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稚簡介,徐稚是哪裡人他在歷史上有何貢獻
2023-07-19 23:48:38 2
中國的文化開端有著孔子,除了這還有著老子,孺子等等一系列的文人名士,孺子便是徐稚。徐稚出生於漢靈帝初年,享年七十二歲,在歷史文化上也有著重要的地位。本期民族文化一起了解一下徐稚。
徐稚(97年—168年),字孺子,豫章南昌(今豐城市白土鎮隱溪村)人。東漢時期名士,世稱「南州高士」。曾屢次被朝廷及地方徵召,終未出仕。漢靈帝初年,徐稚逝世,享年七十二歲。徐稚因其「恭儉義讓,淡泊明志」的處世哲學受到世人推崇,被認為是「人傑」的典範和楷模。
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高士賢人,經學家,世人稱「南州高士」。徐稚謝世後,葬於南昌市進賢門外東潭巷鐵樹坡舊城壕溝邊。其墓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昌市的孺子路、孺子公園、孺子亭均是以徐稚的字號命名的。他的家鄉隱溪村就是因他在此隱居不仕而得名。
徐孺子一貫崇尚「恭儉義讓,淡泊明志」,不願為官而樂於助人,被人們尊稱為「南州高士」和「布衣學者」,成為千秋傳頌的「人傑地靈之典範」。他曾赴江夏(今湖北雲夢)拜著名學者黃瓊為師,後來黃當了大官,徐就與之斷交,並多次拒絕黃邀請他去當官。黃瓊死後,徐孺子身背乾糧從南昌徒步數日趕到江夏哭祭,後人敬佩道:「邀官不肯出門,奔喪不遠千裡。」
相傳豫章太守陳蕃極為敬重徐稚之人品而特為其專設一榻,去則懸之。於是在王勃的名篇《滕王閣序》中便有了「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這不朽的名句,並且千古傳為佳話。陳蕃曾多次贈糧給徐孺子,徐認為「非自力而不食」,於是全部轉送給貧苦人家。
徐稺家貧,常常自己耕作,不是自己勞動所得的不吃。他為人恭儉義讓,周圍的鄰居都佩服他的品德。徐稺屢次被公府徵召,都不前往。當時陳蕃任豫章太守,用禮物請徐稺擔任郡功曹,徐稺沒有辦法,只得前往,等到謁見後就退出來。陳蕃在郡裡從不接待賓客,只有徐稺來特設一個榻,徐稺走後就懸掛起來。後來將他選為有道之士,到他家中任命他為太原太守,徐稺都不就職。
漢桓帝延熹二年(159年),尚書令陳蕃、僕射胡廣等上疏薦徐稺、袁閬、韋著等人。桓帝便用安車玄纁,備禮召請他們,都不出仕。桓帝便問陳蕃說:「徐稺,袁閬、韋著哪個在先?」陳蕃答道:「袁閎出生公族,聞道漸訓。韋著長於三輔禮義之俗,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不鏤自雕。至於徐稺,出生在江南卑薄之域,如角之特立傑出,應當為先。」
徐稺曾經被太尉黃瓊所闢召,但沒有應命。等到黃瓊去世後歸葬江夏郡,徐稺才背著糧食步行到江夏,設雞酒薄祭,哭完就離去,不告姓名。當時前來弔祭的名士郭泰等數十人聽說後,懷疑是徐稺,便派能言善辯的茅容輕騎追趕。
到了路上,茅容替徐稺安排飯食,一起談論莊稼之事。臨別時,徐稺對茅容說:「替我謝謝郭林宗,大樹將倒,不是一根繩子能夠系住,為什麼棲棲不暇宣處呢?」後來郭泰的母親去世,徐稺前往弔祭,在廬前放生芻一束後離開。眾人奇怪,不知其中緣故。
郭泰說:「這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哩。《詩》不說過『:生芻一束,其人如玉。』我沒有德行承受啊。」漢靈帝即位初年,朝廷想用蒲輪徵聘徐稺,恰逢徐稺逝世,時年七十二歲。