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火電廠負壓輸灰系統與正壓輸灰系統結合運行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24 17:16:54 3

本實用新型屬於火電廠輸灰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火電廠負壓輸灰系統與正壓輸灰系統結合運行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燃煤火力發電廠大多數採用正壓式輸灰系統,也有少部分火力發電機組採用負壓式輸灰系統;負壓式輸灰系統由於系統簡單、運行可靠性強、維護費用低廉等優點,在輸送距離較短的情況下被部分電廠採用,而近幾年由於脫硝系統的安裝,為減緩脫硝催化劑的堵塞和磨損,省煤器輸灰必須投入運行,而採用負壓式輸灰系統的機組,由於省煤器輸灰不能採用水力輸灰和負壓式輸灰,新建正壓式輸灰系統又面臨需要新建灰庫等具體困難,因此存在省煤器輸灰部分的輸灰難以實現的問題。
專利號為「ZL201220511253.1」,公告號為「CN202814759U」,名稱為「飛灰取樣器及火電廠的輸灰系統」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飛灰取樣器及火電廠的輸灰系統,包括取樣管、分離裝置和集灰瓶,所述分離裝置包括分離瓶,該分離瓶具有排氣口和排灰口,所述排氣口處設置有過濾部,所述取樣管的一端設置有取樣口,另一端連接至所述分離瓶,所述集灰瓶可拆卸地連接於所述分離瓶的排灰口。所述飛灰取樣器雖然可以用於在正壓區域進行取樣,但是其卻無法應用於負壓式輸灰系統的機組,同樣無法實現在負壓式輸灰系統的輸灰工作。
專利號為「ZL201420156379.0」,公告號為「CN203807271U」,名稱為「一種火電廠輸灰渣水系統」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火電廠輸灰渣水系統,電除塵及周圍公路地面衝洗水池管道連接至濃縮機;濃縮機管道連接至排漿坑,並且濃縮機溢流槽連接至衝灰水池;排漿坑與灰庫地面衝洗水池管道連接至撈渣機船體;撈渣機船體管道連接至渣水池,渣水池管道連接至濃縮機;衝灰水池管道連接至水封槽,並且衝灰水池溢流槽連接至機組排水槽,通過原有汙泵打入化學酸鹼經常性廢水站中和處理利用。其雖然能夠解決了電廠輸灰渣水處理過程中的水平衡問題,但是其同樣存在負壓式輸灰系統中無法實現省煤器輸灰部分的輸灰工作的問題。
總體來說,現有的一些火電廠輸灰系統,多存在負壓式輸灰系統中無法實現省煤器輸灰部分的輸灰工作的問題,為此,需要一種火電廠負壓輸灰系統與正壓輸灰系統結合運行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同時,無需另建灰庫,減少投資,提高系統運行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火電廠負壓輸灰系統與正壓輸灰系統結合運行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鍋爐負壓式輸灰系統中無法實現省煤器輸灰部分的輸灰工作的問題,同時,無需另建灰庫,減少投資,提高系統運行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火電廠負壓輸灰系統與正壓輸灰系統結合運行裝置,包括省煤器,省煤器的下部設置有落灰鬥,落灰鬥的出口均通過管道與混料箱相連,混料箱的下部通過落料管與省煤器發送罐相連接;
省煤器發送罐的下部設置有出料口,出料口處設置有出料閥;
省煤器發送罐與粗灰庫相連接,粗灰庫和細灰庫通過管道相連,粗灰庫的上部設置有粗灰庫布袋除塵器,細灰庫的上部設置有細灰庫布袋除塵器;
壓縮空氣儲氣罐通過進氣手動總門、減壓閥、縮孔、進氣氣動調節門和進氣氣動門與省煤器發送罐相連接,並列連接的主混閥和副混閥通過管道從進氣氣動門的前面與出料閥的後面相連接;
壓縮空氣儲氣罐的下部設置有壓縮空氣儲氣罐進氣門;
縮孔旁路門作為旁路與縮孔相併列連接,減壓閥旁路門作為旁路與縮孔旁路門相併列連接。
