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汽輪發電機轉子銅合金槽楔及其製備方法
2023-07-19 12:37:46 1
專利名稱:大容量汽輪發電機轉子銅合金槽楔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汽輪發電機轉子槽楔材料,特指大容量汽輪發電機轉子銅合金槽楔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大容量發電機轉子是發電機的重要核心構件,一般重達53000~64000kg以上,發電機上一些主要構件,如汽輪葉片等都安裝固定在轉子上,以3000轉/分鐘以上的速度高速運轉,槽楔銅合金鑲嵌在轉子表面的縱向槽內,以壓緊槽內下部的勵磁繞組導線和絕緣體,它要承受槽內導線和絕緣體以及自身,因高速運轉而產生巨大的離心力。另外在電流產生負序旋轉磁場的作用下,尤其是在發電機發生不對稱短路故障時,在轉子的表面產生較大的感應電流,這種電流流經銅合金槽楔時,會使其迅速產生溫升。槽楔銅合金長期連續在高溫、重載荷下工作,槽楔銅合金必須具有高的強度,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且在室溫和高溫(300℃)以上具有優良的綜合力學和物理性能,且材料內部不允許存在微小的疏鬆、氣孔、裂紋和夾雜等微觀缺陷,以免在長期高溫、交變截荷下成為疲勞斷裂和蠕變斷裂源,成為發電機組的重大隱患。因此,槽楔銅合金不僅需要優良的綜合力學和物理性能外,還要進行超聲波嚴格探傷,不允許材料內部有這些微觀缺陷存在。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從1900年開始研製生產第一臺1500KW(小容量)發電機組起,開始用鉻鋯銅,1958年研製使用CuCO2Be青銅。1961年調整合金成分,研製CuCo2BeZr銅合金,並申請了專利。長期以來,國外一些大的汽輪發電機組生產公司一直沿用CuCo2BeZr銅合金。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初,引進西屋電氣公司300MW、600MW汽輪發電機組生產技術,大部分構件,包括CuCo2BeZr銅合金槽楔材料均從該公司進口。該合金含有貴重,我國稀缺的合金元素Co、Be、Zr且含量高,其合金的成分為(wt%)Co;2.35~2.70%,Be0.45~0.70%;Zr0.20~0.30%;pb(max)0.004%,Cu餘量。合金成本高。且含有含量較高的化學性活潑的有害元素Be,易對環境和人體產生汙染和危害。該合金經固溶時效處理,技術性能指標是抗拉強度σb≥690Mpa,屈服強度σ0.2≥520Mpa,延伸率≥15%,硬度HV30≥230,導電率≥45%IACS。超聲波探傷內部無微觀缺陷。有中國專利CN85107530A「一種電極用銅合金」,該合金的成分重量百分比為,Co1.8~2.3%,Si0.285~0.395%,Cr0.51~0.65%,Zr0.04~0.07%,Nb0.015~0.05%,其餘為Cu。其中含有我國貴重、稀缺的Co和Nb元素,且Co的含量較高,Cr的含量遠高於本發明合金。其次,該合金對內部微觀缺陷未作限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含有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的合金元素,Cu、Ni、Si、Cr,Be元素的含量降低為50%。以銅為基體,通過Cu中加入Ni、Cr、Si和Be。採用熱鍛→固溶處理→冷變形→一次時效強化處理,使合金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物理性能,抗拉強度σb≥760MPa,屈服強度σ0.2≥640MPa,延伸率δ≥15%,硬度HV30≥240,導電率C≥48%IACS。經超聲波探傷符合使用要求,達到或超過了大容量汽輪發電機轉子常用的CuCo2BeZr銅合金,成本降低30%以上,節約我國的貴重元素資源,大大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本發明是一種含有Ni、Si、Cr、Be元素,其餘為Cu的銅基合金,其合金元素的重量百分比為,Ni1.35~2.05%;Si0.40~0.80%;Cr0.05~0.25%;Be0.15~0.40%;Cu餘量。
本發明的製備方法是用中頻感應爐熔煉,採用底注開放式澆注系統,經過濾淨化處理,澆鑄成錠,去除表面夾雜等鑄造缺陷,鍛造成形,經920~980℃固溶處理,再經35~50%變形量冷變形後,450~500℃、保溫4~5小時時效處理,在空氣中冷卻而成。
