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抗旱劑的製作方法
2023-08-04 14:19:31 2
專利名稱::營養抗旱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生長調節劑
技術領域:
,尤其是一種使植物水份的吸收與散失達動態平衡的營養抗旱劑。目前的抗旱劑技術有的採用高吸水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作保溼劑,用於作物浸種或者伴種處理,可提高作物保水性能,但只能在作物幼苗時期起作用;有的採用抗蒸騰劑,針對作物葉下表面的氣孔,減少蒸騰作用引起的水耗,達到抗旱目的,但是抗蒸騰劑施於作物葉面,抗旱性能不夠穩定,且常引起葉片溫度增高,對葉組織有損失,葉片溫度增高后,由於呼吸升高對淨光合作用也不利。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CN1116044A公開的作物抗旱增產劑,是由鈣化合物、鉀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高分子醇類、植物激素和腺苷三磷酸組成,用於作物浸種或者伴種,在乾旱情況下能夠促進種子萌發,可提高作物自身吸水、保水性能,但該抗旱劑只在幼苗期作用明顯。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抗旱作用強、使用範圍廣、性能穩定並能增加作物營養的抗旱劑。本發明營養抗旱劑是一種組合物,包含Fe2+、Zn2+、Mn2+、Cu2+、Ca2+、Mg2+等中心離子形成2個共價鍵、2個或者4個配位鍵的有機螯合物A;La2+、Ce3+、Pr3+、Nd3+、Pm3+等稀土離子形成3個共價鍵、3個配位鍵的有機螯合物B;鉀化合物;蔗臘及表面活性劑;複合胺基酸、檸檬酸、Vc、尿素等螯合劑;水。有機螯合物A的結構式為其中,Me2+表示Fe2+、Zn2+、Mn2+、Cu2+、Ca2+、Mg2+等中心離子,R表示偶連基團。有機螯合物B的結構式為其中,Re3+表示La3+、Ce3+、Pr3+、Nd3+、Pm3+等稀土離子,R表示偶連基團。鉀化合物氯化鉀、硝酸鉀;表面活性劑十二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酚聚乙烯醚、聚乙烯醇;複合胺基酸包含天門冬氨酸、穀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絲氨酸、蘇氨酸、纈氨酸、組氨酸、賴氨酸、精氨酸等胺基酸。本發明營養抗旱劑原料配方包括複合胺基酸3-4%,檸檬酸1%,Vc0.1-0.15%,尿素1.5-2.0%,含Me2+和Re3+離子的氯化鹽或者硝酸鹽總量1.0-1.5%,蔗臘2-3%,表面活性劑0.2-0.3%,鉀化合物1%,餘量為水,以上採用重量百分比。本發明營養抗旱劑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步驟a、在反應釜內用30%的H2SO4,溫度100-108℃,常壓下水解植物種子餅粕等胺基酸含量較高的物質,水解時間48小時,後用Ca(OH)2中和,過濾除去CaSO4沉澱,HCl及Ca(OH)2將PH值調至3.5-4.5,製得複合胺基酸;b、在反應釜內加入水及表面活性劑,加熱至70-80℃,攪拌同時加入蔗臘,繼續攪拌至形成蔗臘乳化液;c、將適量複合胺基酸與適量蔗臘乳化液混合加熱至50-60℃,加入適量檸檬酸、Vc、尿素,攪拌使之溶解後,加入含Me2+和RE3+離子的氯化鹽或者硝酸鹽,保溫攪拌1.5小時;然後加入適量KCl,攪拌至全部溶解,冷卻後用水補足至計算量,製成營養抗旱劑,化驗後,裝瓶,即得成品。本發明營養抗旱劑組分中,有機螯合物A、B,易被植物吸收,能夠促進植物根系發達,提高根系活力,增強植株對水份和養料的吸收,同時能有效縮小植株葉面氣孔的張開度,減少水份蒸騰,還含有植物細胞的液泡內所含的多種溶質,進入植株內,提高了植株內泡液的濃度,增加了植株細胞原生質的保水能力;鉀化合物進入植株後,K+離子在植物氣孔開閉中起作用,能有效減少水份蒸騰;蔗臘及表面活性劑噴於葉面,能減少葉面氣孔的蒸騰;複合胺基酸、檸檬酸、Vc、尿素含植株所需營養元素,對植株的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增強抗旱能力。本發明營養抗旱劑將以上物質混合成一體,可明顯提高植株的生命力,加快新陳代謝,增強植株吸水、保水能力,明顯提高作物抗旱能力,還能增加植株的營養,促進生長、發育,從而實現抗旱增產目的。而且,本發明營養抗旱劑可用作葉面噴施,也可用作浸種拌種。大田試驗表明,可使作物增產10-40%,在乾旱時,每7-10日,噴施一次,大大減少灌水次數及量,達到抗旱目的。以下列舉本發明抗旱劑的實施例實施例1a、在反應釜內用30%的H2SO4,溫度100-108℃,常壓下水解菜子餅,水解時間48個小時,加入Ca(OH)2溶液,過濾除去CaSO4沉澱,最後用HCl和Ca(OH)2將PH值調至PH=4,化驗檢測複合胺基酸的含量;b、在反應釜內加入適量的水,再加入0.2公斤聚乙烯醇,加熱至75℃,加入蔗脂2公斤,繼續攪拌直至形成蔗脂乳化液;c、在反應釜內加入3公斤複合胺基酸與蔗臘乳化液加熱至55℃,依次加入1公斤檸檬酸、0.1公斤Vc、1.5公斤尿素,攪拌使之溶解後,加入0.5公斤FeCl、ZnCl2、MnCl2、CuCl2、CaCl2、MgCl2的混合物0.5公斤LaCl3、CeCl3、PrCl3、NdCl3、PmCl3的混合物,保溫攪拌1.5小時;然後加入1公斤KCl,攪拌至溶解,冷卻後加水,使溶液總量100公斤,即製成100公斤營養抗旱劑。表1給出本發明的另三個實施例,表中數值為各成份的重量百分比,實施例2、實施例3、實施例4的生產方法與實施例1的生產方法相同。