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天寶寶積食的症狀和解決辦法(寶寶這些情況跟積食無關)
2023-08-04 10:33:51
端午節,糯米狂熱愛好者科大大表示:吃粽子真的好嗨森!不過,翻了翻後臺留言,寶爸媽倒是對粽子節顧慮良多……
科大大,吃糯米會不會積食啊?不敢給寶寶吃粽子……
每次過節回老家奶奶一頓猛喂,好擔心寶寶積食……
寶寶太能吃了,舌苔厚,是積食嗎?
寶寶不愛吃,爸媽很困擾。寶寶太能吃,爸媽也很困擾。
好吧!今天科大大就給大家說說寶寶「積食」這點事。
寶寶這些情況,跟積食無關!
有一種餓,叫奶奶覺得你餓。
還有一種「積食」,叫媽媽覺得你積食。
科大大必須提醒寶爸媽,在著急給寶寶用藥、餓肚子之前,多確認幾遍:「寶寶真的、真的、真的是『積食』嗎?」
寶寶這些常見的症狀,通通與積食無關!
❏吐奶
寶寶吃飽後偶爾有吐奶或嘔吐,是發育中的正常現象。如果經常出現,屬胃食道反流,就要諮詢醫生了。
一個提醒:不能僅為了預防溢奶/嘔吐,就限制寶寶進食量哦!寶寶知道「飽」和「餓」,吃多少應該由寶寶自己決定。
❏腹瀉
引起寶寶腹瀉的病因很多,呈現的症狀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寶寶大便裡會有較多奶塊或原始食物殘渣,不伴發熱,偶有嘔吐。
❏便便中有奶瓣
嬰兒大便中帶有未完全消化的「奶瓣」是很常見的事情,與進食量偏多,胃腸功能偏弱等有關。
如果沒有特別症狀,不需要關注,也不要因此減少進食量。
如果便便有「血絲」,要去醫院化驗是否是血。如果排除了肛裂,就要考慮腸道出血,首先考慮牛奶過敏。
❏大便幹硬、排便少
不是積食,是便秘。應多吃水果蔬菜,攝入膳食纖維,嚴重時使用開塞露和乳果糖。
❏肚子圓滾滾
寶寶肚子像個小西瓜,是因為腹壁肌肉尚未發育成熟,卻要容納和成人同樣多的內臟器官。
另外,要留意寶寶是否出現「腹脹」,也就是餵奶後輕微或較明顯的腹部隆起,如果伴有嘔吐、生長緩慢等現象,建議諮詢醫生。
❏體熱臉熱
主要考慮穿蓋過多。嬰兒本身代謝旺盛,怕熱,焐熱出汗容易感冒。所以穿蓋以頸部溫熱,手腳偏涼最合適。
寶寶是否「積食」,看這5個信號
「積食」是中醫的概念,西醫通常認為是消化不良而引發腹脹腹痛、排便困難、口臭、食慾差、睡眠少、嘔吐發燒等各種病症。
而識別寶寶是否消化不良,主要看這5個信號:
01 口臭、舌苔厚
如果寶寶沒吃特殊氣味的食物,仍然口臭,同時舌苔較厚。
02 頻繁放臭屁
寶寶體內積存的食物太多,導致腸道裡的細菌繁殖,消化不良,就會頻繁放臭屁。
寶寶攝入過多蛋白質食物,如蛋類、豆類、牛奶等,也會出現放臭屁情況,減少攝入即可。
03 便便性狀改變
寶寶的便便變綠,非常酸臭,形狀上泡沫較多,或者能明顯的看到沒有消化完的食物,呈現顆粒樣。
單純出現未消化的食物屬於正常。
04 身高體重不見長
消化不良會影響寶寶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從而影響生長發育。
05 常犯呼吸道疾病
消化不良最常見的一個表現就是咽炎。
消化不好易引起胃食管反流,刺激咽喉部位,引發炎症。
消化不良咋應對?分年齡!
面對消化不良,中醫常用「飢餓療法」。
《紅樓夢》裡,王熙鳳的女兒巧姐兒發燒,太醫給的方法就是:「清清靜靜地餓兩頓就好了」。
但其實,寶寶出現消化不良,原因很多:胃腸道功能下降、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全、飲食不規律、食物搭配不當、天氣變化、情緒變化……
所以,寶爸媽首先要做的是尋找原因,關注寶寶有無其他症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出現這些情況需就醫
①反覆嘔吐伴嘔血,腹痛、腹脹伴發熱,腹瀉伴便血或有脫水症狀;
②長期厭食、食欲不振伴體重不增或體重下降、貧血等。
如果沒有其他併發症,飲食不當是最常見的原因,需要通過改變孩子飲食結構、種類來調整。
❏ 飲食調整
0~1歲以母乳或配方奶粉為主要食物的嬰兒:按需餵養,輔食添加也注意適合寶寶月齡的性狀。
1~2歲已經有自主進食意識的寶寶:控制寶寶進食的種類,遵從多樣性原則,不要因孩子的飲食喜好而給予大量單一的食物。
2歲以上的孩子:養成健康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暴飲暴食,遵從膳食寶塔的膳食建議科學飲食。天氣好的時候多進行戶外運動,能增強抵抗力哦!
寶寶飲食紅綠燈金字塔
❏ 藥物選擇
如果寶寶已經出現消化不良,也可以適當用藥緩解症狀。
① 葡萄糖酸鋅
適合消化功能不好導致的大便有糊狀或略稀水樣便的寶寶。
② 胃蛋白酶、乳酶生
適合吃了過多油膩、脂肪含量較多的食物,導致消化不良的寶寶。
如果寶寶消化能力較差,也可以用右手三指,在寶寶肚臍周圍腹部順時針進行輕柔、有規律的撫觸,可以促進寶寶腸蠕動、排氣,減輕不適。
最後,回歸到吃粽子的問題:1歲以下不建議吃。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適量餵幾口,注意:只餵糯米的部分,還要把米碾碎或幾粒幾粒地喂,防止被噎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