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不了被批評怎麼辦(小孩在學校又被批評了)
2023-07-24 12:39:03
小學三年級,每天報聽寫。沒,寫出來。被批評了。
老師說:小朋友回家複習嗎?天天聽寫都是如此!古詩剛背默過,今天再複習又全部不會了!
我們也挺委屈的,昨天弄到11點半。一直陪著。
今天,現在是10點半,小孩還沒結束。
今天放學,我去晚了。接的時候,看見她一個人趴在臺階上寫作業。5點回家,吃完飯7點,數學沒全做完,錯誤比較多,我和她講講,到8點。然後,語文聽寫,我讓她自己錄音默寫,到9點。然後一篇小作文,到現在。
孩子也沒看電視,就是慢。我也很著急。我還是和她說,希望你能晚上10點睡覺,這樣好一點。
我之前也很著急,覺得她沒用,學好多遍學不會,心態不好。現在我要慢慢平穩心態。
我覺得北京四中璞瑅學校中學部校長徐加勝說的好。
首先是孩子和長輩關係的變化,在孩子沒有上學之前,成年人對孩子沒有特定的期待,有耐心,有包容度,儘管有些家長過於暴躁或過於溺愛的情況,但整體上講,雙方的關係還是溫暖而融洽的,在這樣一種關係中,孩子的求知是一種本能的欲望,並不需要我們培養,他們有著比較良好的自我評價,無憂無慮。然而在上學之後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入學後,以父母和教師為代表的長輩都開始對孩子充滿著特定的期待,甚至是對不同的孩子卻充滿著相同標準的期待,因為期待,所以急切而功利,因為急切和功利,在雙方的關係中,暴躁與不耐煩代替了溫暖而包容,於是孩子在緊張中不知所措,一個方面他們很想迎合長輩的評價標準,但是另外一個方面,他們又都缺少足夠的能力。所以他們開始厭倦,自我封閉,拒絕外在的一切信息,不管是道德教化還是技能的傳遞,這是一種自我保護。一旦如此,教育的效果就很難理想了。
我們孩子學習,像水倒不進去,可能就是這個原因。說到底,還是自己太急了,拿自己來要求小孩。這樣適得其反。
所以至此我們應該明白,要想保有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真正的工作重點恰恰在學習之外,構建溫暖而安全的師生關係,給學生一個真實而豐富的世界是學生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乃至好的人生的重要前提。陸遊在人生暮年告訴兒子自己的創作心得:「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寫出好的詩首要的並不是要工於辭藻,而在於生命感受與表達欲望,陸遊是懂詩的人。教育何嘗不是如此,沒有獨立人格沒有鮮活的生命感受就沒有教育。
一種好的教育,首先是通過融洽的師生關系所營造出來的氛圍,孩子們願意去上學,覺得在學校裡是一種幸福。他們是舒展的、開放的,不是封閉的、牴觸的。他們確信老師是溫暖的,是可信賴的,是有生命高度的,是值得依靠的。
通過學習這些資料,我覺得,首先要和孩子之間營造一個好的氛圍,然後才談得上她認真學習。
從今天開始,我打算在這三點進行強化。首先讓她有時間的概念,時間並不是無限的,希望她能在規定的時間,合理組織學習。後面兩個是學習技巧。每天讓她在做作業之前,反思一下老師學的。
總而言之,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比拿多少分,目前來說,更重要。
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