實施例5a、在反應釜內用30%的H2SO4,溫度100-108℃,常壓下水解菜子餅,水解時間48個小時,加入Ca(OH)2溶液,過濾除去CaSO4沉澱,最後用HCL和Ca(OH)2將PH值調至PH=4,化驗檢測複合胺基酸的含量;c、在反應釜內加入3公斤複合胺基酸加熱至55℃,依次加入1公斤檸檬酸、0.1公斤Vc、1.5公斤尿素,攪拌使之溶解後,加入0.5公斤FeCl、ZnCl2、MnCl2、CuCl2、CaCl2、MgCl2的混合物0.5公斤LaCl3、CeCl3、PrCl3、NdCl3、PmCl3的混合物,保溫攪拌1.5小時;然後加入1公斤KCl,再加入1公斤多菌靈,0.25公斤呋喃丹,0.01公斤吲哚乙酸,攪拌至溶解,冷卻後加水,使溶液總量100公斤,即製成100公斤營養抗旱劑,此營養抗旱劑用於種子浸種或者拌種。表2給出本發明的另三個實施例,表中數值為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權利要求1.一種營養抗旱劑,其組合物包含Me2+為中心離子的有機螯合物A;RE3+稀土離子為中心離子的有機螯合物B;鉀化合物;蔗脂及表面活性劑;複合胺基酸、檸檬酸、Vc、尿素等螯合劑、水。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營養抗旱劑,其特徵在於有機螯合物A為Fe2+、Zn2+、Mn2+、Ca2+、Mg2+等中心離子形成2個共價鍵、2個或者4個配位鍵的有機螯合物;有機螯合物B為La3+、Ce3+、Pr3+、Nd3+、Pm3+等稀土離子形成3個共價鍵、3個配位鍵的有機螯合物;鉀化合物為氯化鉀或者硝酸鉀;表面活性劑為十二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酚聚乙烯醚、聚乙烯醇;複合胺基酸為天門冬氨酸、穀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絲氨酸、蘇氨酸、纈氨酸、組氨酸、賴氨酸、精氨酸等胺基酸的混合物。3.如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營養抗旱劑,其特徵在於當用作浸種或者伴種時,其組合包含Me2+為中心離子的有機螯合物A;RE3+稀土離子為中心離子的有機螯合物B;鉀化合物;複合胺基酸;檸檬酸、尿素等螯合劑;水。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營養抗旱劑的原料配方,其特徵在於複合胺基酸3-4%,檸檬酸1%,Vc0.1-0.15%、尿素1.5-2.0%,Me2+和RE3+離子的氯化鹽或者硝酸鹽總量1.0-1.5%,蔗臘2-3%,表面活性劑0.2-0.3%,鉀化合物1%,餘量為水,以上採用重量百分比。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營養抗旱劑的原料配方,其特徵在於複合胺基酸3.5%,檸檬酸1%,Vc0.12%,尿素2%,含Me2+和RE3+離子的硝酸鹽1.3%,蔗臘2.5%,聚乙烯醇0.25%,鉀化合物1%,餘量為水,以上採用重量百分比。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營養抗旱劑的原料配方,其特徵在於當用作浸種或者拌種時,其配方為複合胺基酸3-4%,檸檬酸1%,Vc0.1-0.15%、尿素1.5-2.0%,Me2+和RE3+離子總量1.0-1.5%,鉀化合物1%,餘量為水,以上採用重量百分比。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營養抗旱劑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包括以下步驟a、在反應釜內用30%的H2SO4,溫度100-108℃,常壓下水解植物種子餅粕等胺基酸含量較高的物質,水解時間48小時,後用Ca(OH)2中和,過濾除去CaSO4沉澱,用HCl及Ca(OH)2將PH值調至3.5-4.5,製得複合胺基酸;b、在反應釜內加入水及表面活性劑,加熱至70-80℃,攪拌同時加入蔗臘,繼續攪拌至形成蔗脂乳化液;c、將適量複合胺基酸與適量蔗臘乳化液混合加熱至50-60℃,加入適量檸檬酸、Vc、尿素,攪拌使之溶解後,加入含Me2+和RE3+離子的氯化鹽或者硝酸鹽,保溫攪拌1.5小時;然後加入適量KCl,攪拌至全部溶解,冷卻後用水補足至計算量,製成營養抗旱劑,化驗後,裝瓶,即得成品。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營養抗旱劑的生產辦法,其特徵在於當用作浸種或者拌種時,包括以下步驟a、在反應釜內用30%的H2SO4,溫度100-108℃,常壓下水解植物種子餅粕等胺基酸含量較高的物質,水解時間48小時,後用Ca(OH)2中和,過濾除去CaSO4沉澱,HCl及Ca(OH)2將PH值調至3.5-4.5,製得複合胺基酸。c、將適量複合胺基酸加熱至50-60℃,加入適量檸檬酸、Vc、尿素,攪拌使之溶解後,加入含Me2+和Re3+離子的氯化鹽或者硝酸鹽,保溫攪拌1.5小時;然後加入KCl,攪拌至全部溶解,冷卻後用水補足至計算量,製成營養抗旱劑,化驗後,裝瓶,即得成品。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營養抗旱劑,包含Me文檔編號A01N37/44GK1173970SQ9611767公開日1998年2月25日申請日期1996年8月20日優先權日1996年8月20日發明者李朝棟,賴瑞周,李建明申請人:李朝棟,賴瑞周,李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