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自翻車轉軸上座的製作方法
2023-08-04 09:09:31

本實用新型涉及鐵路自翻車的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鐵路自翻車轉軸上座。
背景技術:
目前,鐵路自翻車的轉軸上座由於受到製造技術條件的限制,一般採用鉚接式轉軸上座,如圖1所示,鉚接式轉軸上座15通過鉚釘16釘鉚接固定在車廂底架17上。這種結構工藝複雜、安裝費時費力,而且鉚接時噪聲大,影響操作人員的身心健康。此外,轉軸上座與車廂底架鉚固之後無法根據實際要求調節轉軸上座的位置,如果需要更換轉軸上座的位置就必須破壞鉚釘結構,容易損壞車廂底架,降低了車廂底架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鐵路自翻車轉軸上座,該轉軸上座採用圓臍插入車廂底架中定位,再通過螺栓組件與車廂底架連接,不僅結構簡單、安裝維護方便,而且可以根據實際要求調整轉軸上座的安裝位置,避免損壞車廂底架,延長了車廂底架的使用壽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鐵路自翻車轉軸上座,包括上座本體,所述上座本體由支撐平板、設置在支撐平板下方與其底端面垂直固定連接的第一支撐立板、以及設置在支撐平板下方與第一支撐立板平行布置的第二支撐立板組成;所述支撐平板的頂端面中部位置處設置有呈圓臺狀的圓臍,所述支撐平板的四周設置有用於與鐵路自翻車的車廂底架固定連接的螺栓組件;這樣,轉軸上座的圓臍可以插入車廂底架中定位,再通過螺栓組件與車廂底架連接,不僅結構簡單、安裝維護方便,而且可以根據實際要求調整轉軸上座的安裝位置,避免損壞車廂底架,延長了車廂底架的使用壽命。
所述第一支撐立板上設置有第一拱形孔,所述第二支撐立板上設置有與第一拱形孔對稱布置的第二拱形孔,所述第一拱形孔與第二拱形孔之間設置有弧形連接板,所述弧形連接板一側的弧形外邊緣與第一拱形孔的開口邊緣固定連接,所述弧形連接板另一側的弧形外邊緣與第二拱形孔的開口邊緣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平板的上端面設置有調整墊片,所述調整墊片的中部設置有用於供圓臍貫穿通過的通孔,所述支撐平板與調整墊片通過布置在四周的螺栓組件固定連接。當第一支撐立板或者第二支撐立板發生磨耗之後,可以增加調整墊板的厚度補償磨耗量,從而將轉軸上座調整到適當的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平板的四周設置有用於安裝螺栓組件的第一安裝通孔,所述調整墊片的四周設置有與第一安裝通孔相對應的第二安裝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撐立板的外側面與支撐平板的底端面之間、第二支撐立板的外側面與支撐平板的底端面之間均設置有一組加強筋板。這樣,增加了整個上座本體的牢固性,避免出現裂紋或者斷裂。
進一步地,每組所述加強筋板的數量為兩塊,兩塊所述加強筋板沿第一拱形孔或者第二拱形孔的中心線對稱布置。
進一步地,所述調整墊片為由橡膠材料製備而成的橡膠構件。這樣,由橡膠材料製備的調整墊片更加耐磨,且能起到保護支撐平板的作用。
再進一步地,所述支撐平板和調整墊片為形狀相同的長方形或者正方形構件,所述支撐平板和調整墊片的四個角均為圓弧倒角。
更進一步地,所述支撐平板、第一支撐立板、第二支撐立板、以及弧形連接板為一體成型的金屬構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
其一,本實用新型採用圓臍插入車廂底架中,由轉軸上座體的支承平板承載由上至下的垂向力,轉軸上座體的支承立板和支承弧板的圓弧作業面承載由下至上的垂向力,圓臍承載橫向力,再用緊固件穿過安裝孔,將轉軸上座體與車廂底架連接固定,不僅改善了受力狀態,而且結構簡單、體積小、安裝調整方便,減少了維護的工作量。
