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陳勝的生平簡介 陳勝是個怎樣的人呢
2023-07-19 23:56:13 2
太史公的《陳勝世家》提到了陳勝此人:「陳勝少時,嘗為人傭耕。」陳勝是個敢想敢做的青年,因為延誤工期而有被斬首的風險,也因為不堪忍受秦朝的暴政,而勇敢地揭竿起義。陳勝雖然只是一個「傭耕」,雖然他的理想也很簡單,不過是一碗飯,一口湯,他日若富貴,不忘記接濟彼此,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青年,卻帶領著一群農民,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大事。
陳勝,字涉,陽城人。是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陳勝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麼結果,不過他跨出了第一步,這起義的火苗,迅速躥起,並迅速點燃傳至全國,一場場浩大的起義,接踵而至。
揚雄:「或問陳勝吳廣,曰:『亂。』曰:『不若是則秦不亡。』曰:『亡秦乎?恐秦未亡而先亡矣。』」大文學家揚雄,認為陳勝起義就是一場亂局,搞得秦國上下,亂糟糟的,如果陳勝不起義的話,秦國或許不會滅亡。而說陳勝的起義,滅掉了秦國,似乎也不太準確,因為即使沒有人推翻秦國政權,秦國也會因為自身的統治問題而全面崩盤。上後世多低估陳勝起義,認為像陳勝這樣的小人物,實屬草根,起義也沒有具有的綱領、時政方針、計劃就貿然起義,必然會把整個國家搞得亂七八糟的。
但是又不得不陳勝的勇氣,若不是他主動跳出來,勇敢地舉起起義的大旗,秦國的人民不知道還要經受多久暴政統治。出身於社會底層的陳勝,被人說成是一介莽夫,對打仗之事不在行,如果國家無事,那他可能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或是一個商人,甚至是讀書人。但當時秦國的情況並不是很好,政治動蕩,秦二世上臺後不問政事,終日享樂。國家大權掌握在奸臣趙高手裡。
刑罰嚴苛、徭役比較嚴重,底層人民大多數難以維持生計,秦二世即位,秦國的局面不僅沒有改變,還愈加嚴重。「天下苦秦久矣」,民眾都受夠了秦朝的暴政,「崛起於行伍之間」的陳勝,就站在了歷史的舞臺上。當他說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時候,當他打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旗號的時候,「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影從」,天下人都相應陳勝的號召,擔著糧食前來投靠陳勝,以推翻秦的暴政統治為己任,與吳廣等廣大群眾一起揭開了反抗暴秦的第一幕。
隊伍迅速擴大,一攻便拿下了蘄隨後又拿下了陳,後來又打入了函谷關,自立為王。一時間,點燃了全國上下,反對暴政的激情。但是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運動,在看似轟轟烈烈的情境裡,又寂寂然退場了。陳勝從起事到身死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六個月,這六個月不過就是轉眼間的事情,但是六個月在爭分奪秒的歷史長河裡,足以顛覆一個國家,也足以建立一個新的王朝。而綜觀陳勝的一生,他基本上實踐了其「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的謀劃。其起事轟轟烈烈,雖然沒有成功地徹底推翻秦王朝,卻讓後來人,有了一條更清晰的道路可走,其兵敗身亡,也是死得其所。
在《太史公自序》裡是這樣給陳勝歷史定位的:「桀紂失道而湯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陳涉發跡,諸侯作難,風起雲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發難。」太史公對陳勝的評價很高,足以說明陳勝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