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00字

2023-09-23 06:02:55 1

  《平凡的世界》正白紙黑字的告訴無論在哪個時代,勞動者都是幸福的。下面請看為大家提供的小說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500字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以史詩般的筆觸描述了在中國社會歷史變遷的大背景下,黃土地上普通人的悲歡離合。作品問世即好評如潮,並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重新回想這部書所概括的時光,依然會發現從1978-1985年以來的歲月是那麼令人神往。生活在那時的人們以劫後餘生的喜悅憧憬未來,用感恩看待剛剛過去的惡夢……簡單、純粹,一切都籠上了理想的光環。沒有咖啡館沒有浪漫的海灘風景,在那小小的西北黃原城裡,在那無名花草盛開的小土坡上,依然能成長出傳奇般的愛情。這愛情曾讓十幾年前的一代人為之動容。然而,在寒假裡,我翻閱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時,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動。終於,我發現,它的一些感情已在不知不覺中潛入了我的心靈深處。

  孫少平,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之前最大的理想也不過是想跳出農村,去尋找一個新的世界,用當時的話來講,便是做個城裡人。關於城鄉這種區別,如今的人看來可能有些可笑,但在那年那月,卻是很難邁過的門檻。儘管不算偉大,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輕視孫少平的理想。凡是能夠堅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總

  是叫人尊敬的。更何況,在尋找的過程中,孫小平已不僅僅是對理想簡單追求。確切地講,他尋找的是一個真正的生活,尋找的是一個平凡人心中更高尚的靈魂。原來一個平凡的人也可以達到一種令人仰望的高度。

  孫少安,一個也曾經是像他弟弟一樣有很多夢想的人。但在艱難的生活中,他終於選擇了紮根土地。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生活的執著和熱情,並終於也得到了靈魂的滿足。兩兄弟,兩種不同的人生,卻是同一精神。

  田小霞的出現,給了少平的生活更加豐富的內容。關於她的章節,我都會一遍又一遍的通讀因為有他出現的時候,總會讓人覺得生活充滿了陽光,有了她,我們的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還是幸福的。而她的犧牲,卻把那縷陽光多走了,少平的悲痛與彷徨讓我再次潸然淚下,田小霞是少平的一個夢,破碎但深情、酣暢卻桎跛的夢。她的犧牲,讓我認識到這就是生活,它是殘酷的,天有不測之風雲,就算再好的人,上天也不會100%的保證她的生命會有不測。

  那麼少安和潤葉呢?他們服從了命運的安排,最終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軌跡,與一個自己不曾愛過的人過起了柴米油鹽的日子,他們相互扶持,緊緊依靠直到老去。還有潤葉和李向前、潤生和郝紅梅、孫蘭花和王滿銀,他們都是被生活拉在了一起,也許這種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的感情不像現在都有些青春偶像劇中所演的那樣轟轟烈烈,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彼此都從對方那裡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

  縱觀《平凡的世界》全書,字裡行間流淌的全是濃濃的愛意,對土地、對父老鄉親的深厚情意,有親情、友情、愛情。少安與潤葉的愛情,少平與曉霞的愛情,潤生與紅梅的愛情,少平與金秀的愛情,潤葉與福堂的親情,曉霞與福軍的親情,李向前與李雲登的親情,少平與金波的友情,少平與師傅的友情,潤葉與曉霞的友情……《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語是:親愛的。親愛的大地,親愛的雙水村,親愛的父親,親愛的弟弟,親愛的朋友,...總之,所有人世間的真情都在這裡一一的展現。

  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教育意義則是一種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民曾經過的日子,農民的現在和未來。但是間接知識也能夠帶給我們啟示和觸動。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說能夠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讀完這些小說從某個意義上說我們也經歷過了那個時代,也曾在田中揮汗如雨。這些書的現實意義在於對中國的現狀,在於對歷史的延續,在於對未來的展望和我們年輕人自身的提高:對人性的理解,對中國的理解,對構成中國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陸地的人們的理解。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500字

  我們這個世界由很多平凡的人組成,組成了這個不平凡的世界,組成了這個複雜的社會。然而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些人總把平凡當成平庸,把自己平凡的生命浪費在平庸的生活中。

  儘管命運有時候總是那樣的喜歡開玩笑,儘管社會中還存在著有那麼多的悲劇,但這都不是任何人自甘平庸的理由,更可恥的是有些人總找理由說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做一個平凡的人。還總拿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說事。但每當那些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讀《平凡的世界》時,讓你懂得平凡並不是平庸。