在以上方案中優選的是,混料箱與省煤器發送罐相連接的落料管上設置有進料閥。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落灰鬥與省煤器發送罐之間通過管道相連接,落灰鬥與省煤器發送罐相連接的管道上設置有透氣閥。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省煤器發送罐的上部與進氣氣動門通過管道相連接,省煤器發送罐的上部與進氣氣動門相連接的管道上設置有背壓閥。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省煤器發送罐的中部設置有與進氣氣動門相連接的氣化風進氣門。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粗灰庫和細灰庫的頂部分別設置抽風機。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落灰鬥包括第一落灰鬥、第二落灰鬥和第三落灰鬥,三個落灰鬥的下面分別與一根落料管相連接,三根落料管在底部合併成一根總落料管,總落料管與省煤器發送罐相連接,第三落灰鬥通過管道與省煤器發送罐相連接。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省煤器發送罐通過輸灰管線與負壓系統的粗灰庫相連接。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三個落灰鬥的縱向截面均為倒梯形。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粗灰庫和細灰庫的縱向截面均為錐形。
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火電廠負壓輸灰系統與正壓輸灰系統結合運行裝置,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負壓式輸灰系統中無法實現省煤器輸灰部分的輸灰工作的問題,同時,無需另建灰庫,減少投資,提高系統運行的兼容性和安全性;其具體具有如下優點:解決了火電機組電除塵採用負壓輸灰,而省煤器採用正壓輸灰,這兩部分灰如何進入一個灰庫的問題;(2)避免了建設小型灰庫,節省成本,提高效率;(3)保證了兩套系統的安全運行,提高系統兼容性;(4)避免了負壓系統進行改造的問題,節約了資金。
附圖說明
圖1為按照本實用新型的火電廠負壓輸灰系統與正壓輸灰系統結合運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第一灰鬥,2為第二灰鬥,3為第三灰鬥,4為混料箱,5為省煤器發送罐,6為粗灰庫,7為細灰庫,8為粗灰庫布袋除塵器,9為細灰庫布袋除塵器,10為壓縮空氣儲氣罐;11為進料閥,12為透氣閥,13為背壓閥,14為氣化風進氣門,15為進氣手動門,16為進氣氣動調節門,17為主混閥,18為輔混閥,19為縮孔,20為縮孔旁路門,21為減壓閥,22為減壓閥旁路門,23為進氣手動總門,24為壓縮空氣儲氣罐進氣門 ,25為出料閥。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顯然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不同的變型和改型而不超出後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實用新型更寬的精神和範圍。因此,以下實施例具有例示性的而沒有限制的含義。
本實用新型的火電廠負壓輸灰系統與正壓輸灰系統結合運行裝置,其通過正壓式輸灰系統與負壓式輸灰系統的有機結合,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火力發電廠省煤器輸灰採用正壓式輸灰系統,而機組電除塵輸灰採用負壓式輸灰系統的機組的輸灰的問題,以及因輸灰方式不兼容造成的問題,且省煤器輸灰由於量小,而新建灰庫既造價高,又布置困難等具體問題,實現在儘可能減少投資和不再另建灰庫的基礎上解決上述問題,其無需另建灰庫,減少投資,提高系統運行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實施例1:
一種火電廠負壓輸灰系統與正壓輸灰系統結合運行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省煤器,省煤器的下部設置有第一落灰鬥1、第二落灰鬥2和第三落灰鬥3;
三個落灰鬥的出口均通過管道與混料箱4相連,混料箱4的下部通過落料管與省煤器發送罐5相連接;
省煤器發送罐5的下部設置有出料口,出料口處設置有出料閥25;