本發明的優點是採用多元微量的合金化原則,利用合金元素交互作用,在時效過程中析出Ni2Si、Cr3Si、CuBe、NiBe及自由Cr粒子等多種彌散分布在Cu基體上的細小粒子釘扎和阻礙位錯的運動,顯著地提高合金的強度,同時由於多種時效強化相的析出,大大降低α基體中的溶質原子的過飽和度,減少了溶質原子對基體中自由電子的散射作用,從而使合金獲得高的導電、導熱性能;在合金固溶處理後,採用冷變形,使合金內部增加位錯、層錯、空位和晶格畸變等晶體缺陷,使合金在時效過程中,大大增加第二相細小強化相析出時形核的核心位置和數量,使多種時效析出相更加細小,彌散分布更加均勻;使合金在時效過程中,發生再結晶,晶粒更加細化細小。採用上述技術,本發明銅合金具有更好的綜合力學和物理性能;在本發明合金鑄造過程中,合理設計澆注系統,採用銅合金液過濾淨化技術,大大減少合金內部的氧化物和夾渣等等缺陷,保證合金內部質量,使合金產品在超聲波探傷檢驗時,成品合格率顯著提高。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當合金的成分配比重量百分比為Ni1.40%。Si0.60%,Cr0.05%,Be0.40%,Cu餘量。在中頻感應爐中熔煉,採用底注開放式澆注系統,金屬液經過濾淨化處理,鐵模澆鑄成圓錠,在車床上車削去除表面鑄造缺陷,900℃~650℃熱鍛造成形,935℃保溫1小時,在水中激冷固溶處理,進行35%變形量擠壓冷變形,460℃保溫5.0小時時效處理,在空氣中冷卻而成。銅合金的抗拉強度σb=767MPa,屈服強度σ0.2=652MPa,延伸率δ=16.1%,硬度HV30=242,導電率C=49.56%IACS。超聲波探傷,合格率達到89.2%。
實施例2當合金的成分配比重量百分比為Ni1.535%,Si0.385%,Cr0.13%,Be0.325%,Cu餘量。在中頻感應爐中熔鍊金屬液經過濾淨化處理,鐵模澆鑄成圓錠,在車床上車削去除表面鑄造缺陷,900℃~680℃熱鍛造成形,950℃,保溫1小時,在水中激冷固溶處理,經35%變形量擠壓冷變形後,在470℃保溫4.5小時,空冷時效處理。該合金的抗拉強度σb=772MPa,屈服強度σ0.2=648MPa,延伸率δ=15.8%,硬度HV30=248,導電率C=48.76%IACS。超聲波探傷合格率達到86.6%。
實例3當合金的成分配比重量百分比為Ni1.98%。Si0.75%,Cr0.22%,Be0.25%,Cu餘量。鑄造中金屬液經二道不同孔隙率的過濾網過濾淨化,用上述實例的方法鑄造,鍛造成形,經975℃,保溫1.5小時,在水中激冷固溶處理,經50%的變形量鍛造冷變形,500℃,保溫4小時空冷時效處理。該合金的抗拉強度σb=782MPa,屈服強度σ0.2=661MPa,延伸率δ=15.2%,硬度HV30=246,導電率C=48.32%IACS。超聲波探傷合格率達85%。
本發明銅合金,在合金化方面,選用我國資源豐富的元素,合金的成本低,同時減少了對環境的汙染;合金的綜合性能達到或優於CuCO2BeZr銅合金;而合金成本降低30%以上,合金的成品合格率高於CuCO2BeZr銅合金,達85~95%以上。該發明銅合金已在300MW、600MW的大容量汽輪發電機轉子槽楔上替代CuCO2BeZr銅合金,安全可靠,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且該合金已推廣應用於製作各種碳鋼,合金鋼等點焊、滾焊、對焊、縫焊、凸焊電極。本發明銅合金推廣應用實例如下應用實例1該合金成分配比重量百分比為Ni1.78%。Si0.32%,Cr0.23%,Be0.10%,Cu餘量。雜質含量≤0.3%。中頻感應爐熔煉,不經過濾淨化,鐵模澆鑄成φ200mm的圓錠,在車床上車削剝皮,鍛造成直徑φ280mm,厚36mm的圓盤坯,經980℃保溫1小時固溶處理,經冷變形鍛打成直徑φ315mm,厚31mm圓盤坯,450℃保溫5小時空冷時效後,加工成直徑φ308×28mm厚縫焊焊輪,硬度HV30=241,導電率C=52.48%IACS。焊厚度2~6mm的碳鋼和不鏽鋼鋼板,焊接壽命比常用的鉻鋯銅提高3倍以上。
應用實例2上述實施例2,組成成分相同的銅合金,相同方法鑄造成直徑φ180mm的圓錠,在車床上車削剝皮,去除表面可能存在的鑄造缺陷,經加熱到910℃,保溫30分鐘,熱擠壓成直徑φ22~φ78mm圓棒,經970℃保溫1.5小時固溶軟化處理,再經冷拉拔變形成φ18~φ72,經480℃,保溫3.5小時,光亮時效處理的圓棒料加工成,高度不同的點焊、對焊電極。硬度HV30=245,導電率C=49.13%。用於摩託車,自行車,電冰箱、空調器壓縮機等部件的焊接,焊接接頭的數量比鉻鋯銅合金電極提高2.5倍以上,且焊接接頭光潔、美觀,焊接質量顯著提高。
權利要求
1.大容量汽輪發電機轉子銅合金槽楔,其特徵是一種含有Ni、Si、Cr、Be元素,其餘為Cu的銅基合金,其合金元素的重量百分比為,Ni1.35~2.05%;Si0.40~0.80%;Cr0.05~0.25%;Be0.15~0.40%;Cu餘量。
2.製備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汽輪發電機轉子銅合金槽楔的方法,其特徵在於用中頻感應爐熔煉,採用底注開放式澆注系統,經過濾淨化處理,澆鑄成錠,去除表面夾雜等鑄造缺陷,鍛造成形,經920~980℃固溶處理,再經35~50%變形量冷變形後,450~500℃、保溫4~5小時時效處理,在空氣中冷卻而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汽輪發電機轉子槽楔材料,其是一種含有Ni、Si、Cr、Be元素,其餘為Cu的銅基合金,其合金元素的重量百分比為,Ni1.35~2.05%;Si0.40~0.80%;Cr0.05~0.25%;Be0.15~0.40%;Cu餘量。採用熱鍛→固溶處理→冷變形→一次時效強化處理,使合金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物理性能,抗拉強度σ
文檔編號H02K15/00GK1776997SQ20051012301
公開日2006年5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13日
發明者謝春生, 孫愛俊, 遲永祥, 陳大龍, 孫景明, 朱治願, 呂秀芬, 任合 申請人:江蘇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