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笑岔氣的香港電影(從花樣年華到激戰)
2023-08-05 03:40:51 1
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黑石回顧了一些電影,它們在上映時特別反映了當時公眾的情緒和社會情況,並為香港電影和這座城市的思想文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1. 《香港製造》(1997)
在香港電影極其商業化的特性中,卻有許多極具影響力的電影都是用很少的預算製作的,這在現在看來仍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導演陳果這部由非專業演員、剩餘膠捲底片拍攝而成的影片,以青春反叛為主題再現了面臨香港回歸的當年猖狂一時的黑社會的掙扎與浮躁。
電影克服了局外人的身份,濃縮了香港經濟起飛的歷史,更是濃縮了一代人的成長記憶與陣痛,贏得了199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獎。
2. 《花樣年華》(2000)
香港觀眾由路轉粉,由黑轉粉,以致現在對王家衛的崇敬之情,大多來源於這部以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現在被認為世界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愛情電影之一。
蘇麗珍和周慕雲的愛欲交織,彷如昨日般歷歷在目。作為一部永遠不知道哪一個會是最後一個鏡頭的電影,給觀眾帶來了太多的猜想。儘管在2001年的金像獎最佳影片中惜敗《臥虎藏龍》,但榮獲另外5項金像獎也證明了它極高的藝術性。
3. 《無間道》(2002)
香港在從英國殖民地到回歸祖國的轉變過程中經歷的身份危機,在這部引人入勝的臥底警匪片中找到了最耐人尋味的表達方式,至少大多數影評家和學者都同意這樣解讀這部電影。
與以往的香港警匪片不同,電影以精妙的劇情、瀟灑利落的鏡頭剪輯來感染觀眾,用跌宕起伏的情節來表現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2007年,馬丁·斯科塞斯憑藉翻拍《無間道》的《無間道風雲》獲得了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4. 《金雞2》 (2003)
大部分人都不會將這部關於理想主義的荒誕喜劇誤認為是一部傑作,儘管主角阿金已經成為了吳君如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但導演趙良駿為2002年大熱影片《金雞》拍攝的續集,在2003年聖誕節期間在香港影院上映時,確實引起了觀眾不同尋常的情感共鳴,幾乎是一種情感的發洩。那一年早些時候,香港剛剛經歷了最嚴重的創傷事件之一——SARS爆發。
5. 《功夫》(2004)
這部動作喜劇是周星馳迄今為止最無可爭議的經典之作。就在三年前,這位喜劇之王憑藉「體育 功夫」類型的《少林足球》(以6000萬港元的票房成績)徹底徵服了香港觀眾,隨後以《功夫》6100萬港元的票房成績略微超過了他自己在香港的紀錄。
能把足球、動作、功夫、喜劇融為一體的電影,恐怕沒有什麼電影能和《少林足球》相提並論。周星馳在使用特效創造出瘋狂創新的鬧劇動作方面的獨特天賦,甚至一度為他在好萊塢贏得了許多粉絲。
6. 《黑社會2:以和為貴》(2006)
杜琪峯的《黑社會》獲得了200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儘管有充分的理由認為這部續集是這系列電影中更具歷史意義的一部。
毫無疑問,這是香港電影史上最好的黑幫犯罪片之一,這部講述黑社會權力角逐的暴力犯罪故事不經意間也證明了其先見之明,杜琪峯刻畫了為了爭奪權勢所進行的勾心鬥角的細節,用冷靜的筆調把一場黑社會的選舉展現在觀眾面前。
7. 《葉問》(2008)
這部電影標誌著甄子丹從國內武術演員向國際巨星轉變邁出了巨大的第一步,是葉偉信最著名的動作系列電影的第一部,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圍繞這位真實的詠春拳大師展開了一系列所謂的「傳記片」。
後來的幾部續集屢次刷新票房紀錄,而甄子丹也憑藉該系列片的出色表演遠赴好萊塢拍攝,在《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和《花木蘭》等影片在好萊塢名聲大噪。
8. 《打擂臺》(2010)
當這部由新晉導演郭子健、鄭思傑拍攝的低成本武打喜劇出人意料地獲得2011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時,新一代電影人的崛起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然這部影片在當年的香港票房排行榜上沒有擠進前十,但這部不被看好的影片也受到了觀眾的喜愛,為新導演在未來幾年充滿信心地角逐香港最高電影獎項鋪平了道路。
9. 《寒戰》(2012)
警匪片在香港非常常見,但這部由梁樂民、陸劍青導演的處女作作品脫穎而出,成為2012年票房最高的本地電影(4280萬港元),並在2013年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九項大獎。
它的成功可能要歸功於明星雲集的演員陣容、節奏緊湊的故事情節,以及對香港成功維護法治和普通法制度的不同尋常的強調。2016年的續集更是大獲成功,票房達6620萬港元。
10. 《激戰》(2013)
林超賢在離開香港市場、成為內地愛國主義動作大片的最佳導演之前,拍了一部比他的任何一部犯罪驚悚片都更能讓香港觀眾產生共鳴的電影。
《激戰》是一部令人熱血澎湃的拳擊動作片,由彭于晏、張家輝主演,兩人一個為了避債,一個為尋父,在澳門相遇成為拳擊師徒,最終站上最高舞臺並獲得成功。電影是一部情感上可以和觀眾產生連接,視覺上令觀眾感到刺激的作品,在當時以4460萬港元的票房收入奪得年度香港票房冠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