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允許使用行動電話進行基於社區身份的通信的方法
2023-10-29 19:27:52 1
專利名稱:用於允許使用行動電話進行基於社區身份的通信的方法
技術領域:
概括地說,本發明涉及電信網絡,更具體地,涉及提供與社交網絡和基於社區的網 絡相關的個人信息安全的系統。
背景技術:
Second Life (第二人生)是在2003年發起的基於網際網路的虛擬世界。稱為Second Life Viewer(第二人生瀏覽器)的可下載客戶端程序使其用戶(稱為「居民」)能夠通過 運動的角色彼此交互,提供組合了虛擬世界的一般方面的高級的社交網絡服務。這些是人 類彼此(社會上和經濟上)交互(作為頭像)以及與網絡空間(cyber space)中的軟體代 理交互的環境,其使用真實世界的隱喻,但是沒有其物理限制。居民可探險,會見其他居民, 參與社會活動,參與個體和群組活動,創建和交易物品(虛擬財產)以及彼此服務。在Second Life中,存在基於文本通信的兩個主要方法局部聊天和全局「即時消 息」(已知為IM)。聊天用於在兩個或更多個頭像之間的公共局部化溝通,並且可在20m內 「聽見」。IM用於私人溝通,或者在兩個頭像之間,或者在群組的成員之間。與聊天不同,IM 通信不依賴於參與者彼此在一定距離內。現今,網際網路支持大量的社交網絡(SN)和興趣社區web站點。這些站點中的許多 允許其成員經由VoIP、IM或視頻彼此通信。這個機制有效地用於基於PC的通信;然而,可 期望將身份概況信息限制洩露給SN站點而允許到行動裝置的通信。例如,用戶可選擇僅 通過「稱號(handle),,或其他別名已知,並且用戶可能不希望洩露他/她的行動電話號碼。 如果被叫方當前在SN站點處未在線,還期望能夠允許發起從SN站點到移動或陸線電話的 VoIP呼叫。還期望到手持行動電話的類似的基於SMS或視頻的通信。總之,近來的技術問 題是允許web站點社區用戶在傳統的電信端點處發起與該社區的其他用戶的聯繫,而無需 洩露任一方的身份。
發明內容
根據本方法和裝置的一個實施例涵蓋一種方法。該方法的這個實施例可包括從 社交網絡中的第一用戶設備向電信網絡中的第二用戶設備發起呼叫,所述至少一個用戶設 備至少具有名稱標識,所述第二用戶設備至少具有在所述社交網絡中使用的名稱標識,和 至少具有在所述電信網絡中使用的電話號碼;通過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識別呼叫嘗試以及修 改相應的IMS邀請消息;以及用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的電話號碼替換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的名 稱標識以完成所述呼叫,而無需向所述第一用戶設備傳送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的電話號碼。根據本方法和裝置的另外的實施例涵蓋一種裝置。該裝置的這個實施例可包括 第一用戶設備,具有在基於社區的網絡中使用的第一個人信息集和在公共網絡中使用的第 二個人信息集;第二用戶設備,具有在所述基於社區的網絡中使用的第一個人信息集和在 所述公共網絡中使用的第二個人信息集;IMS網絡中的受託呈現系統,可操作地耦接至所 述第一和第二用戶設備;以及所述受託呈現系統被構成為,當所述基於社區的網絡中的所述第一用戶設備向所述公共網絡中的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發起呼叫時,至少在呼叫建立期 間,對所述第一用戶設備隱瞞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的第二個人信息集。
在所附權利要求中特別地闡述了本方法和裝置的實施例的特徵。這些實施例可 通過參照結合附圖得到的以下說明更好地理解,在若干附圖中,類似標號標識類似元素,其 中圖1示出根據本方法和裝置的使用受託呈現系統的一個實例。圖2示出顯示了受託呈現系統的本方法和裝置的實施例。圖3是根據本方法和裝置的一個示例性流程圖的表示。
