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牆體穿筋注漿施工法的製作方法
2023-08-05 01:47:51 4
專利名稱:一種牆體穿筋注漿施工法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牆體建築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種牆體穿筋注漿施工法。
目前,建築行業在蓋樓建房時,一般壘牆用的都是傳統的磚用水泥與沙等凝固壘砌而成,在施工時,一磚一磚的壘,建築速度很慢,而且用的水泥和沙子都很重,增加了建築物的壓力,增加了建築綜合成本。用這種方法壘成的牆體連接強度也較低,牆體內設置電線線路也較困難。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工序簡單、建築速度快捷、牆體牢固、勞動強度低的牆體穿筋注漿施工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如下措施來達到一種牆體穿筋注漿施工法,使用石膏牆體砌塊壘築牆體,石膏牆體砌塊的上下兩端面上分別設有凸形接端8和凹形接槽2,凸形接端8的端面上設有凹形注漿槽1,石膏牆體砌塊內設有至少兩條注漿孔3,且凹形接槽2與注漿槽1通過注漿孔3相通。兩側面也分別設有凸形接端7和凹形接槽4,在凸形接端7的表面上設有凹形注漿槽5,其特點在於將石膏牆體砌塊兩側面的凸形連接端7和凹形連接槽4,分別與相鄰的石膏牆體砌塊上的相對應的凹形連接槽4和凸形連接端7鑲嵌安裝連接,上層石膏牆體砌塊,下端面的凹形連接槽2分別與下層石膏牆體砌塊上端面上的凸形連接端8相對應鑲嵌安裝,上層石膏牆體砌塊上的兩隻注漿孔3分別與下層的兩塊石膏牆體砌塊上的各一隻注漿孔3相對應,使上、下層石膏牆體砌塊縱向連接逢相互錯位壓合,每砌至少二層石膏牆體砌塊進行一次注漿,在上層石膏牆體砌塊的上端面上的注漿槽1內澆注用水與注漿粉調成稀稠狀的流泥注漿,分別沿注漿槽1兩端相互連接的注漿槽5和注漿孔3流入下層石膏牆體砌塊的注漿槽1、注漿孔3和注漿槽5內,牆體砌成後,可直接在牆體表面刮白裝修。
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通過如下措施來達到注漿孔3內可以貫穿入加強筋6後再進行注漿,注漿粉是水泥或石灰或石膏,注漿粉為生石灰和石膏,生石灰和石膏的重量百分比分別為20—50%和50—80%。
本發明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積極效果因採取了這種牆體穿筋注漿施工法,使石膏牆體砌塊的上下兩端面和其兩側表面上的凸形接端和凹形接槽分別鑲嵌連接,並形成了上下直通的注漿孔,通過注漿孔加入水與注漿粉調成的稀稠狀流泥注漿,注漿會快速均勻地流到相互鑲嵌的石膏牆體砌塊的連接處凝固,實現了方便快速的牆體砌築,砌築的牆體表面平整,施工時可直接在牆體表面進行刮白裝修,簡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比傳統施工技術提高了55%左右,降低了建築的綜合成本,而且牆體砌塊可以用磷石膏經處理後作原料,降低了砌塊成本,變廢為寶。也可以根據需要在牆體砌塊形成的注漿孔內穿入加強筋6,增強牆體的牢固強度,可方便的設置電線線路開關、插頭等。
圖1為石膏牆體砌塊的帶有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側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右側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的上側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的下側結構示意圖。