其二,本實用新型的支撐平板上端面設置有調整墊片,當第一支撐立板或者第二支撐立板發生磨耗之後,可以增加調整墊板的厚度補償磨耗量,從而將轉軸上座調整到適當的位置。
其三,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支撐立板的外側面與支撐平板的底端面之間、第二支撐立板的外側面與支撐平板的底端面之間均設置有一組加強筋板,這樣增加了整個上座本體的牢固性,避免出現裂紋或者斷裂。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的鉚接式轉軸上座的裝配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鐵路自翻車轉軸上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上座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中調整墊片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上座本體1、支撐平板2、第一支撐立板3、第二支撐立板4、圓臍5、螺栓組件6、第一拱形孔7、第二拱形孔8、弧形連接板9、調整墊片10、通孔11、第一安裝通孔12、第二安裝通孔13、加強筋板14、加強筋板15、鉚釘16、車廂底架17。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所示現有的鉚接式轉軸上座的缺陷在背景技術中已作了詳細介紹,於此不再贅述。
圖2~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鐵路自翻車轉軸上座,包括上座本體1,上座本體1由支撐平板2、設置在支撐平板2下方與其底端面垂直固定連接的第一支撐立板3、以及設置在支撐平板2下方與第一支撐立板3平行布置的第二支撐立板4組成;支撐平板2的頂端面中部位置處設置有呈圓臺狀的圓臍5,支撐平板2的四周設置有用於與鐵路自翻車的車廂底架固定連接的螺栓組件6;這樣,轉軸上座的圓臍5可以插入車廂底架中定位,再通過螺栓組件6與車廂底架連接,不僅結構簡單、安裝維護方便,而且可以根據實際要求調整轉軸上座的安裝位置,避免損壞車廂底架,延長了車廂底架的使用壽命。
第一支撐立板3上設置有第一拱形孔7,第二支撐立板4上設置有與第一拱形孔7對稱布置的第二拱形孔8,第一拱形孔7與第二拱形孔8之間設置有弧形連接板9,弧形連接板9一側的弧形外邊緣與第一拱形孔7的開口邊緣固定連接,弧形連接板9另一側的弧形外邊緣與第二拱形孔8的開口邊緣固定連接。
上述技術方案中,支撐平板2的上端面設置有調整墊片10,調整墊片10的中部設置有用於供圓臍5貫穿通過的通孔11,支撐平板2與調整墊片10通過布置在四周的螺栓組件6固定連接。支撐平板2的四周設置有用於安裝螺栓組件6的第一安裝通孔12,調整墊片10的四周設置有與第一安裝通孔12相對應的第二安裝通孔13。當第一支撐立板3或者第二支撐立板4發生磨耗之後,可以增加調整墊板10的厚度補償磨耗量,從而將轉軸上座調整到適當的位置。
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支撐立板3的外側面與支撐平板2的底端面之間、第二支撐立板4的外側面與支撐平板2的底端面之間均設置有一組加強筋板14。這樣,增加了整個上座本體的牢固性,避免出現裂紋或者斷裂。每組加強筋板14的數量為兩塊,兩塊加強筋板14沿第一拱形孔7或者第二拱形孔8的中心線對稱布置。
上述技術方案中,調整墊片10為由橡膠材料製備而成的橡膠構件。這樣,由橡膠材料製備的調整墊片更加耐磨,且能起到保護支撐平板的作用。支撐平板2和調整墊片10為形狀相同的長方形或者正方形構件,支撐平板2和調整墊片10的四個角均為圓弧倒角。支撐平板2、第一支撐立板3、第二支撐立板4、以及弧形連接板9為一體成型的金屬構件,這樣,增加了整個上座本體的牢固性和穩定性,提高了上座本體的承載能力。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