具體實施例方式當雙方在SN站點處「在線時」,社交網絡通信的當前技術是健壯的(話音、即時消 息、視頻、電子郵件)。然而,當一方不在線時,如果離線方沒有與在線用戶共享他/她的電 話號碼則不能夠發生通信。因為呼叫的需要預先是未知的,所以難以預先適當地共享電話 號碼。不變地,這導致太寬或太窄的個人信息的分布。此外,因為在僅通過熟悉的人之間發 生這種SN站點處的交互,通常太早地共享個人信息,以致於例如無法適應與行動電話的話 音通信的需要。最後,一旦共享了電話號碼,那麼實踐上不可能收回。如今,網際網路支持大量的社交網絡(SN)和興趣社區站點。這些站點中許多允許他 們的成員經由VoIP、IM或視頻彼此通信。這個機制有效地用於基於PC的通信;然而,可期 望將身份概況信息限制洩露給SN站點而允許到行動裝置的通信。例如,用戶可選擇僅通過 「稱號(handle)」或其他別名已知,並且用戶可能不希望洩露他/她的行動電話號碼。如果 被叫方當前在SN站點處未在線,還期望能夠允許發起從SN站點到行動電話的VoIP呼叫。 還期望到手持行動電話的類似的基於SMS或視頻的通信。總之,近來的技術問題是允許發 生這樣的通信,而無需將額外的標識信息洩露給被叫方或呼叫方。本方法和裝置的實施例提供了在web站點社區用戶和傳統電信端點(例如移動電 話)之間的多媒體通信。允許發生這樣的通信而無需洩露個人信息(例如實際電話號碼)。 通信接口僅依賴於建立的web站點標識(例如稱號)。與給定稱號關聯的實際電話號碼保 存在受託呈現系統中,並保持安全。圖1示出根據本方法和裝置的使用受託呈現系統的一個實例。受託呈現系統108 可操作地耦接至第一用戶設備101和電信網絡106。第一用戶設備101可以是例如IMS客 戶端。此外,第一用戶設備101和受託呈現系統108可以是IMS網絡111的一部分。第一用戶設備101可具有在各個社交網絡和基於社區的網絡中使用的關聯的「稱 號」或名稱。「稱號」或名稱通常稱為名稱標識,並且可以是與第一用戶設備101關聯的個 人信息的一部分。第一用戶設備101也可具有與其關聯的電話號碼。電信網絡106可具有第二用戶設備102,其可具有在例如社交網絡中使用的第一 個人信息集,例如名稱標識;和在電信網絡106中使用的第二個人信息集,例如電話號碼。受託呈現系統108可操作地耦接至受託資料庫103,其可包含與第一用戶設備101 和第二用戶設備102關聯的各個個人信息。具體地,受託資料庫103可包含用於第一用戶設備101和第二用戶設備102的各個名稱和相關電話號碼的關聯。在一個實例中,第一和第二用戶設備101、102的用戶可能在社交網絡中是活動 的,以及具有例如蜂窩電話的可操作行動裝置。由IMS網絡111收集的呈現信息提供了向 第一用戶設備101通知關於何處第二用戶設備102是可用的手段。例如,第二用戶設備102 當前可能在社交網絡中經由其名稱可用,以及在公共或電信網絡106中通過其電話號碼可 用。第一用戶設備101可選擇使用其電話號碼經由受託呈現系統108連接至第二用戶設備 102。第二用戶設備名稱與第二用戶設備102的電話號碼的關聯存儲在受託資料庫103中。 受託呈現系統108可隨後建立第一和第二用戶設備101、102之間的連接,而無需向第一用 戶設備101洩露第二用戶設備102的電話號碼。在另一實例中,當第二用戶設備102離線於社交網絡時,並且第二用戶設備102從 另一用戶設備(例如第一用戶設備101,其在線於社交網絡)接收呼叫。電話號碼可用於建 立與第二用戶設備102的通信,而無需向第一用戶設備101暴露第二用戶設備102的電話 號碼。本方法和裝置的特徵在於,提供一種受託呈現系統,其包括對於每個準許的SN用 戶的額外個人信息。當特定用戶從SN站點離線時,SN好友列表將指示離線用戶的移動呈 現,但不洩露電話號碼。呈現信息僅與SN稱號關聯。如果在線用戶希望與離線用戶通信,則 從好友列表窗口點擊通話選項來啟動呼叫。然而,受託呈現系統識別呼叫嘗試,並修改IMS 邀請消息(或對於其他通信技術是等同的)。其通過實際電話號碼替換目的方稱號或名稱, 以及通過SN站點標識符和用戶稱號(例如JimOMySpace)替換(或增加)呼叫方id。圖2示出顯示了受託呈現系統的本方法和裝置的實施例。在這個實施例中,受託 呈現系統202可具有受託呈現伺服器204,可操作地耦接至受託資料庫206 ;和受託呈現 電信應用伺服器208,可操作地耦接至受託呈現伺服器204。在這個實施例中,受託呈現系 統202可以是IMS網絡210的一部分。受託呈現伺服器202可操作地耦接至社交網絡212。 社交網絡212可具有社交網絡伺服器214,其可操作地經由IP網絡213 (例如網際網路)耦接 至受託呈現伺服器204。在這個實例中還示出終端(例如膝上型計算機216),其可操作地 經由IP網絡213耦接至社交網絡伺服器214。電信網絡218可具有例如IMS網絡220,其具有HSS 222,可操作地耦接至受託呈 現伺服器204。用戶設備224可操作地經由IMS網絡220耦接至受託呈現電信應用伺服器 208。電信網絡218還可具有例如PLMN網絡226,其具有HLR 228,可操作地耦接至受託 呈現伺服器204。用戶設備230可操作地經由PLMN網絡226和媒體網關232耦接至受託呈 現電信應用伺服器208。電信網絡218還可具有例如PSTN網絡234。用戶設備236可操作地經由PSTN網 絡234和媒體網關232耦接至受託呈現電信應用伺服器208。圖3是根據本方法和裝置的一個示例性流程圖的表示。根據本方法和裝置的這 個實施例是一種方法,具有以下步驟從在社交網絡中的第一用戶設備向在電信網絡中的 第二用戶設備發起呼叫,所述至少一個用戶設備至少具有名稱標識,所述第二用戶設備至 少具有在所述社交網絡中使用的名稱標識,和至少具有在所述電信網絡中使用的電話號碼 (301);通過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識別呼叫嘗試,並且修改相應的IMS邀請消息(302);以及用