  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是由自己決定的,現在所做的事情決定了三到五年以後你是什麼樣的人,現在自甘平庸的你,未來還可能在你手中嗎?現在的心態就是你以後的命運,它充滿了偶然和必然。也許平庸的人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個改變你一生的人,事物,或許是書刊。改變了你的生活,這就是偶然。但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這就是命運的必然。

  也許我們在這個物質和金錢橫流的社會裡迷失了方向,也許我們在社會的大洪流中是那麼的渺小,也許我們在社會的進程中微不足道,甚至在歷史的長卷裡根本找不到我們的名字。無論是悲歡離合,還是喜怒哀樂,對於我們這些平凡的人來說都是那樣的平常。但我們是否傾聽過內心的遙遠世界的呼喚呢?是否在讀過《平凡的世界》之後,這些聲音更加的清晰刺耳呢?是否召喚出來了一個更加追求生活的,一個平凡但不平庸的自己呢?

  有些人讀書總是喜歡將書中的文字和情節敘述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但這絕不是我的讀書習慣,讀書讀的就是一種精神,一種藝術的享受,而不是淺顯的看故事情節。如果要是那樣的話,我建議他看韓國的電視劇。但總有些人喜歡將《平凡的世界》複述的一遍又一遍,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沒有他了解似的。其實在這本書裡只是講述著一群平凡人的生活和故事,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心態卻無一不是樂觀向上的,行動上是積極的。精神上的消沉無異於自殺,這就是我們這些大學生所缺少的一種精神。或者被別人說成是一群自甘墮落的人,一群忘了自己的人,一群不知道生活真諦的人。

  這本書完成於文革結束時期,改革開放的初期,這部小說的很真實的展示了我們父輩的生存環境。可以說文章中的雙水村,是當時中國千千萬萬農村的縮寫,也許是因為年齡的原因,我還無法體會到當時的激情歲月。儘管這是一個遺憾,從長輩的口述和神情中得到一些啟示,但我也感到幸運,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

  讀書其實一種享受,作為一個欣賞者來說故事中人物可以是存在的,亦可以是虛構的,更可以對號入座。無論我們到底怎樣去想,沒人判斷是對是錯。它只反映了你個人的觀點。例如孫少安,你可以說他是耿直的,我也可以說他是愚蠢的,人和人的價值觀不同。

  經常聽見有人說書中關於苦難哲學的敘述是那樣的精闢,為了錢而苦苦掙扎受盡折磨。不知大家是否想到高三的生活,為迎戰高考時付出的那種艱辛,雖然我們暫時不用為了錢而苦苦掙扎,但放眼一下未來的生活,考慮得遠一點。在大學付出的艱辛,社會終究會給我們應得的回報。正如前面所說的現在的你態度決定了三年以後的你,這就是生活。

  人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更確切的說是平凡而偉大,闡釋了生活的意義。這裡的世界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也是亙古不變的苦難哲學。

  人生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忘我,因為它能使生命永恆。現實中的人們有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滅絕自己。現實生活中太多的人沒有永恆的信念,只有永恆的利益,見風使舵,趨炎附勢,均為自私使然。人生的價值若只是這般地體現,終將無價值的帶到另一個世界。我們不需要完美的人,如果讓我選擇的話,寧可當電影裡的阿甘。一個人的精神是否充實,看他每天做的事情的態度。因為只有雙手和態度可以改變世界。

  正如我們這些考上大學的人,整天的怨天尤人,整天的頹廢度日,整天的迷失自己。和那些走向待宰羔羊又有何異同。在這片中華大地上,一個充滿了苦難和希望的古老大地。需要的是一群求索奮鬥,不畏艱辛,為了改變貧瘠的生活,為了繼續逝去的輝煌,為了崛起之路拼搏的青年。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500字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這一部偉大的巨著,為我們解說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裡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是喜劇?悲劇?正劇?也許都有一點。在這本書裡,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當我讀完第一遍的時候,我沒有任何感覺,這裡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讓我感覺到他們都好像是發生在我的身邊。然而,當我讀到第三遍的時候,我已經感覺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開始沸騰了。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這是一位對苦難有著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關於苦難的哲學,書中這樣表達"……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認識啊?每到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也許這種困難與挫折只有孫少平所遭受的苦難的百萬分之一——我們可曾有過這樣的認識?就算是哪天放學是下了場雨,亦或是天氣有些悶熱而又停了電,我們往往會聽到許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讀了《平凡的世界》以後,讀懂了「苦難的哲學」,那麼就算是你今後遭受再多的苦難,你也不會怨天尤人。

  《平凡的世界》教會我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孫少平這樣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稱之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偉大的平凡。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這平凡的生活,做著平凡的事情,演繹著一幕幕平凡的戲劇。擦亮我們的眼睛,仔細瞧一瞧,那一位是孫少平呢?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