圖6為施工中安裝連接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建築施工中,石膏牆體砌塊兩側表面的凸形連接端7和凹形連接槽4,分別與相鄰的石膏牆體砌塊上的相對應的凹形連接槽4和凸形連接端7鑲嵌安裝連接;第一層石膏牆體砌塊砌築成後,再在其石膏牆體砌塊上端面按照上述方式砌築第二層石膏牆體砌塊。不同的是,每塊石膏牆體砌塊上的兩隻注漿孔3分別與下層的兩塊石膏牆體砌塊上的各一隻注漿孔3相對應,石膏牆體砌塊下端面的凹形連接槽2分別與下層石膏牆體砌塊上端面上的凸形連接端8相對應鑲嵌安裝。這樣既實現砌築的上、下層石膏牆體砌塊縱向連接逢相互錯位壓合,增強了牆體的連接強度。每砌二層石膏牆體砌塊進行一次注漿,在上層石膏牆體砌塊的上端面上的注漿槽1內澆注用水與注漿粉調成稀稠狀的流泥注漿,分別沿注漿槽1兩端連接的注漿槽5和注漿孔3流入下層石膏牆體砌塊的注漿槽1、注漿孔3和注漿槽5內,對相互鑲嵌連接的結合部位分別進行灌注填充凝固。牆體砌成後,可直接在牆體表面刮白裝修。根據需要,注漿孔3內還可以貫穿入加強筋6以增加牆體的連接強度,或設置線路(電線、電話、閉路電視線等)後再進行注漿。石膏牆體砌塊可以設計成正方形、長方形不同形狀的規格。注漿粉可以用水泥或石灰或石膏。效果較好的為生石灰和石膏的混合物,兩者按照比例混合,一般按照重量百分比生石灰20~50%,石膏50~80%,粉碎成80~200目的細末,使用時用水調成稀稠狀的流泥注漿灌入牆體,因生石灰反應時生成二氧化碳,產生許多氣泡,氣泡四處跑,使得注漿會更充分的填入牆體的每一個角落。生石灰和石膏的凝固速度很快,在凝固過程中會膨脹,使牆體與注漿一體化,牢固程度高。
權利要求
1.一種牆體穿筋注漿施工法,使用石膏牆體砌塊壘築牆體,石膏牆體砌塊的上下兩端面上分別設有凸形接端(8)和凹形接槽(2),凸形接端(8)的端面上設有凹形注漿槽(1),石膏牆體砌塊內設有至少兩條注漿孔(3),且凹形接槽(2)與注漿槽(1)通過注漿孔(3)相通,兩側面也分別設有凸形接端(7)和凹形接槽(4),在凸形接端(7)的表面上設有凹形注漿槽(5),其特徵在於將石膏牆體砌塊兩側面的凸形連接端(7)和凹形連接槽(4),分別與相鄰的石膏牆體砌塊上的相對應的凹形連接槽(4)和凸形連接端(7)鑲嵌安裝連接,上層石膏牆體砌塊,下端面的凹形連接槽(2)分別與下層石膏牆體砌塊上端面上的凸形連接端(8)相對應鑲嵌安裝,上層石膏牆體砌塊上的兩隻注漿孔(3)分別與下層的兩塊石膏牆體砌塊上的各一隻注漿孔(3)相對應,使上、下層石膏牆體砌塊縱向連接逢相互錯位壓合,每砌至少二層石膏牆體砌塊進行一次注漿,在上層石膏牆體砌塊的上端面上的注漿槽(1)內澆注用水與注漿粉調成稀稠狀的流泥注漿,分別沿注漿槽(1)兩端相互連接的注漿槽(5)和注漿孔(3)流入下層石膏牆體砌塊的注漿槽(1)、注漿孔(3)和注漿槽(5)內,牆體砌成後,可直接在牆體表面刮白裝修。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牆體穿筋注漿施工法,其特徵在於注漿孔(3)內可以貫穿入加強筋(6)後再進行注漿。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牆體穿筋注漿施工法,其特徵在於注漿粉是水泥或石灰或石膏。
4.按照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牆體穿筋注漿施工法,其特徵在於注漿粉為生石灰和石膏。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牆體穿筋注漿施工法,其特徵在於生石灰和石膏的重量百分比分別為20—50%和50—80%。
全文摘要
一種牆體穿筋注漿施工法,使用石膏牆體砌塊壘築牆體,石膏牆體砌塊兩側面的凸形連接端7和凹形連接槽4,分別與相鄰的石膏牆體砌塊上的相對應的凹形連接槽4和凸形連接端7鑲嵌安裝連接,上層石膏牆體砌塊下端面的凹形連接槽2分別與下層石膏牆體砌塊上端面上的凸形連接端8相對應鑲嵌安裝,上層石膏牆體砌塊上的兩隻注漿孔3分別與下層的兩塊石膏牆體砌塊上的各一隻注漿孔3相對應,每砌至少二層石膏牆體砌塊,在注漿孔3內貫穿入加強筋6後進行一次注漿。該方法工序簡單、建築速度快、牆體牢固,而且減輕了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E04B2/14GK1335440SQ0012216
公開日2002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00年7月23日
發明者王祿德 申請人:王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