5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的電話號碼替換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的名稱標識以完成呼叫,而無需向所 述第一用戶設備傳送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的電話號碼(303)。一個實例中的本裝置可包括多個組件,例如電子組件、硬體組件、和計算機軟體組 件中的一個或多個。多個這樣的組件可在裝置中組合或分開。—個實例中的本裝置可採用一個或多個計算機可讀信號承載介質。計算機可讀信 號承載介質可存儲用於執行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一個或多個部分的軟體、固件和/或彙編 語言。用於該裝置的計算機可讀信號承載介質的實例可包括可記錄的數據存儲介質(訂 戶資料庫)。用於一個實例中的裝置的計算機可讀信號承載介質可包括磁、電、光、生物、 和原子數據存儲介質中的一個或多個。例如,計算機可讀信號承載介質可包括軟盤、磁碟、 CD-ROM、DVD-ROM、硬碟驅動器、和電子存儲器。在另一實例中,計算機可讀信號承載介質可 包括通過網絡(包括裝置或與裝置耦合,例如,電話網絡、區域網(「LAN」)、廣域網(「WAN」)、 網際網路、和無線網絡中的一個或多個)發送的調製載波信號。這裡描述的步驟或操作僅是示例性的。可以存在對這些步驟或操作的許多變形而 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例如,可按不同順序執行步驟,或者可增加、刪除、或修改步驟。儘管這裡詳細地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示例性方案,但是對於相關領域中的技術 人員顯而易見,可作出各種修改、增加、替換等而不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從而這些被認為 在所附權利要求中限定的本發明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一種裝置,包括第一用戶設備,具有在基於社區的網絡中使用的第一個人信息集和在公共網絡中使用的第二個人信息集;第二用戶設備,具有在所述基於社區的網絡中使用的第一個人信息集和在所述公共網絡中使用的第二個人信息集;IMS網絡中的受託呈現系統,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用戶設備;以及所述受託呈現系統被構成為,當所述基於社區的網絡中的所述第一用戶設備向所述公共網絡中的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發起呼叫時,至少在呼叫建立期間,對所述第一用戶設備隱瞞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的第二個人言息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個人信息集至少包括與在所述基於社區的 網絡中使用的用戶設備關聯的名稱標識,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個人信息集至少包括與在電信 系統中使用的用戶設備關聯的電話號碼。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受託呈現系統包括受託呈現伺服器,可操作 地耦接至受託資料庫;和受託呈現電信應用伺服器,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受託呈現伺服器; 以及其中所述受託呈現伺服器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基於社區的網絡,以及其中所述受託呈 現伺服器和所述受託呈現電信應用伺服器中的至少一個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電信網絡。