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縣城比市區發展得好(縣城也能成大城市)
2023-07-19 07:13:39 2
縣城竟也能成大城市!
不少人已經看到了這條消息:前段時間,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上面顯示:我國共有105個大城市,包括7個超大城市、14個特大城市、14個Ⅰ型大城市以及70個Ⅱ型大城市。
這個榜單最顯眼之處,就在於有4個縣級市進入了Ⅱ型大城市:江蘇崑山、浙江義烏、浙江慈谿和福建晉江。
與之對比,就能看出這四縣「入榜」的不同之處:河南省南陽市「七普」常住人口數為971.3萬人,離千萬隻有一步之遙,卻「落榜」了;黃岡是湖北省的第二人口大市,「七普」常住人口數約588.3萬人,也沒入榜。
這是為什麼呢?
看一下榜單,就能找出原因:判斷是否是大城市,所依據的標準是「城區人口」。
2014年由國務院印發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規定: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城市為超大城市,500萬至1000萬為特大城市,300萬至500萬為I型大城市,100萬至300萬為II型大城市。
正因如此:崑山以141.43萬城區人口數,義烏以118.42萬人,慈谿以106.19萬人,晉江以101.25萬人入選大城市。
浙江的這兩個縣,憑什麼入選大城市呢?
先說義烏。
說起義烏,人們就會想到小商品,想到商貿城。
經過幾十年努力,義烏不但成為世界小商品集散地,各種和商貿有關的中小微企業也遍布城鄉。
舉個例子,現在又到西方各國採購聖誕商品的時間了,有兩組數據值得參考:全球80%的聖誕商品是中國製造,這裡面又有80%來自義烏;美國使用的人造塑料聖誕樹,90%從義烏髮出。
義烏的電商行業也相當發達。前段時間,國家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稱,義烏以高達116.39億件的快遞量,位居全球城市第一,排在它之後的,是這些超大城市:廣州、深圳、上海。
近年來,義烏的高端製造業也在快速崛起:光伏光電、半導體等。
有產業、有商機,當然能引來人流。2021年,義烏地區生產總值為1730.2億元,常住人口達到185.94萬人。
再來看慈谿。
這段時間,慈谿成了「網紅」。受國際形勢、能源危機等因素影響,很多歐洲國家大量採購取暖器,需求量大增。慈谿市恰好是我國取暖器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出口量約佔全國三成,因此很受人關注。
從這個側面,可見慈谿製造業的發達程度。
在製造業領域,慈谿有著不少強勢產業集群:智能家電產業、關鍵基礎件產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裝備產業,憑藉著強大的製造業,2021年,慈谿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79.17億元,常住人口為182.95萬人。
產業,是一個城市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也是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因素。這一邏輯同樣適用於崑山和晉江:崑山的電子信息化產業、晉江的運動服飾和運動鞋產業,也非常強大。
那麼,入選大城市後,對一個地方的發展,會帶來什麼好處呢?
這得從一個趨勢說起。
2020年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中有這麼一句話:推進公共資源由按照城市行政等級配置向按照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配置轉變。
前段時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也提到:公共資源配置與常住人口規模基本匹配。
縣級市「入榜」大城市的意義,由此得到顯現。在未來,城市行政等級將會進一步被弱化,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將越來越成為一個城市所能獲得的公共資源、政策等的依據,像醫院、大學的設立,鐵路、公路和其他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等。
在這一過程中,當地的老百姓將能實實在在地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