巾、按摩膏,尿布疹:1、原因:長時間不更換尿布,存在下腹、大腿、生殖器、臀部的部分發紅 小腫塊; 2、處理:排便後儘快更換尿布;保持孩子下體與空氣接觸,保持乾燥 3、一般2~3天後尿布疹就可顯著改善排便出生後最初幾天,呈現濃稠的、墨綠色或黑的物質為胎便,胎便排除後,變為黃綠色的正常糞便大便的顏色和質地偶爾變化正常,與寶寶飲食有關3~6周,母乳餵養若一周排一次便,只要糞便柔軟,可能就不是便秘;配方奶餵養,至少一天一次沐浴1歲內每周2~3次,過於頻繁導致皮膚乾燥;洗頭1~2次在臍帶殘端癒合前,噴水洗浴;癒合後可直接放入水浴在沐浴時,用有毛絨的嬰兒毛巾包裹頭部,是保持頭部溫度最有效方法最初幾個月,早晨洗澡最容易皮膚與指甲護理第一個月嬰兒用品與家人分開洗滌;一般不需要任何洗液、油性用品和粉,如果幹燥,在乾燥部位塗抹嬰兒專用護理品即可最初數周,手指甲長得飛快,必須每周剪2次;腳指甲,每月一次即可穿衣服原則:相同環境下,比大人感到最舒服時多一層1、新生兒:最初幾周,每2~3小時一次,隨著長大,間隔時間延長
2、滿月時:可以考慮晚上10點至凌晨2點不要哺乳——在10點前進行一次長時間餵養,凌晨2點餵養時不要開燈,之前可能換一次尿布
3、不應該按鐘點餵養,最好在孩子哭鬧前哺乳(觀察嬰兒飢餓的表現)
4、兩側乳房交替餵養,一側乳房餵養10分鐘,拍嗝一會,更換另一側;如果一次嬰兒只吸一側便睡覺,那麼記住下次就優先吸另一側
重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特定的餵養方式,最初幾周了解自己孩子的吃奶方式,判斷什麼時候餓,什麼時候吃飽,每天需要吃多少次,每次餵奶多久;最好在孩子出現最早的飢餓徵兆並在孩子哭泣前開始餵奶。判斷孩子吃奶量是否足夠1、第一個月:每天排尿6~8次,並至少排便2次(通常在吃奶後一點點)2、吃奶後睡眠1~2小時(若最初幾周,孩子每次睡眠超過4小時,應注意!)3、每周稱重1~2次配方奶餵養注意事項冷藏時間不超過24小時 簡單加熱方法——隔水加熱到20~22攝氏度; 注意時間越長,越容易滋生細菌;不能用微波爐加熱,因為奶瓶中心會過熱;加熱後1小時內飲用新生兒:每次60~90ml,第一周3~4 次/天滿月後:每次120ml.每隔4小時餵養一次;每增加一個月,增加30ml半歲後:每次180~240ml,每天4~5次每增加0.5千克體重,多需要45ml;孩子可以自我調節自己攝入量,最好根據孩子乳腺炎需要用藥,但是不需要停止哺乳,因為乳腺炎並不會引起乳汁的感染不建議牛奶餵養1、牛奶高蛋白會增加嬰兒甚至負擔,缺乏鐵和維生素C;2、滿1歲後可考慮喝牛奶但每天不應超過1升;3、滿2歲前不要使用低脂牛奶維生素的補充維生素D:不能曬太陽,出生後補充維生素D鐵:嬰兒4~6個月,含鐵的輔食(穀類、肉類、綠色蔬菜)水:通常母乳餵養不需要補充水分,當孩子進食固態食物時,對水分需要增加;1歲左右推薦補充果汁噯氣(打嗝)經常讓孩子打嗝,母乳餵養,換乳頭時促進其打嗝;配方奶一般3~5分鐘,拍嗝一次吐奶吐奶是正常現象,一般對孩子沒有危險避免躺著的嬰兒餵奶;奶瓶的奶嘴口大小合適的判斷方法:將奶瓶翻轉,有幾滴乳汁流出,而後停止;避免吐奶的方式:用東西(而不是枕頭)將嬰兒床頭墊高重點: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都有自己特殊的需求,無論餵奶方式、睡覺情況、拍嗝方式等都需要母親細心觀察,以找出孩子最適合、最喜歡的答案。
以上內容來源於《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希望能與大家共同交流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