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受託呈現伺服器可操作地耦接至IMS網絡和 PLMN網絡中的至少一個;以及其中所述受託呈現電信應用伺服器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IMS 網絡、所述PLMNJP PSTN中的至少一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基於社區的網絡是所述IMS網絡的一部分,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用戶設備是IMS客戶端。
6.一種方法,包括從社交網絡中的第一用戶設備向電信網絡中的第二用戶設備發起呼叫,所述至少一個 用戶設備至少具有名稱標識,所述第二用戶設備至少具有在所述社交網絡中使用的名稱標 識,和至少具有在所述電信網絡中使用的電話號碼;通過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識別呼叫嘗試, 以及修改相應的IMS邀請消息;以及用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的電話號碼替換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的名稱標識以完成呼叫,而無 需向所述第一用戶設備傳送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的電話號碼。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託呈現系統包括受託呈現伺服器,可操作 地耦接至受託資料庫;和受託呈現電信應用伺服器,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受託呈現伺服器; 以及其中所述受託呈現伺服器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社交網絡。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託呈現伺服器和所述受託呈現電信應用服務 器中的至少一個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電信網絡。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託呈現伺服器可操作地耦接至IMS網絡和 PLMN網絡中的至少一個;以及其中所述受託呈現電信應用伺服器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IMS 網絡、所述PLMNJP PSTN中的至少一個。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託呈現伺服器具有至少相對於用戶設備的 名稱標識和電話號碼的映射功能,以及其中所述受託資料庫包含至少與用戶設備的名稱標 識和關聯的電話號碼相關的數據。
全文摘要
一個實例中的一種裝置具有第一用戶設備,具有在基於社區的網絡中使用的第一個人信息集和在公共網絡中使用的第二個人信息集;第二用戶設備,具有在所述基於社區的網絡中使用的第一個人信息集和在所述公共網絡中使用的第二個人信息集;IMS網絡中的受託呈現系統,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用戶設備;以及所述受託呈現系統被構成為,當所述基於社區的網絡中的所述第一用戶設備向所述公共網絡中的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發起呼叫時,至少在呼叫建立期間,對所述第一用戶設備隱瞞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的第二個人信息集。
文檔編號H04L29/06GK101946483SQ200980105329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9日 優先權日2008年2月15日
發明者D·S·本科, M·A·裡斯蒂奇 申請人:阿爾卡特朗訊美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