省煤器發送罐5與粗灰庫6相連接,粗灰庫6和細灰庫7通過管道相連,粗灰庫6的上部設置有粗灰庫布袋除塵器8,細灰庫7的上部設置有細灰庫布袋除塵器9;
壓縮空氣儲氣罐10通過進氣手動總門23、減壓閥21、縮孔19、進氣氣動調節門16和進氣氣動門15與省煤器發送罐5相連接,並列連接的主混閥17和副混閥18通過管道從進氣氣動門15的前面與出料閥25的後面相連接;
壓縮空氣儲氣罐10的下部設置有壓縮空氣儲氣罐進氣門24;
縮孔旁路門20作為旁路與縮孔19相併列連接,減壓閥旁路門22作為旁路與縮孔旁路門20相併列連接。
實施例2:
一種火電廠負壓輸灰系統與正壓輸灰系統結合運行裝置,與實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混料箱4與省煤器發送罐5相連接的落料管上設置有進料閥11。優選的,第三落灰鬥3與省煤器發送罐5之間通過管道相連接,第三落灰鬥3與省煤器發送罐5相連接的管道上設置有透氣閥12。優選的,省煤器發送罐5的上部與進氣氣動門15通過管道相連接,省煤器發送罐5的上部與進氣氣動門15相連接的管道上設置有背壓閥13。優選的,省煤器發送罐5的中部設置有與進氣氣動門15相連接的氣化風進氣門14。優選的,粗灰庫和細灰庫的頂部分別設置抽風機。優選的,三個落灰鬥的下面分別與一根落料管相連接,三根落料管在底部合併成一根總落料管,總落料管與省煤器發送罐5相連接。優選的,省煤器發送罐5通過輸灰管線與負壓系統的粗灰庫6相連接。優選的,三個落灰鬥的縱向截面均為倒梯形。優選的,粗灰庫6和細灰庫7的縱向截面均為錐形。優選的,省煤器發送罐5的縱向截面設為倒梯形。其中,縮孔19設置在相應的管道上,如設置在壓縮空氣儲氣罐10與省煤器發送罐5之間相連接的管道上,起到調節管道氣流的作用,使得管道氣流流速均勻。
本實用新型的火電廠負壓輸灰系統與正壓輸灰系統結合運行裝置,當省煤器發送罐進行輸灰時,灰從省煤器的第一落灰鬥1、第二落灰鬥2和第三落灰鬥3通過落灰管進入混料箱4,當進料閥11打開時,灰進入省煤器發送罐5,省煤器發送罐5內的多餘空氣通過透氣閥12進入第三灰鬥3,便於灰進入省煤器發送罐5內。當灰裝滿省煤器發送罐5的2/3位置處時,關閉進料閥11和透氣閥12,從空壓機房來的壓縮空氣通過壓縮空氣儲氣罐進氣門24進入省煤器輸灰壓縮空氣罐10,當灰輸送時,壓縮空氣通過進氣手動總門23、減壓閥21、縮孔19、進氣氣動調節門16和進氣氣動門15,進入省煤器發送罐5,為便於輸灰管道吹掃,設置了縮孔旁路門20和減壓閥旁路門22。壓縮空氣攜帶灰經過出料閥25流出,為防止灰沉積,設置了氣化風進氣門14和背壓閥13,以對灰加以擾動,同時把上部的灰壓到下部從出口管流出;壓縮空氣和灰的混合物進入粗灰庫6,在粗灰庫6內進行初步分離,多餘的壓縮空氣經過粗灰庫布袋除塵器8後由抽風機抽出;經過粗分離後的風粉混合物進入細灰庫7進行二次分離,多餘的部分壓縮空氣通過細灰庫布袋除塵器9經抽風機抽出,以保證負壓輸灰系統的正常運行。
本實用新型的火電廠負壓輸灰系統與正壓輸灰系統結合運行裝置,以145MW機組為例,每臺爐配置一個設計壓力為0.8MPa,容積為1.73m3的省煤器發送罐5,每臺爐設置三個省煤器落灰鬥,在三個落灰鬥的落灰管距灰鬥1.5米處將三個落灰鬥的落料管合併為一根總落灰管並將其連接進入省煤器發送罐5,從而組成一個輸送單元;輸送系統採用正壓輸灰技術,通過輸灰管線將灰輸送到負壓系統的灰庫。
當正壓式輸灰系統的灰和壓縮空氣進入負壓式系統的灰庫後,會引起負壓式系統的運行擾動,影響負壓式輸灰系統的正常運行,本實用新型的火電廠負壓輸灰系統與正壓輸灰系統結合運行裝置,通過控制灰庫頂部的負壓吸風收塵裝置,如布袋吸塵器和抽風機等,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
儘管以上已經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優選實施方式和特徵進行了描述,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和宗旨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許多變化、補充、改變和刪減。以上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的詳細描述,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